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阐释

    时间:2021-07-06 16:0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反映了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把握。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就必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入解读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学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6-0043-04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近年来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发展和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哲学依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入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学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奠定了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提升为实践的主体,把实践作为人的生命和存在方式,要求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把人的本质、人性提升为实践主体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1]。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科学地对人和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实践的、总体的思考和把握,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为此,恩格斯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而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必然成为马克思以实践观为基础和核心的“新世界观”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马克思坚持从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感性的人出发,把“现实的个人”规定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人”,提出了科学而完整的“感性活动着的人”的理论,亦即主体人的理论。一方面,他批判和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另一方面,他批判脱离实践、脱离感性的人去理解客体和现实,批判脱离实践和感性的活动去理解人和主体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倡导在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建立“新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实践对人的教育价值,“虽然工厂儿童上课的时间要比正规的日校学生少一半,但学到的东西一样多,而且往往更多。” [2]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实践对人的教育功能,将实践活动由提供物质前提的基本功能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为对人类思维的改造以及优化主体的教育功能。
      其次,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定义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实践教学的着力点。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即人能够通过能动的劳动生产获取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当然,这种生产过程不可能是独立的个人活动,而必然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生产关系便随着生产活动的开展应运而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人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就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 [4]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成为对人的本质的现实规定和解说,这种复杂、多元的社会关系是现实的个人在从事物质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出现新的特征。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是社会关系的主观反映,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实践活动中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念,遵循从内化到外化,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逻辑,提升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个体认同,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促进社会核心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和諧发展。
      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是实践教学的价值导向
      什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可以体现为人的个性与能力的丰富拓展,又可以体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根红线,成为他的理论和学说产生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依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价值追求,即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他们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发展的最高理想状态,马克思把个人的发展状况作为判断人类进步的价值标准,而这种进步发展事实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或“类本质”是劳动,他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而“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6] “自由”恰恰是根植于“劳动”之中的人的天性,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特性,“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7]所谓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这样说道,“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8]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人的能力、个性、智力等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充分、自由、多方面的发展,这既是一个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发展的理想目标。总而言之,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也是实践价值的基本依据,我们只能在实践中去探索、体验,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身就是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它应符合“‘现实的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自由个性’、对全面的人的引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回复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本来面目’” [9]的价值追求。基于此,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现阶段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注重大学生个体价值发展,有针对性地给予其正确的精神引导和行动指引,丰富其精神世界,避免其“片面化”发展,并不断结合社会价值演变调整引导方向、教育内容和实践形式,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推荐访问:视域 政治理论 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