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时间:2021-03-24 16:06: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在这里,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西柏坡,它的名字镶嵌在人民解放战争的丰碑中,镌刻在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上,毫不夸张地说,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来的。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其彪炳千秋的卓越功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这里铸就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具有时代价值的“赶考”精神,犹如一座不熄的灯塔,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新的征程上谱写光辉篇章。
      一、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不仅是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地委、专署的机关驻地,而且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和北岳区等众多的党政军领导机关也曾先后两次,共三年多的时间战斗生活在平山县境内,是当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之一,老一辈革命家聂荣臻、彭真、黄敬、关向应、王震等曾长期战斗生活在这里。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平山党员已达到2万多人,小小的西柏坡村85户人家325人中就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党员占到全村人数的12.3%,有党员的户数占全村户数的近40%。也正如此,吸引了中央的目光,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而永载史册。
      1947年,国民党在丧失了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能力后,决定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3月13日,胡宗南部纠集23万兵力向中央驻地延安进犯,面对十倍于我之敌的疯狂进攻和庞大的中央与边区政府机关,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29日,在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两部分,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和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中央前委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的领导下,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作战;中央工委在刘少奇、朱德率领下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
      会议结束后,刘少奇、朱德率部东渡黄河,来到华北,见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在研究了晋察冀的军事问题之后,聂荣臻希望中央工委留驻华北,在平山一带选择驻地。说这个地方不但党组织坚强,党员多,群众基础好,物产也丰富,是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能为中央提供丰富的粮食供给;而且前临华北大平原,背靠太行山,作战的时候能进能退,能守能攻,是战争年代作为中央驻地的好地方。
      后经请示中央同意,中央工委决定留在晋察冀,在平山县一带选址。但究竟到哪村安营扎寨,却还是一个未知数。为此,中央工委和晋察冀的领导人进行了慎重而细致的勘察,派出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潘开文、刘少奇同志的卫士长齐明臣和晋察冀的行政处长余光文三人,骑马沿滹沱河两岸逐村一一考察,此时西柏坡这个太行山区的小山村进入到他们的视野。
      半个世纪后,潘开文在回忆此事时说:“我们一行奉命带上地图沿滹沱河骑马向上,边走边看,一直走到洪子店、东西黄泥,然后又折回来到东西柏坡、夹峪、柏里、郭苏等,将勘察情况绘成草图交首长决策。我们认为西柏坡比较合适,尽管村里许多房子被日本鬼子烧了。但根基很好,全是石头的,也很多,比较容易修复。”在进行过实地勘察后,潘开文向刘少奇、朱德做汇报时说:
      “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联系;三是安全问题;四是居住条件。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 同时,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率领的中央工委大队人马到达建屏县小觉镇,请示设点问题。于是,他又奉命带人进行了更仔细的勘察,也认为西柏坡比较合适。
      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借用了村子东头的13户民房,自己又动手修建了部分房子,并陆续围起了一道土坯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当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中央工委对外称“工校”或“劳大”。1948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历史贡献
      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赴京建国,历时一年零十个月。这一时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全国土地会议的召开和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撼动了整个封建制度的根基;精彩绝伦的三大战役,以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及七届二中全会,勾画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制定了新中国的建国方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构筑了新中国的奠基工程。
      1.召開土地会议,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早在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就曾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根据《五四指示》,在党的领导下,各解放区迅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但存在不彻底、作法不统一的现象,影响着群众的反封建斗争和支援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委驻地西柏坡召开一次土地会议,总结土改经验,制定土改政策。经过认真的调研和筹备,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由刘少奇主持,来自各解放区和军队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场设在西柏坡村西恶石沟较为平坦的一块空地上(老乡的打谷场),由于是北方最炎热的季节,上面搭了一个布棚用来遮阳,代表们就坐在小板凳或石头上听报告。

    推荐访问:西柏坡 新中国 走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