•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以小学为载体吉安采茶戏传承调查报告——以万安县小学为例

    时间:2021-02-21 13:43: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密级: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题 题

      目 以小学为载体的吉安采茶戏传承调查报告

      —— 以万安县的小学为例

     院 院

     系:

      专 专

     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二○一

      年

      月 月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 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师范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以小学为载体的吉安采茶戏传承调查报告 —— 以万安县的小学为例

     摘要 吉安采茶戏是流行于吉安地区,由客家人创造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地方的戏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当前的社会时代中,对其传承进行探究极为必要。吉安采茶戏源于生活,与吉安地区的客家文化紧密结合,是当地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采茶戏的兴衰成败也与客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故而本文对吉安采茶戏传承情况进行探究,且从小学教育出发,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在万安县小学教学,对其传成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因而笔者可以获得一手的调研资料,在调研的基础上,笔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实现采茶戏的进一步传播。

     关键词:采茶戏;传成;小学教育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Inheritance of Ji"an Tea-picking Opera with Primary School as Carrier ——Taking the primary school in Wan ’an Coun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tea-picking opera in southern Fujian is a drama that was popular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Anhui Province and was created by the Hakkas. The tea-picking drama in southern Fujia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kka culture in southern Anhui.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cal Hakka culture and reflects the life of the working peopl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ea-picking play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cultur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heritance of Ji"an tea-picking operas, and conducts in-depth exploration from the primary education. Key words:Tea picking; Chuancheng; primary education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调查报告..................................................... 1 1.1 民族文化中活动的类型 ........................................ 1 1.1.1 纯娱乐型 .............................................. 1 1.1.2 亚娱乐型 .............................................. 1 1.1.3 亚封建迷信型 .......................................... 1 1.1.4 纯封建迷信型 .......................................... 2 1.1.5 当代时尚型 ............................................ 2 1.2 民族传统活动文化传承功能分析 ................................ 2 第二章 万安县采茶戏发展现状与艺术特点............................... 2 2.1 发展现状 .................................................... 2 2.1.1 观众群体缺失 .......................................... 2 2.1.2 人才严重匮乏 .......................................... 3 2.1.3 剧情过于陈旧......................................... 4 2.2 艺术特点 .................................................... 4 2.2.1 布景道具简单,便于流传 ................................ 4 2.2.2 地方特色浓厚 .......................................... 4 第三章 采茶戏进入小学的问题——以万安县的小学为例................... 5 3.1 学校对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定位偏差 ........................ 5 3.2 学校处理课外活动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出现偏差 .................... 5 3.3 学校处理课外活动同社区教育的关系出现偏差 .................... 6 第四章 传承采茶戏文化的相关建议——以万安县的小学为例............... 7 4.1 树立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观念 .......................... 7 4.2 多渠道增加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 .................... 8 4.3 健全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制度和评价机制 .................... 9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1 前言 采茶戏是采茶、采茶歌、花鼓等民间小戏的统称。它是由采茶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戏曲种类。自唐代开始,江西就是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茶叶遍及全国。当时茶区逐渐流行采茶歌曲,慢慢发展后来的灯彩及民间歌舞表演,如;茶灯戏、牛灯、花鼓灯等。后又随着演变别名又称;“三脚班”。明末清初,渐渐更名为“采茶戏”,一直至今。在我国,吉安采茶戏就是客家人创造的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地方戏剧形式。

     江西吉安的采茶戏是江西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乡土气息浓郁。笔者从小耳濡目染感受着家乡采茶戏带来的艺术熏陶,所以在对采茶戏的历史文化、语言、唱腔曲调、伴奏形式有所了解,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由于今年来受到电视、广播等众多艺术形式的影响,同时又自身发展的缺陷导致采茶戏处在濒临的处境。加上关于吉安地区采茶戏的研究甚少,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在整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系统的研究补充和丰满吉安地区采茶戏。为实现采茶戏的传成与发展,笔者又以小学为载体进行深入探究。

