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叩开中非“丝绸之路”

    时间:2021-06-06 00:02: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rsk/hrsk201002/hrsk2010020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rsk/hrsk201002/hrsk2010020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rsk/hrsk201002/hrsk20100201-3-l.jpg
      编者的话
      江苏省“五侨”系统(人大民宗侨委员会、政府侨办、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致公党、侨联)可谓藏龙卧虎、群星璀璨。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老一辈归侨华侨,还是新生代“海归”;无论是内地的新老侨眷,还是港澳地区的涉侨同胞;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实力强弱,他们都有一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赤子之心。他们或奔波在国门内外打造交流合作之桥,或在本职岗位上锐意进取、一丝不苟,或在专做兼做侨务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或在参政议政中高度负责、建言献策,或负起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本刊今年第二、第三期推出一批江苏五侨两会人物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群精英的宏大世界,领略和感受他们的风采与精彩。
      
      ◆江苏五侨两会人物风采———南通市侨办推荐◆
      
      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已跨越历史2000多年。当下,南通家纺商正大举创业非洲,作为先行者的黄跃权苦心十年,只为打通南通与非洲的贸易之路。12年来,这个肩膀宽实的海门汉子,用自己的行动为中非人民带来了福音。
      
      2010年1月3日,纳米比亚人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为庆祝2010中纳两国建交20周年,由海门籍华商组成的纳米比亚华人爱心组织将出资一千多万元,让纳国30名学生来南通大学学医至毕业,为纳国培养高级医学人才。其中,最重要的组织者正是南通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海门工业园区南通华正家纺公司董事长黄跃权。
      在黄跃权的办公室墙上,有两张照片最引人注目,一张是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2月6日访问纳米比亚时与他握手的照片,另一张是他与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的合影。这两张照片记录了他人生中最珍贵的瞬间。然而,在南通商界,人们还不一定都了解黄跃权,因为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遥远的非洲。
      这位地地道道从南通起家,一步步闯出了国门的汉子,有着多个头衔:纳米比亚华人爱心组织主席、纳米比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纳米比亚中国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纳米比亚天华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纳米比亚龙城商贸中心董事长———他从做家纺起家,发展到做矿产,办商城、建学校,在中非之间叩开了一条“丝绸之路”。
      
      积跬步以行千里
      
      从17岁练摊到今天,黄跃权在商海打拼己有二十多年。他出身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如果论“成份”,还是个“贫下中农”,祖父要过饭,父亲当过生产队长,自己只读到初中毕业。上面有3个姐姐,黄跃权算老小。初二那年暑假,他第一次跟着父亲上街卖枕头套,想不到从此与家纺结上缘。黄跃权是个机灵的小伙子,读初中时在班上还是“难题组成员”。他有一个律师梦,可由于初中前两年没开英语课,中考要考英语,结果全班没一人考上高中。黄跃权当了一年多的木工。那年头,“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在社会上正争得不可开交。三星(镇)人的经济细胞却早被改革开放的曙光激活。他们在叠石桥一带悄悄地做起了小生意。黄跃权的姐姐在家用缝纫机做些床上用品,母亲当采购员,他和父亲负责推销,常常在棉花地里做买卖,看见到工商人员来了,就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后来听说东北市场大,就去了沈阳。父子俩在北方贸易大厦广场摆起地摊。由于价廉物美,他们的货终于上了大型商场的柜台。1988年,黄跃权在辽宁工业展览会上看到一条珩缝被,顿时眼睛一亮,萌生了新想法:转产大件。那时,市场上买不到珩缝机。他就使出木匠的看家本领,用自行车轮七拼八揍,仿造了一台珩缝机。那机器毕竟不是厂家生产的,不好使,生产一条珩缝被比现在生产100条都难。老爷机现在还搁在家里,成了他的家庭“文化遗产”。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企业的跨越,南通的家纺业花了大约十年的功夫。黄跃权经历了这段磨砺,悟出了要“敢为人先”的创业之道。
      
