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时间:2021-03-24 12:00: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第一个阶段: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时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个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红色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情况下对法制建设的探索,是党依法治国的开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零散到比较系统的过程。早在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这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的根本法,共17条。其基本内容为:确定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他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抗日战争时期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宪法性文件,共21条。它规定: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群众团体按照“三三制”组织抗日民主政权,保证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各项自由民主权利。此外,还规定了改进司法制度、厉行廉洁政治、减租减息以及有关婚姻家庭、民族、外交、侨务等各方面政策[1]。这一时期值得纪念和总结的一件大事,是1948年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自觉组织人民武装,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而又遭遇重大挫折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内的和平与安定,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各级政权组织,这为全面的法制建设提供了前提和可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实际上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遵循的基本法律,与之一起通过的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法制建设的高潮,相继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法律,如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特别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1954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并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了起草宪法,毛泽东在广泛阅读和研究了世界各类宪法”后,不仅提出了制定宪法的指导思想和许多重要内容,而且反复对宪法草案进行文字修改。[2]以宪法的诞生为标志,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法治迈出了第一步。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颁布的法律达900多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初步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建立起了一个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刑事法规、民事法律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法律体系。然而,“左倾”思潮的泛滥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遭受了严重破坏,十年“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法治遭遇重大挫折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领导进行了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就明确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法制建设重新迈入快车道。这一阶段以1982年宪法的制定为标志,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涵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围绕“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对外开放等”制定、修改和废止了一系列法律。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了“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使之上升为一项宪法原则,标志着党在治国理政方式上实现了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的根本转变,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十六大“让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贯彻”的要求,提出党要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改进执政方式来促进依法治国。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又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成。
      第四个阶段是以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标志,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专题会议的形式研究依法治国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保障,明确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括了对法律的规范、实施、监督、保障和党内法规五大体系,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建设,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各个环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 启示 历史进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