     第一章 调查报告 1.1 民族文化中活动的类型 1.1.1 纯娱乐型 民间文化活动中纯娱乐型的形式很多,但其最根本的就是活动主体参予某种形式,借助这种活动形式来达到娱乐的目的,不含主体赋予的其他内容。那么,如果在娱乐活动中,夹杂着其他内容,这种活动就不是纯娱乐型的了。纯娱乐型的民间文化活动应该包括一切不带评奖,不带比赛性质的活动项目,如演唱会、踏青、以及作为客体欣赏各类文艺演出、电视、电影的观赏等活动。

     1.1.2 亚娱乐型 纯娱乐型活动如果加上赌博的内容(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附加色彩),就不是纯娱乐了。如果不是赢钱、赢物资的话,也带有一些心理赌博的性质,像打麻将、扑克、台球、象棋、套圈等,类似的活动就属于亚娱乐型。尤其是民间文化活动,其活动主体赋予它什么色彩,它的性质就会立刻产生变化。

     1.1.3 亚封建迷信型 这类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民间的表现最为具体,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是一种广泛性活动,尤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 其是在农村,它的行为结构外显为人情化、合理化或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种类型的活动在农村往往大有市场,也极富传统性和地域性。就是说,这类活动以文化内涵为载体,以人际感情为基础,以封建迷信为内容在民间出现,禁而不止。

     1.1.4 纯封建迷信型 民间文化活动包含着腐朽落后的封建迷信活动,这是由于其活动主体多层次的原因。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在现阶段比比皆是,甚至一些被人们所早已唾弃的东西又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开来,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影响了人们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象农村中的巫医神汉,驱邪闹鬼,抽贴打挂等,都属于这一类活动。

     1.1.5 当代时尚型 广义上说民间文化活动还包涵着当代时尚型,诸如:网络游戏、电子激光游戏、动漫游戏及功能更加完备的 3G 手机,可以进行多种娱乐性游戏。还有迪吧等各类时尚消遣娱乐场所,这些活动以年轻人居多。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追求时尚的人将会更扩大化,有些较传统的娱乐形式可能越来越淡化了。

     1.2 民族传统活动文化传承功能分析 从民间艺术内涵介绍中可知,民间艺术的创作主体为人民群众,并且以丰富生活活动、彰显艺术价值为目标,因此民间艺术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和服务性,即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从民间艺术自身艺术形式来讲,艺术形式夸张、多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寓意性明显。群众期待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时,创作完成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性,并且色彩饱和度较高。此外,在社会动态发展的影响下,民间艺术也会与时俱进地创新,既承担着优秀文化传承责任,又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丰富艺术内容,赋予民间艺术时代性特征。

     第二章 万安县采 茶戏发展现状与艺术特点 2.1 发展现状 2.1.1 观众群体缺失 21 世纪以来,电子多媒体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影视娱乐等项目也越来越来,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数不胜数,现在还会听采茶戏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里都认为采茶戏是古板老套的艺术。

     现在主要还会看采茶戏的一般都是在农村,而观众一般都是老人和小孩儿,从调查情况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3 来看,对采茶戏观众调查结果为:

     图 2-1 采茶戏观众 造成 结果的是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即使是留在家的也鲜少对采茶戏感兴趣。老人看采茶戏是因为从小受到影响,对采茶戏有感情,小孩儿大多是跟着老人一起观看。如今农村许多采茶戏也仅仅是因为风俗需要,不敢轻易打破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欢。表面尚存的热闹之下,实际上是严重的观众群体缺失。

     2.1.2 人才严重匮乏 采茶戏在受到影视业冲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许多采茶戏的表演者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放弃采茶戏而进入影视行业,影视行业的高薪也让许多采茶戏表演者无法继续坚持,采茶戏因此遭到冷落,便产生了恶性循环,采茶戏的沉寂更加无法吸引人才,由此形成了采茶戏青黄不接的局面。关于对采茶戏的继承情况,其继承意愿情况如图 3-2 所示:

