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系统论视阈下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四化”模式

    时间:2021-07-15 00:01: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系统理论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高职思政教育是自组织的育人实体,是高职教育系统运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能力支撑,决定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性质和方向。实效性是高职思政教育的生命,系统论视阈下的高职思政教育,包含着整体运行中的要素还原,和还原优化中的整体观照,从整体和还原的双合视角优化思政教育四要素,提出教育主体一体化、客体社会化、介体融合化、环体职业化等“四化”模式及实施策略,以期提升高职思政教育之实效性。
      关键词 系统论;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四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9-0059-05
      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依赖的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秩序组成的特定功能主体,具有复杂层次和动态协和的特征。系统论“既不是整体论,也非还原论,而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1]。系统论视阈即:从还原视角分析系统的要素、环节、条件及作用等,同时从整体角度把握各要素、结构、环节及其环境之间的相关性,达成综合性的整体把关。高职思政教育作为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统一的育人子系统,本身处于更大的高职教育系统之中,内外各要素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了高职思政育人的功能主体,其实效体现于促进高职生思想、道德、政治、文化等综合素质成长,进而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发展有机统一。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现实中高职思政教育囿限于各种因素,其育人实效性有待提高,既表征为教育吸引力、影响力和需求满足度不高,也表现为部分高职生知行不一、理想迷失、信念淡漠等现象,其根源在于思政教育系统各要素发展不足、各环节运行不畅,影响思政教育在高职育人系统中的应然之效。因此,在系统论视阈下审视高职思政教育,从还原论视角优化思政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要素[3],同时从整体角度进行结构优设和系统优创,提出教育主体一体化、教育客体社会化、教育介体融合化、教育环体职业化的“四化”模式及相关实施策略,以期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之实效。
      一、高职思政教育主体一体化
      高職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在党的领导下,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发展中的高职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其本质是满足高职生社会化成长(思政素养)需求,在知情意信行的综合平衡中人格化建构,具有思想性、内在性、体验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而教育主体“同向同行”的育人自觉甚为关键。教育主体不仅是教学主阵地的思政教师,还包括一线亦师亦友的辅导员,甚至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育人的其他教职员工。现实高职思政教育多推崇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重视课堂教学创新,不注重课外活动、业余生活的同向思想引导;重视思政学科理论的系统传道,忽视解决学生同行的现实困难、及时回应个体发展吁求;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习得与职业发展,忽视其人文素养和精神生活的体验优化,影响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连贯性、一致性和整体性。籍此应系统推进教育主体一体化,实现教育理念、课程建设、机制体制的育人协同效应。
      (一)教育理念一体化是基础
      基于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高职思政教师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职责,要守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开发课外实践体验新场域;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在处理学生常规事务时,既要把握政策规范,也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其思想困惑;同样承担着管理育人的重要使命,后勤、图书等其他职能部门在提供服务时,其教职员工言行风习也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兢兢业业、率身为范、不传递负能量是其基本要求所在,齐心协力创造和谐一致的育人环境,强化思政教育的正能量导向作用。
      (二)课程思政一体化是关键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课程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一方面,加强各类课程的专业内涵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在宏观上统筹开发各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主动创新思路,促进通识人文课、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如高职专业课中的职业道德、行业法规学习,职场发展案例等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鲜的素材;而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工学结合学习方式为思政实践育人提供了可资体验的育人条件。
      (三)机制运行一体化是保障
      理念引导、课程实施,都需要具体制度来规范和保障。作为“跨界”存在的高职教育,无疑应建立职业特色的一体化治理体制,在思政教育领域,推行符合本校实际的“大思政”模式[6],其核心是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党委书记或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牵头,成员包括学工处、团委、思政课部、宣传部、教务处、各院系书记等,统筹协调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顶层设计和目标制定、具体策略和贯彻实施、绩效标准和考核反馈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施学工、团委和思政课部合署办公,统一领导,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互渗共融。从高职实际出发,对大学生思想成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面对面直接”传道解惑的思政教师,和“朝夕相处”亦师亦友的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担任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社团活动指导,辅导员走进思政课堂、参与思政实践教学并评价,既实现教育主体的优势互补,也体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理念。
      二、高职思政教育客体社会化
      高职思政教育客体,即思政教育的影响对象,主要是指处于成长中的“95后”高职生。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规律办事,特别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7]。把握教育客体的内生需求特点和发展规律,思政教育才能走进学生,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入行。万美容认为,青年的本质是发展。作为高职思政教育对象的“95”后青年群体,他们具有强烈而特殊的发展需求。这种需求规律是在社会历史和高职教育发展的大系统映射下,个体成长的素质结构之系统化进路。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信息时代特征、开放社会的特点,也呈现出职教视阈下的学习特色。高职生群体具有如下特点:主体性高扬追求自我、多元化思想早熟功利、选择性行为方式、网络化娱乐化生存、崇拜事业偶像和职场成功者[8]。调查显示,“95”后高职生成长兴趣点在于,与专业技术发展相关的职业参与,与生活自主选择相关的人生体验,与网络微时代相关的表达方式、与问题解决有关的项目化操作体验。无论是专业发展、生活组织,还是信息化生存方式,都是在个体社会化的系统进程中实现的,高职思政教育在解决个体与社会的思想关系与行为方式问题上,应主动把握学生社会化成长规律,将思想教育融入个体社会化体验之中,将个体社会化置于鲜活生动的社会系统背景之下。依循系统论视阈下个体发展的素质构建规律,社会化是其主线,社会化的思想教育是关键,人格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是保障。

    推荐访问:系统论 高职 实效性 四化 提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