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浅谈从家庭教育因素减少和预防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策略

    时间:2021-06-17 00:01: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发生率呈现出急剧的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问题行为是学龄前儿童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内部的关系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有巨大的影响。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家庭因素,对于儿童的行为、认知、情绪及人格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86-02
      引言
      家庭是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也是他们认识社会的准则和建立行为规范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对父母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婚姻辅导,从而预防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问题行为的含义
      問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对于问题行为概念的界定,很多的研究者都有自己的观点。林格伦对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被认为是经典的,即:“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集体发挥有效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后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孙煜明从问题行为的结果角度界定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当然,问题行为的界定既要考虑到问题行为的程度和结果,也要考虑到其类别和标准。研究者个人的立场、人格、知识等都影响到问题行为的派别。
      二、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三、家庭教育的因素
      1.家长文化素质。
      家长文化素质对整个家庭生活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家庭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各种科学的育儿知识和育儿方法都有关系。而家长文化素质低会阻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他们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比较盲目,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
      2.家长道德素质。
      家长道德素质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的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制约着孩子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是否能教会孩子做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根本问题,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3.家长教育观念。
      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学校,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其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和水平。(1)家长的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2)家长的亲子观就是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因此家长的亲子观是决定其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其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不同类型的亲子观会导致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其中民主型的亲子观是科学的亲子观,注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和自主性。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他们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家长与儿童共同生活的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家庭教育的优劣,进而影响儿童能不能全面而健康发展。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物质和家庭精神环境两方面,这两种环境分别在不同方面,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1)家庭物质环境是家庭成员生活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接受适宜的、高质量的教育前提、基础和保障。(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与物质环境相比,家庭中的精神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更为巨大。
      四、具体策略
      1.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努力来构建,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双方都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有研究曾发现,父亲的惩罚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有较大心理阴影。
      2.父母应更多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当前,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是自发的、本能的。
      3.父母要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尽管现在许多父母工作都很繁忙,但不应减少与子女的沟通时间,亲情关系毕竞是其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只有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尊亦友的关系。沟通,就既能让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温暖和照顾,又能让他们更加信任父母,出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沟通,父母也可以及时了解儿童的需要与感受。这样父母与子女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沟通方式。
      4.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但是遗传基因的作用,父母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音和行动,儿童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父母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儿童在自己良好行为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1,P111—114页.
      [2]董会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干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1,P98—108页.
      作者简介:段兴秀,女,纳西族,出生于1989年10月,2010年毕业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10月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在丽江市幼儿园工作至今。

    推荐访问:学前 浅谈 家庭教育 减少 预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