     33%15%13%39%采茶戏观众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4

     图 2-2 继承意愿 2.1.3 剧情过于陈旧 采茶戏的剧情完全来源于农民的生活,讲的多事农民的辛劳、群众之间的情感、阶级的斗争,在过去之所以能收到人民的喜爱就是因为这些剧情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剧情保留到现在,早已不是农民的生活状况,自然很难引起共鸣,采茶戏的剧情急需要创新的作品,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来让剧情更加现代化,与时代接轨。

     2.2 艺术特点 2.2.1 布景道具简单,便于流传 由于采茶戏的内容能够切实反映出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它所涉及的人物可以说是非常少的,不仅如此,而且布景设置得十分的简单,与其它戏曲程式进行比较的话,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非常方便在山区流行的。这与当地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存在密切的关系。采茶戏的道具则相对简单,只有彩带、钱鞭、花扇和手绢等,体现了民间艺术的朴素和原始意识。由于道具十分的简单,就很容易搬动,不论到哪里都可以进行布景,可以进行客家人喜欢、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表演。

     2.2.2 地方特色浓厚 吉安采茶戏属于民间戏曲,土生土长,用本地语言演唱,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念白多为韵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可以说是吉安采茶戏最具特色的地方,也肯定有其独特的生命力所在。在表演时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其演唱曲0%10%20%30%40%非常喜欢一般不太喜欢非常不喜欢继承意愿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5 牌,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各地民间小曲而成。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这些乐器携带也比较方便。

     第三章 采茶戏进入小学的问题 —— 以万安县的小学为例 3.1 学校对课外活动传承 民族文化的定位偏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当地居民与外界之间的接触可以说是十分频繁的,比如外地游客、商人的大量涌入和当地居民外出经商、打工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之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沟通的范围越来越小,在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所变化,其中有不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及其他民俗事项,无论是有形的文化遗产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都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自然淘汰。比如唱采茶戏的演员,需要从小培养,学动作、练声音、背唱词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而唱戏的收入又不高,对于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来说,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习的。然而在正式教学时候,学校很少将“传成”融于其中,仅仅是教学生学动作、练声音、背唱词,所以传成效果不明显。关于教学定位情况,主要定位如下:

     表 3-1 教学定位情况

     教师教学中未对学生进行恰当的传成引导,导致多种问题出现。

     3.2 学校处理课外活动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出现偏差 采茶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日常以及当下社会风气等内容,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和社会背景。比如在当时很火的《三世仇》,就是根据当时土地改33%36%28%3%0% 5% 10% 15% 20% 25% 30% 35% 40%动作声音唱词传承观定位情况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6 革的时代背景而创作的作品;而《五岭之春》源于当时青年们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赞扬了知识青年的奉献精神,在当时受到许多群众的喜爱。还有《送子当红军》、《莲妹子》、《山情歌》等作品,都是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传统采茶剧目一般都是围绕劳动农民的生活、矛盾、纠葛等来创作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指代的也正是这些劳动人民。如传统剧目《茶童哥》,主要讲述的是以主人公茶童和二姐之间的故事,在讲述他们之间的爱情和生活时,揭露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劳动人民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劳动人民的真善美、勇敢和恶势力的恶狠凶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在人物和情节安排上完全来源生活,就连人物的名字也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比如大宝、二狗、阿祥古等。然而在教学中,并没有降课外活动融于教学之中,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偏差。关于对采茶戏的了解与熟知情况,具体的调查结果 3.3 学校处理课外活动同社区教育的关系出现偏差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内涵和乐器都与过去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采茶戏的音乐创作方面既要注重保留传统,也要注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既要保留音乐丰厚的底蕴也要加强音乐的通俗性,更要开发采茶戏音乐的商业性和娱乐性。