      闯天涯海阔天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温州人”成功闯天下,成为改革大潮中的幸运一族,而南通的家纺商人此时还刚刚崭露头角。黄跃权在进军东北市场的同时,把触角伸向了俄罗斯边贸。然而,这不是他的最终理想。
      辽宁的一位朋友听说黄跃权想到国外创业的意向,便帮助他联系上正在非洲经商的朋友。1997年6月26日,黄跃权带着1000美元和一货柜的家纺产品,来到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那朋友的朋友用车把黄跃权接到旅馆,关照了几句就离开了。这是一块远离祖国6500公里的陌生土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一切只能靠自己。其实,黄跃权早有心理准备,压根就没想退回去。他模仿猫的生存方式,先熟悉所在地周边环境,再一圈圈地往外扩展。他从当地华人报纸上搜寻商情,请华人引路,挨家挨户推销产品。不懂英语,就拿着计算器,打着手势,与客户“对话”。他最先学会的一句商业用语叫“开许”(Cash),即现金的意思,因为那里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由于他货真价实,名声越做越大,生意越做越红火。一些大客户甚至要求包销。黄跃权却十分照顾当地小客户,不因利小而不为,哪家货不全了,就主动给补上。一名博茨瓦纳的商人,从一张包装纸上看到了他的产品介绍,不惜花一个月的时间,找上门,要求当他产品的经销商。
      有个叫莫沙的印度人在非洲从事家纺业历史悠久,量也最大。为他供货的客商一天多达300家,排队送货的车子络绎不绝。莫沙牛到点钱都来不及,一般客户根本不放在眼里。黄跃权与他从一天两条被做到一天7只货柜价值300多万元人民币。有一天下午5点多钟了,老莫沙的儿子和女婿开车来请黄跃权去一趟医院,说老人想见他。老人病得很重,一见面就伸出手摸摸他的脸,再摸摸他的手,然后伸出大拇指说:“你是好样的中国人!”老人当晚去世了。事后才知道,黄跃权是老人请来见面的唯一外国人。老莫沙关照子女,做生意就要找像黄跃权这样的中国人,他值得信赖。
      
      建友城情系非洲
      
      在非洲有一个中国城市的名字十分响亮,那就是“南通”。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非洲访问时,惊讶地发现“南通人”胜似当年“温州人”。许多人都以自己是“南通人”而自豪,只要说“我是南通人”,非洲人就会投以赞许的目光。
      南通人“包融会通”的精神,在黄跃权的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非洲的治安环境不太好,抢劫时有发生。2001年12月13日星期天,黄跃权开着车去给一家公司送货,半路上遭到绑架。5个绑匪用枪逼着他,将他蒙上黑布,手铐脚镣,并抢走了身上的现金、手机和所有值钱的东西,关了三天三夜。外面的朋友发现黄跃权不见了,纷纷四处寻找,并动用了一切社会关系。突然有一天,绑匪把他车的钥匙扔在他面前的桌上,问他是不是要把黑布取下?他说:“现在不需要,待以后我们成了朋友,再相认不迟。”不知是无意放松了看守,还是故意放他一码,绑匪不见了。黄跃权收起车钥匙,躲在杂树丛里花了两个多小时,打开手铐、脚镣,逃出虎口。但也有善良的人在暗中保护着南通人。一个叫安米那斯的老板,与黄跃权有着长期的业务往来,他儿子总是在背后悄悄保护着黄跃权。一天傍晚,发现黄跃权车开得特别快,担心他的安全,就开车跟在后面,直至他安然无恙才离去。黄跃权当时全然不知。
      非洲经过长期的西方殖民统治,社会秩序比较混乱,但这种混乱归根到底是由于长期西方殖民和掠夺造成的贫穷,治乱先要治穷。纳米比亚北部,与安哥拉接壤的地方有一个小村落叫“奥西勘戈”(Oshikango),村里有一棵大树,树冠直径约有50米。长期来,两国人民就在树下交易。那一带也没有像样的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无法交易。黄跃权主动借钱给当地人盖了店面房,然后再从他们手里把店面房租下来经营。店面房越盖越多,形成了长约200米的商业街。2003年,黄跃权先后从当地政府买下了10万平方米的土地,2006年盖起一座2万平方米的中国(商)城,开了40个商铺。2008年6月一座占地8万平方米,可容纳140个商铺的“龙城”竣工,家纺占地1.6万平方米。龙城除了经营家纺外,还有百货,95%将由南通人经营,1000多纳米比亚人将在这里找到就业岗位。现在在边境经商的中国商户已达400多家,其中南通人就占了一半以上。中国出口安哥拉的商品70%从这里转口。

    推荐访问:中非 丝绸之路 叩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