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1-06-04 04:01: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农飞(1962—),男,广西大新人,崇左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
      摘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行政权责相脱节、行政权力利益化、行政运行高成本和行政权力监督虚泛化,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在权力问题上的四种突出表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取向,促进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规范工资福利制度,消除权力失范的经济根源;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管理,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加快行政法制建设进程,提高权力运行的法制化水平。
      关键词:行政体制;行政权力;行政责任;行政效能;权力监督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6)04-047-03
      
      “政府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审时度势,对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和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首次提出建立权力运行机制和注重权力结构的合理性的问题,并为解决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基本方向和要求。
      
      一、我国行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政府职能有了明显的转变,基本上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政企分开迈出了重要步伐,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基本解除;政府的宏观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大幅度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政府部门向企业、公民乱收费的现象有所改变;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减少了副职职数;国家公务员队伍按照“四化”方针加强建设,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改善。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对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体制环境、对外经济联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向着良性协调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还不能说我国行政管理观念、方式乃至体制,已经全面实现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根本转变。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行政体制改革明显滞后,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制作用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下一步围绕行政权力的更深层次的改革攻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权责相脱节问题。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脱节,主要体现在各种权力主体在对公共事务管理中形成的权力关系和责任关系的失衡上,即权力相对大者在轻易“集权”的同时把更多的责任“外推”,权责出现明显的“剪刀差”。从行政上下关系来看,90年代始,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管理明显趋强,银行、海事、国税、地税、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国土资源等部门纷纷由“块块”变成“条条”。一些“条块结合”机构,如物价、审计、公安,也存在着半垂直或逐步垂直化管理的倾向。层层向下收权,以致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在县、乡镇形同“大使馆”和“办事处”,基层政府功能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更值得注意的是,上级在尽可能多地将那些权力大、收入多、经济效益好的部门上收的同时,却把义务教育、卫生保障、失业、养老等责任留给下级或推向社会,权力越往下越小,所承担的社会发展责任越往下越重。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看,由于过分强调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推动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政府往往忽视和弱化了其它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权力,干预过多,统得过多,几乎取代了社会经济主体的决策权和选择权。
      二是行政权力利益化问题。从国家基本制度讲,中国是“单一制”的国家,从中央到乡镇、从国务院各部委行暑到市县各局办室,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机关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干部”,执行统一的国家行政法规。然而,由于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系和工资福利实行“双轨制”,加上片面的“发展观”、“政绩观”影响,“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有了“合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穷人”管理“富人”这种“政经异构”现象对公务员无疑是个严峻挑战。为调动机关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各地政府普遍默许部门“开源创收”,有的甚至把创收和福利水平作为评价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为公众提供服务时,就有很强的利欲冲动,实行有偿服务。尤其在某些农村地区和部分行业,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恶性膨胀,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仍相当严重,一些行政机关单位成了准税务部门。
      三是行政运行高成本问题。1979-200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6%,政府的财政收入连续多年高于CDP增长速度,这一时期的财政支出总额增长25倍,而其中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增加超过100倍。目前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已达4000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82.3%,大大高于同期我国人口27.1%的增幅。“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CDP的增长速度,车辆消费占单位行政经费很大比重,占到全部国家财政支出的38%。每年接待消费在2000亿左右,出国费用在2000亿左右”。繁琐的趋利性的行政审批、检查验收也是行政“高成本”的重要成因之—。虽然自2002年开始,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政府规制改革,相继公布取消了许多行政审批项目和环节,然而,一些部门改头换面变“审批”为强制性“备案”、“登记”等做法,使人们感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机关,离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是行政监督虚泛化问题。行政权力是国家所有、人民所有,公共权力必须被监督,这是毋庸置疑的结论。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健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建立“廉洁高效”、“制约有效”的现代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权力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监督主体和监督方式的“泛”,各种纪律监督组织可以说是“星罗棋布”,反腐举措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监督“泛化”的结果,是极易导致监督主体缺位、责任主体不明,出现用道德教育代替法律制裁的现象;二是监督功能“虚”,监督不到位,起不到实质性的约束和监督作用,有的反而给权力腐败行为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如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监督机关,“一府两院”及其官员是被监督者。而目前一些地方人代会代表中,“一府两院”官员占据了太大的比重,许多体现领导者个人意志和偏好、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议案还是很容易被通过。近两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年度政府审计报告,曝光的大量政府问题如此“出人意料”,充分说明我们权力监督体系的虚泛性。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荐访问:运行机制 对策 行政权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