     在江西省第二届艺术节上夺金摘银荣获十余项奖项的大型客家音乐剧《围屋女人》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部剧在音乐的使用上不仅用采茶戏音乐、灯彩、客家山歌等传统的音乐元素,也融合了许多现代的乐器,将传统乐器和电子乐器相结合,使这部剧成为一部非常成功的带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大量地使用了吉安独有的音乐、舞蹈素材,融戏、歌、舞等形式于一体。这些作品引领着现代采茶戏的发展。但是学生多数对采茶戏了解不全面,其了解程度如下所示:

     图 3-2 了解全面程度 38%46%16%全面了解情况不了解 一般 非常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7 吉安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和表演形式的创新是采茶戏发展的根本,只有作品紧跟时代,观众才能更加接受传统的采茶戏。剧本的改编、音乐的选取、唱腔的创新等等都是未来要努力的方向,比如是否可以尝试曲牌和板腔综合运用等等。但同时也要最大基础上保持“茶味”,不能丢失了吉安采茶戏原本的味道。为保证这种采茶戏的传统,当前社区中也有较多的活动,然而学校教育与这些社区活动割裂开来,影响了采茶戏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采茶戏的传承。

     第四章 传承采茶戏文 化的相关建议 —— 以万安县的小学为例 教育对个人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推动吉安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过去的吉安采茶戏大多是靠接收徒弟的师徒相传或者是口耳相传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当今通讯技术和教育理念发达的社会已经过时,吉安采茶戏的教育应该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采用先进便利的见血设备,例如多媒体、网课等。从教育对象着手,本文主要从大众普及教育和学校课堂教育两大方面讨论一下如何让教育为吉安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保驾护航。

     4.1 树立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观念 树立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观念,需要在大众普及的基础上优化学校教育。

     大众普及教育是吉安采茶戏发展的基础,吉安采茶戏面向的是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从心底里认同采茶戏文化,才能对吉安采茶戏有欣赏和喜爱,只有经受住了人民群众考验的吉安采茶戏才能长久的发展和生存下去。

     首先要向大众多宣传关于吉安采茶戏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在当地文化馆、博物馆或者是社区街道文化中心开展关于吉安采茶戏的知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吉安采茶戏,走出吉安采茶戏传承发展的第一步。

     其次,可以将采茶戏和现在流行的“广场舞”文化相结合,鼓励大众学习采茶戏,将采茶戏融入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东西。

     最后,当地文化部门多组织公益性的采茶戏演出,让更多人近距离的接触到吉安采茶戏,从而喜欢上采茶戏,扩大吉安采茶戏的受众群体。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采茶戏进校园对于采茶戏的保护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孩子文化启蒙的起点,学校教育是吉安采茶戏的重要环节。让孩子们在从小的教育中接受吉安采茶戏的文化熏陶,培养他们对客家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从长远来看,学校教育实际上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因为有了学校教育的学习,进而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吉安采茶戏。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8 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合理加入一些关于吉安采茶戏或者是客家音乐文化课程,政府的文化、教育部门应该为弘扬吉安采茶戏音乐文化做出相应的政策,集合各方面力量,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的吉安客家乡土音乐教材。这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加强他们对吉安采茶戏的认同感,同时也让孩子们对采茶戏有正确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育部门应该通过教育为吉安采茶戏输入更多的人才,各级高校或者职业学校应该开设采茶戏相关专业或理论研究,开办各种采茶戏表演培训班。对于学习采茶戏表演的学生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吸引更多人来学习这门技艺。让学生受到专业的表演技巧也是采茶戏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演员够专业,采茶戏才能长久的发展。同时,高校的学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加强对吉安采茶戏文化的研究,或者是对客家音乐文化的研究,为客家音乐和吉安采茶戏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多申请这方面的课题,号召大家对吉安采茶戏的关注。高校学生也应该多到实地去感受和体验吉安采茶戏的魅力,学习客家音乐的精髓,为保留住传统的吉安采茶戏文化精髓做贡献。

     最后,在高校的考核制度方面也可以做适度的调整,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理论,更要注重实践发展能力,加强对音乐的演奏能力。对于吉安采茶戏,鼓励学生们进行二次创作,使学生在继承的前提下还能对吉安采茶戏的发展作出贡献。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才是采茶戏未来传承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好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就是培养采茶戏接班人的文化素养。

