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民族地区高校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1-06-10 00:0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 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对广西高校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认为高校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普遍较弱,指出民族地区高校实施民族宗教教育日趋重要,并对民族地区高校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 民族宗教政策 教育
      
      中国现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除宁夏外,有4个省份地处祖国边境,而且周边的国家民族宗教意识较强。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各种矛盾交织,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社会安稳日趋凸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已成为民族地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民族地区高校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民族宗教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偏见,同时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现状不宜乐观。
      (一)民族地区高校基本不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据了解,中国只有少数的民族院校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一般高校,包括少数民族高校都不开设这门课程,即使在思政课教学中讲述一些知识,也只是停留在零散的个别现象或个别要素的分析上,缺乏完整性。大学生一向接触不到民族宗教理论及其政策的教育,大多数陷入“盲区”。
      (二)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课师资匮缺。由于高校教学计划没有安排《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因此,除少数民族院校或相关“政治思想专业”配备有少量的专任教师外,一般高校都没有该课程的教师,包括已经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高校,大多数都是由非专业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对民族宗教政策的研究也较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普遍关心民族宗教问题,但对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解较为肤浅。广西工商职业学院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学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对广西5所高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重点了解大学生对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态度及掌握的情况。
      1. 高校是否要开设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课?“可以开展”的占43.57%,“很有必要”占35.19%,“无所谓”的占15.27%。这说明大学生存在学习民族宗教政策的愿望。
      2. 大学生是否要了解东盟国家民族宗教情况?“可以适当了解”占54.00%,“很想了解”占35.57%,“无所谓”占7.63%。这说明大学生较为关心,也希望了解东盟国家民族宗教知识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3. 大学生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民族宗教政策?“学校课堂教育”占57.36%,“网络和媒体”占28.68%,“其他”占13.97%。这说明学校课堂仍然是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民族宗教教育课,有助于大家了解民族宗教知识,认识宗教与迷信、邪教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避免误入歧途。同时还暴露出民族地区高校对民族宗教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尚存缺陷。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应把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之中,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民族地区高校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日趋重要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其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更具有重要性。
      (一)实施民族宗教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及其民族素质。所谓民族意识,在词典中解释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①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为各族人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为民族地区服务。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来教育学生,使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以认同。要求大学生具体地了解民族自治区的内涵、特征及相关知识。教学中,既要宣讲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绩,又要对现阶段民族宗教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阐述,并结合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民族地区面临的形势以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释疑解惑,增强民族自尊心,为民族地区崛起而勤奋学习。
      (二)实施民族宗教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增强政治防范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是外国资本进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另一方面,在各国政治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化价值观的挑战。大学生接触各国民族宗教文化的机会日益增多,易受外来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虽然大多数民族宗教文化传播都具良性,但任何一种良性的民族交流或宗教活动,只要加入了恶意的政治目的就可能演化成民族问题或宗教渗透。因为民族交流和宗教活动往往是错综交织的,且活动方式没有距离感,时间较灵活,通常以随机性、平民化、朋辈化等途径呈现。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中国周边地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已是西方敌对势力惯用的伎俩。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思想尚未成熟,难以对其本质做出判断。另外,经济活动已经超越了民族区域,跨国公司的经济扩张,致使国家边界模糊,民族趋于同化,容易导致政治上的防范意识降低。因此,高校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使大学认识宗教渗透与宗教传播、宗教交流的本质区别,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为增强抵御宗教意识渗透和处理民族问题奠定基础。
      (三)实施民族宗教教育,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慢,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各民族在语言、文字、服饰、习俗、宗教等方面尚存差异。高校的大学生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各自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他们具有乡土性的社会关系和本民族文化烙印的价值观念是难以改变的。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还承受着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或自闭心理。尤其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汉语水平较低,面对高校普遍推行汉语言授课及校园生活的人际交流,民族学生显得有些困难,这也就增加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在民族地区高校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及相关民放宗教知识,以增进民族学生的情感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建议
      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宗教政策课,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应有之义,以往被淡化了,需要认真思考,并建议实施教育。
      (一)教学内容需要突出民族区域特点。民族地区高校实施“民族宗教政策”课教学,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民族地区高校应把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摆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突出位置。一是优化整合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国办发[2008]33号《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和 2008年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颁布的《关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教学内容上,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宗教理论与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机的联系起来;把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与各民族实际和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联系起来;把各国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具有适应民族地区大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二是编写适应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宗教政策”课教材。教材要突出各民族特点,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反映民族地区的历史、地理、教育、科技、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成果;要贴近生活,贴近民族地区,符合大学生的需要;要具有可读性、知识性和导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主动地学好本门功课。

    推荐访问:宗教政策 探讨 民族地区 民族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