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犯罪原因思考

    时间:2021-05-06 16:05: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的观点。弗洛伊德虽然没有系统的对犯罪原因进行研究,但他的理论对犯罪原因的解释在今天看来还是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与犯罪原因有关的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运用精神分析的原理对案例进行了解释,并阐述了各种基本观点具体对犯罪原因的研究与解释。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犯罪原因
      
      19世纪末,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维度,一个对人、社会以及世界认识的新天地。他的精神病症、潜意识、梦的机制、本能、人格的发展与结构、焦虑论等理论,为解释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系列的分析工具。犯罪是一种恶性社会现象,各个学派都对其原因试图进行过解释。精神分析学派中,在对犯罪人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时,后来者多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观点,所以在本文中,将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与犯罪行为心理分析有关的内容。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
      
      1.1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整个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主题。弗洛伊德主张,人的心理由意识(表层、)前意识(中层)和潜意识(深层)三个层次所构成。
      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有意识的精神活动重要的多。意识就像大海中整个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是无意识,占整个冰山的大部分。
      意识(consciousness)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心理的表面层次,与外部世界联系,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但不是行为的原动力[1]。
      前意识(preconscious)是指人们能够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潜意识部分的内容要达到意识层面会受到前意识的检查和抑制,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会通过伪装的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是个体精神结构中最深层、最黑暗的部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潜意识具有冲动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非理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非语言性和不可知性等重要特征(车文博,1992)。由于这些冲动不被社会风俗、伦理道德、习惯、宗教法律等所容纳,而被排挤到意识阈下。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焦虑、羞耻感和罪恶感(这有时就成为犯罪的一种动因)。所以,这种潜意识的心理过程,虽不为人所觉察,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正常人的举止言谈、日思梦想、偶然失眠,神经症患者的各种症状,以及宗教、科学、艺术等活动,无不受它的支配和影响[2]。
      1.2 人格结构学说及人格发展理论
      1.2.1 人格结构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并将其形容为“巨大的深渊,一口充满沸腾刺激的大锅”。它纯粹依照本能快乐原则,具有冲动性和攻击性,追求本能能量的释放和紧张的解除。
      自我主要是根据现实原则调整本我的冲动。它“并不是要放弃最终获得愉快的目的,而是要求和实行暂缓实现这种满足,要放弃许多实现这种满足的可能性,暂容忍不快的的存在,以此作为获得通向愉快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的一个中间步骤”[3]。
      超我即人格发展到较高阶段,把社会规范、道德内化,即外部权威变成了内部权威,形成了理性与良知,其活动原则是“理性原则”。弗洛伊德指出:“自我基本上是外部世界的代表、现实的代表,超我则作为内部世界和本我的代表与自我形成对照”[4]。
      人格的三个方面如果能够协调一致,个人就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反之,就会导致个人异常行为的发生。
      1.2.2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建立在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性欲是人所有本能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性欲求。弗洛伊德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在生殖器时期,儿童对双亲的异性表现出较强烈的亲近感,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把它叫做“相好愿望”;对同性则表现出一种嫉妒和敌意,他对这种状态叫“杀人愿望”。这些内容由于社会道德的压力,而被“冲击”和“阉割”,之后便会产生焦虑,一旦社会具备条件,极易产生犯罪行为。
      弗洛伊德在回答为什么儿童时期会有这些表现时认为,在儿童时期具有在人身上退化、原始的、暴力的、非道德的冲动的复活,是儿童的这个时期的幼稚的冲动和超我之间失去平衡调节的心理表现[5]。
      1.2.3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人的生命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它具有四个特征:本能的根源、本能的目的性、本能的对象和本能的动力性。早期的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性本能是指与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一类本能,自我本能与躲避危险、保护自我不受伤害相关的。后来,弗洛伊德把本能又划分为了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死的本能主要表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其能量向外投放,表现为破坏性、攻击性等;二是向内投资,表现为自责自罪,自我惩罚、自杀等。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犯罪观
      
      弗洛伊德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于他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但他并没有系统地研究犯罪行为。1915年,他在“由于罪恶感而犯罪的人”一文中,初次应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解释犯罪问题,为犯罪学中精神分析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吴宗宪,1997)。本文将从以上潜意识、人格与人格的发展和本能三个方面,并结合一些案例来具体阐述精神分析学派对犯罪原因的解释。
      
      2.1潜意识的罪恶感与犯罪
      无意识罪恶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由于利比多的固着与倒退,个体对母亲产生了不正常的恋母(恋父)情结,使其在超我的作用下产生了很深的无意识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可能引起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对这些人来说,当犯罪发生并得到应有的惩罚后,他们倒会感到欣慰和满足。在对一名惯盗犯的精神分析中[6],亚历三大和希利对一个8岁开始进行盗窃的惯盗的男孩的精神分析中发现,这个惯盗的盗窃活动主要是由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和无意识的动机决定,而不是由理性的牟利动机决定。在其结论中有如下的分析:
      (1)对母亲强烈的寄生性(口唇接受性)依恋;对他强壮的哥哥的强烈羡慕和依赖,在潜意识中,他对哥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被动的女性态度(female attitude)。
      (2)他的盗窃也是摆脱他对哥哥产生的罪恶感的一种手段。他帮助哥哥,为了哥哥而让自己遭受危险,甚至为哥哥而进入看守所,从而消除其罪恶感。
      (3)他的盗窃也是对母亲的一种怨恨反应,具有潜意识的意义:“如果你只是对哥哥表示感兴趣和爱,而不对我表示感兴趣和爱,那么,我就当一个犯罪人,让你丢脸,对你进行报复。同时,如果你不把你的爱给我,也不在我需要支持的时候支持我,那么,我就通过武力和抢劫来获得我所需要的东西”。
      在这个案例中,充分体现出了潜意识(包括潜意识的“恋母情结”和无意识的罪恶感)在罪犯进行违法活动时的支配力量。
      精神分析家埃蒙德€凡窭眨‥dmund Bergler)在其《赌博心理学》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赌徒的无意识心理,并用三种精神分析学的概念来解释赌徒的心理动机[7]:(1)儿童无所不能的感觉(feeling of omnipotence)在赌徒心理上的复苏;(2)对超我的抗拒;(3)自我惩罚的欲望。

    推荐访问:弗洛伊德 犯罪 精神分析 思考 原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