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日高校德育课程设置及内容比较分析

    时间:2021-06-19 04:01: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日两国由于社会制度、道德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高校德育内容有各自的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中日高校德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分清中日两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异同,会对我国的高校德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国和日本 大学德育 比较分析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深受儒教文化熏陶、同属东亚的中国和日本在学校德育方面有许多可比之处。我国德育面临着创新和发展时代课题,与日本学校德育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优势,借鉴日本有益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为德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本文试从高校道德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及内容入手,通过研究探讨当代中日两国高校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希望对我国的高校道德教育有所借鉴。
      一、中国高校德育课程设置及内容
      中国对学校德育的课程设置实行全面规划,制定统一课程,规定课时,编制统一教科书、参考书。根据《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2005年)规定,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德育课程。从我国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政治理论教育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党、阶级等基本政治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因此深入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
      2.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热爱祖国疆域、民族和语言文化,关心民族命运;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扬民族优良传统;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教育。
      3.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国的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认真地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复杂的形势并指导实践。中国的人生观教育,号召人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个人价值与社会理想乃至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把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4.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关系的重要原则。对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奉献精神,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5.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主要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个问题:1)分清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2)正确处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3)认识民主权利与法律的一致性。纪律教育首先要使人们正确理解自由与纪律的辨证统一关系;其次,教育人们坚持原则,同各种破坏纪律的现象做斗争;最后,教育人们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注意一言一行的锻炼和培养,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二、日本高校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内容
      1958年,日本文部省为了加强民族自觉和爱国心教育,制订了《学习指导大纲道德篇》,设“道德时间”课,并作为大学的必修课。与“道德时间”并行的是专门的德育课程,包括修身科、道德科、公民科、社会科和教育科。除了专门的德育,日本教育权力机关通过多种指导性文件要求学校不要把各学科课程教学作为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途径,而必须同时发挥其德育的功能。利用特别活动进行德育是日本大学德育的又一特色,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社会意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具体地说,日本的学校德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l.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和日本国体教育
      日本《教育基本法》第8条第三项规定:“判断力健全的公民应具有必要的政治修养,在教育方面必须重视这一点。”具体内容如国家政治的公共作用、民主主义的理念、日本宪法的根本精神,民主政治的本质等,还有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义务等与个人息息相关的内容。
      2.个性教育
      个性教育,就是个人的尊严、尊重个人、自由自律、尽职尽责的教育。它是战后日本民主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与核心。日本进行的个性教育与西方倡导的个人中心主义、个人奋斗是不同的。前者是以集团价值的实现为最终目的,个性的实现仅仅是手段;后者是以一个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目的,以便于更好地参与西方社会的自由竞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个性教育源于西方,但又不同于西方。
      3.爱国主义和国际化教育
      二战后,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有三方面内容:虔敬天皇、忠诚于国家以及乡土教育。日本在各级学校进行虔敬天皇的教育,是使天皇作为国民精神的寄托、崇敬的实体。日本对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根据需要加以取舍,赋予了儒学的“忠”字以特殊的含义,并把它作为日本的首要道德准则。通过乡土教育可以达到对日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起到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日本进行国际化教育就是教育国民熟知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各个方面,学会与外国人密切往来与友好相处,树立日本人的形象,同时教育国民珍惜和平、自由与人权,成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4.人生观教育
      日本进行的人生观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人生的且标。寻求人生的意义,体验人生的乐趣,实现对社会的贡献。人生观教育被列为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的人生观教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珍惜自己的生命。2)展示生命的意义。3)练就顽强意志。4)诚实、正直地处事和与人交往。
      5.劳动教育
      日本于1972年到1978年修正的《教育基本法》提出了“劳动体验学习”的概念,这实际上就是劳动教育,它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两部分。它明确指出了通过劳动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观,使劳动和教育相结合。
      二、中日高校德育课程设置及内容之异同
      中日德育课程设置各具特色,我国侧重德育的现代性和系统性,而日本则偏重于德育的传统性和应用性;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性强,而日本的道德教育实践性强。
      1.中日高校德育内容相同点
      首先,中日两国在对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都体现了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社会需要,包括个体社会化必要的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运作的社会规范、确保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国家利益以及有助于占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发展的政治目标,如热爱国家和民族以及一些社会公德。个人发展需要,指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健全人格的道德教育内容,如培养坚强、自信、诚实的品质。
      其次,中日两国道德教育内容都包含着人类普遍的伦理思想。虽然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国情、民族传统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道德教育把传授人类普遍价值观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这点上是相通的。这种带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多为古今中外所有具有文明水平的社会及民族认同和珍爱。例如,正直、善良、和尊重等。

    推荐访问:德育 中日 课程设置 高校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