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申论写作虚拟主体的角色意识分析

    时间:2021-03-22 16:09: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申论写作是应用写作的一种。应用写作的主要目的有别于文学创作,它的出现多是为了满足人们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其功利性、针对性、客观性必然使应用写作有内容受限制、表述规范等特征,写作过程不夹杂任何感性因素,显得严谨而规整。
      西方写作理论中提出了“修辞环境”(rhetorical context)这一观点。它由题目、读者、目的及角色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并贯穿整个写作过程。这一理论,特别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受体之间的关系在申论写作中有更为复杂的体现。
      一、申论写作主体“角色意识”的建构
      申论写作是写作主体根据给定材料,分析其中隐含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的过程。写作主体所承担的角色依据材料中涉及的,以及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行政部门而确定。申论的写作受体则是对策的落实群体,换言之,对策是否行之有效直接关系到申论写作的成败。因而,申论写作不像文学创作那样强调写作主体的人格力量;它更讲究写作受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写作受体在评判文本时的重要地位在申论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事实上申论写作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在写作中需要建立一个与之适应的虚拟主体。其“为谁写作”即指虚拟主体为材料中出现的对策落实的群体(写作受体)而写作。建构虚拟主体的必要性也表现在了将申论作为公务员选拔考试科目之一的考试大纲中。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有这样的说明:
      按照职位等级,分别设置两类试卷,意味着报考不同层次职位的考生,同科不同卷,所面对的申论试卷是不同的。报考中直机关公务员的主体——市地级以下职位的考生将不会在同一张试卷上看到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
      根据考纲的规定,不同的考题将提供给报考不同职位的考生。由此可见,申论写作主体在模拟行政行为时应从虚拟主体的视角出发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虚拟主体的建立也成为申论写作的关键。对于写作受体而言,它并非返回写作主体、重新把握写作主体的主观意图,而是暂时抛开写作主体的本来身份和思想,将写作受体的需要,即措施的有效性作为出发点来评判申论写作。此时,写作受体参与申论写作的主体性作用显现,虚拟主体也就具有了区别于原始身份的特定“角色意识”。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过程,其中渗透交融着的写作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对文学写作来说,写作主体需要克服心理及思维定势,尽量发挥主观意志力,进行以非功利性目的为主的精神创造。而对申论写作而言,虚拟主体则需根据既定角色的意志,克服个性以及写作主体特有的价值观念,进行以功利性目的为主的规范写作。在阐述观点时,虚拟主体必然要置身于具体材料特殊的“修辞环境”中,从政府与民众、人与环境、小局与大局等各个角度展开写作。文学写作与申论写作存在区别的深层心理原因之一是申论写作主体在建立虚拟主体过程中“角色意识”的建构。
      在申论写作中,虚拟主体的“角色意识”也体现了材料中要求身份的社会关系,反映了角色的行为模式,并能符合写作受体对这一角色的期待,易言之,符合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在实际个人选择活动中使人对角色的期待得以实现。以2003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为例,题目情境之一要求考生以当地政府派出的事故调查处理负责人身份,面对职工、死伤人员家属和有关干部讲话。此例中,虚拟身份的角色转变及定位显得分外重要。在拟定讲稿时应站在不同对象的立场上字斟句酌、把握分寸,采取不同的态度、表达不同的内容和观点,尽量做到让不同听者都能接受讲稿内容。
      二、申论写作主体与虚拟身份之间的角色冲突
      (一)写作主体与虚拟身份的角色冲突
      申论写作主体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职位差异导致了不同心理机制的出现,这会造成写作主体与虚拟身份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为写作主体由于要承担虚拟身份的不同而产生的角色间冲突及虚拟身份在处理问题时遇到的角色内冲突。如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的一个案例:要求以省政府调研员的身份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某答题者提供的方案如下:
      印刷公司与居民H在法院的努力下达成了民事调解协议。虽然居民H突发脑溢血与印刷厂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也是致病的诱因之一。环保局的裁定基本上是合理的,至于具体的赔偿金额,双方可以在21500元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使双方尽量满意。假如由法院直接判决,无论什么结果,双方均不会满意或一方不能满意,会影响判决执行效果。同时对全市其他类似案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
      印刷厂应尽快建起隔音墙,并按环保部门的规定时间进行生产,尽量减少噪音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以取得附近居民的谅解。
      由于印刷公司生产车间所在地已逐渐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地价升值比较快,因此,从长远和经济效益上考虑,有关部门应着手计划该公司向郊区搬迁的问题。
      此例中,第一条对策是站在上级主管领导或是处理该问题的法官角度写的;第二条对策是该厂的主要领导对印刷厂所遇问题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第三条是以一名房地产投资商角度写的。这些都与题干要求的政府调研员这一虚拟身份不相符。可见,该题的写作主体在写作中并未建立好题目所要求虚拟身份的角色意识,未能去除原有身份的影响,没有较好地完成应有的角色转变。
      一般而言,写作主体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其较为固定的职业角色,比如医生、教师、学生等,至多也就是出现兼职的情况。而在申论写作中,写作主体有可能会被要求以不同的角色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符合虚拟角色的看法与对策。这时,受到职业思维及心理定势的影响而产生的是写作主体与申论材料中要求承担的虚拟角色间的冲突。这类冲突比较难调解,因为写作主体往往无法被认识与感受到,而只存在于潜意识层面。另一方面,角色定位与虚拟主体的特质之间存在角色内冲突。在审析材料时,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写作主体与虚拟身份间的思想与主张相左,这是没能按既定规范行事而出现角色内冲突。这类冲突可以通过写作主体有意识的心理调节等方式加以解决。

    推荐访问:申论 主体 角色 意识 写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