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试析文学作品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时间:2021-06-23 08:00: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提高思想政治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通过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含义及其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分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文学作品类教育资源利用的几个常见误区,提出通过还原本色、多角度透视解读和挖掘文本中的积极蕴意等方法合理利用文学作品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利用效率。
      关键词: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178-03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信息量激增,信息获取渠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及其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经济学“资源”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其含义是指“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1]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则是将现实能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其所应有的功能,并最终产生出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一种实践活动。此类教育资源的种类有很多,本文重点探讨文学作品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是对目前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更合理的解读,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类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提高它的利用效率。
      文学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作用
      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化、刻板、模式化的教育形式,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就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变革,要更加讲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灵活性。
      文学作品是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去熏陶、感染和教育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道德水平。文学作品利用故事情节、主人公成长等形式来表达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容易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作品所表达的立场观点。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能够使读者在享受文字的愉悦中,接受是非观念和道德情感,以至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就是通过主人公艰辛曲折的成长历程,影响着千千万万读者,其中保尔·柯察金所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至今还被人们所熟记,影响着许多读者的人生轨迹。
      2.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心灵抚慰作用
      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加强,沟通越来越方便,整个地球逐渐变成一个村落;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潜藏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加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拉大了,人与人的心灵沟通越来越少,很多人面对自己内心的一亩三分地,不知道如何处理层出不穷的心灵问题,任由其开出恶花,结出恶果,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需要人们及时对心灵进行抚慰、修复与提高。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通过不同的时代情境,塑造出不同的时代人物,能很好地反映时代特征。通过对其的阅读,能使读者认识到,他的问题不是他独有的困惑,其他人也可能遇到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让他能正视面临的难题,不再手足无措、惊恐万状。通过阅读,看小说人物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不良情绪,能使读者获得解决自己困惑的方法和灵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这种“以书为友”的交流方式被读者所广泛接受。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写的是小飞人卡尔松与斯万特松家的小儿子——小家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家伙是个自我感觉很孤独的小男孩,他的家人都很忙,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既没时间陪他,也没人留意到他的感受。小飞人卡尔松的出现填补了小家伙孤寂的生活,为小家伙带来了无尽的欢快。这让很多有同感的读者认识到,抱怨没有意义,自己去积极地寻找快乐才是出路。
      3.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增强人文底蕴的作用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传承了各国的优良文化,而且关注着人和人性,宣扬人的价值,其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无形中会感染、熏陶、影响众多的读者。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是以“人”作为其出发点与落脚点,这一内在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缺乏人文关怀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因而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培养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开发利用文学作品类教育资源,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其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正如教育专家谈凤梁所指出的那样:“文学的那种潜伏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实在是不能低估的。我们的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学中有历史、有道德、有知识、有人性,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一脉贯串的,是人情、人性的美好。一个在文学作品熏陶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见识可能比别人多些,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别人更坚强,他的情感一定是纯真美好的。”
      二、文学作品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常见误区
      “阅读名著、阅读经典”工程的方兴未艾,说明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往往在文本解读上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削弱了文学作品应有的教育价值。常见的文学作品解读误区有以下几种:
      1.泛政治化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它们以其多义与复杂,向读者讲述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感受、思考与探索,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给读者以启迪。但是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是政治取向主导一切,把本来是体育、文化、教育、艺术、道德教育等领域的问题等同于政治问题,过分强调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很多优秀文学作品例如杨朔《荔枝蜜》、茅盾《白杨礼赞》都在弘扬爱国主义和歌颂社会主义,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围绕这一主题。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让读者就自身的经历感悟到真、善、美,如果把每篇文学作品都贴上政治的防伪标志,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乃至反感,导致思维定式进而僵化。例如:学生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质疑老师,为什么说小说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嫌弃自己亲娘的,为了宅基地打得头破血流的兄弟,这又说明了什么呢?面对着《项链》,他们会质疑“玛蒂尔德一时的虚荣心遭受十年的劳累,则揭示出资本主义的虚伪性,批评了小资产阶级的虛荣心”,而现代我国,很多女孩子不愿工作,傍大款,做小蜜,甚至出卖自己,那又为什么呢?学生的这些疑惑如果得不到合理解答,要想在学生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图就很难实现。
      2.解读视角单一化,价值取向绝对化
      一般说来,优秀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是丰满而复杂的,可以从不同角度、从不同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作不同的解读。视角单一化的主要表现在认为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的主题只能有一个,极端的做法就是对西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解读上,如将莫泊桑小说《项链》的主题简单解读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虚伪性,批评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推荐访问:品类 思想政治 教育资源 合理利用 文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