     4.2 多渠道增加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 加大对现有传承人的保护力度,提高传承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在保护传承机制中融入促进保护的价值导向和激励机制,激励各级艺人特别是民间老艺人招收传承人,吸引更多的人传习。同时,加大基础培训力度,加大对乡镇及农村两级的基础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吉安采茶戏保护工作人才培训体系,使吉安采茶戏的传承得到基本保障,最终实现活态传承。

     对于采茶戏进行改革是很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极为浩大,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泛,并且这可是需要很多时间的,各个方面都要参与其中,不论是哪一级的部门都要进行合作。有关部门一定把吉安采茶戏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财政支持力度,同时也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号召人们进行投资,多对其进行保护,进而打造一种良好的气氛。对于这种缺少相应资金的情况,希望各地的政府乃至一些公益组织能够给予支持,拟定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9 4.3 健全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制度和评价机制 创新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任何的创新行为和结果,都是建立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并不等于标新立异。创新的目的在于为了适应,为了促进发展。因此对于吉安采茶戏的教育创新,在于对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制度和评价机制的健全,通过良好的评价机制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从而从客观上促进文化的传成。

     结语 本文整理了吉安采茶戏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和特点等,重点分析探讨如何让吉安采茶戏在现代化戏剧的极大冲击之下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吉安采茶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剧目内容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表演形式丰富且独具特色,就是这么有特色的地方戏剧却面临着难以传承的危险。笔者从小学角度出发进行了探究,指出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促进其更好的传成与发展。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10 参考文献 [1]廖玉娟. 《微探吉安采茶戏传承人陈宾茂的表演艺术》[J]. 戏剧之家, 2017(15) [2]刘源茜.《吉安采茶戏传承振兴研究》[J]. 黄河之声,2017(21) [3]吕聪颖.《吉安采茶戏传承与发展》[J]. 戏剧之家,2018 [4]万志文.李斐. 《浅析南昌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J]. 戏剧之家, 2017(9) [5]程明.《吉安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J]. 明日风尚, 2017 [6]王晓楠,王鹏.《互联网与中国传统采茶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J].2017(12) [7]涂远娜.《采茶戏戏曲音乐传承与创新研究》[J]. 福建茶叶, 2017, 39(9) [8]徐碧琼.《培养幼儿传承采茶戏的实践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3) [9]张念祖 .《吉安“采茶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 黄河之声, 2017 [10]白雁. 《采茶戏音乐在地方高校教育中的传承》[J]. 福建茶叶, 2017 [11]王静宇.《采茶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扬》[J]. 福建茶叶, 2018 [12]吴佳宝.《探究采茶戏戏曲音乐的传承及创新》[J]. 戏剧之家, 2017 [13]陆小燕.《采茶戏音乐的产生、传播与发展分析》[J]. 福建茶叶, 2017 [14]刘飞,李鑫毅. 《茶上的音乐——吉安采茶戏音乐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

     [15]万志文,李斐.《浅谈南昌采茶戏的保护》[J]. 才智, 2017 [16]Flint D J.《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research》[J]2016 [17]GivoIy D. 《“Qrganization”and“constructive”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J]2016 学位论文类; [1]宋霖.《原住民音乐文化传承:台湾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邓伟明. 《流淌在红土远山上的一支乡音--江西吉安采茶戏音乐的传承发展研究》[D],2009

     南昌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11 致谢 岁月如梭,转眼间即将毕业。谢谢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让我能够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这篇论文从创作初期开始,感谢老师在这次论文写作中细心指导,让我能够继续完成下去,让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做论文这一实践过程中受益匪浅。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基础。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教导,本文的编写和各位老师的多次指导息息相关,在这里对各位老师真诚的说声谢谢。这是一次令人难忘且又成果丰厚的人生经历。

    推荐访问:采茶戏 吉安 万安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