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酒香文化传承贵在坚持|带酒的人生哲理句子

    时间:2020-07-29 07:3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世界酒文化古国之一,酒文化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中随处可见,可以说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本期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会长陈琪林和我们一起分享中国酒文化的魅力。
      
      中国酒是中国文化的酵母
      
      《新华月报》:从文化的角度来说,酒是怎么形成的?
      陈琪林:中国酒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最早是上天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这些说法史书上都有记载,大家也都比较熟悉。酒的发明从唯物主义来理解肯定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它是一个长时间的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关于酒的传说也就很多。
      传说仪狄造酒后大禹便疏远了仪狄,因为大禹认为酒以后会害人。《战国策・魏策二》对此也有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后来夏商的两代末君都是因为酒而引来杀身之祸而导致亡国的。
      《新华月报》:这倒和现在提的禁酒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陈琪林:禁酒在古代有两个目的:一是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这是历代历朝禁酒的主要目的。二是防止君主沉湎于酒,伤德败性,引来杀身之祸,禁止百官酒后狂言,议论朝政。这点主要针对统治者本身而言。
      说禁酒不能不提曹操,曹操这个人内心很复杂。《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大家都知道他很爱酒,但他却又实施禁酒,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其实这是由于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要考虑到政权的延续,酒是粮食做的,而当时曹操正在着手统一中原,需要大量的粮食,首先要保证士兵的口粮,故曹操才会痛心禁酒。
      其实历史上不止一个朝代有禁酒的行为。西周推翻商代的统治之后,发布了我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说道,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西汉前期实行“禁群饮”的制度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虽然禁酒令很多,但是酒却始终屡禁不绝。
      《新华月报》:在封建社会酒是不是也和现在一样是聚会的必备品?
      陈琪林:最早生产酒不是给老百姓喝的,是敬给神、敬祖先、敬天敬地的。早期敬神用的是水,后来发现酒之后,酒有香味,又是粮食做的,就成了最好的祭品。酒有挥发性,一会就不见了,寓意就好像上天喝了。
      到一定时期贵族才开始享用。贵族享用的同时不排斥民间享用,因为粮食是你自己的,你不吃酿酒是没人管你的,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口粮还没保证,怎么会去酿酒,等到丰收的时候有多余的粮才会酿点酒。
      后来就是读书人比较喜欢喝酒,包括现在大多数搞文艺的诗人,都喜欢喝酒,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现在女性也可以喝酒了,过去女性上不了宴席,没有喝酒的资格,也怕喝酒失态。在当时封建社会酒确实有身份象征的作用,也是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
      
      酒与民俗酒的礼俗
      
      《新华月报》:我国有哪些有特色的饮酒习俗?
      陈琪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比如蒙古族饮酒时有未饮先酹的礼数,“凡饮酒,先酹之,以祭天地”。他们认为,“客醉,则与我一心无异也”。
      蒙古族敬酒礼仪一般是敬酒者身着蒙古族服装,站到主人和主宾的对面,双手捧起哈达,左手端起银碗献歌;歌声将结束时,走近主宾,低头、弯腰、双手举过头顶、示意敬酒;向主宾敬酒完毕,按顺时针方向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进行。
      待客时主人经常要唱敬酒歌敬酒,一支歌客人要喝一杯酒,使你不能拒绝。蒙古族认为让客人酒喝的足足的,才觉得自己心意尽到了,所以主人家从老到少轮流向客人敬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为止。
      许多少数民族敬酒都有敬酒歌,这一唱使你没有拒绝的理由,当然这里敬酒不是存心害人,就是想让客人喝得高兴。
      彝族几乎家家酿酒。家中酿的第一杯酒敬神,第二杯酒要敬家中老人,晚辈不得先喝。彝族习俗以妇女敬酒为贵,不论任何场合只要是妇女买的或是敬的酒,被敬者不得拒绝,饮酒后要回赠点礼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少数民族敬酒是强制的,这是主人热不热情的体现,当然你不会喝也不会强制你喝,只要你端起杯子,他知道你会喝酒,就一定会叫你喝尽兴,至于醉不醉是另一回事。
      总之喝酒是一种乐趣,喝酒的人都希望人家多喝,自己少喝,这是我们国家一种酒风俗。表示主人好客,真诚,把美酒留给客人。在与人喝酒时你喝的很爽快,很热情,很诚恳。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好朋友,喜欢和你做朋友。哪怕你喝醉了也没关系,他会拍拍肩膀说好好。
      
      诗酒联姻,源远流长
      
      《新华月报》:好像中国历史上诗人必然和酒有联系?
      陈琪林:其实不是每一个诗人都喝酒,但中国的诗人喜欢喝酒的很多,即便不喝酒也喜欢大家聚在一块。苏东坡就喜欢喝酒,但是酒量不大,他自己还造点酒。在历史上喝酒的诗人陶渊明和李白比较著名,但是两个人喝酒还不一样。
      陶渊明喝酒完全是享受型。他对世俗社会不满意,想维持自己的本性,不愿为当官而受气,不为五斗米折腰,就去过农耕生活,住自己的茅草屋,院子中种点菜,自斟自饮。他觉得自己和自然生活、农村生活很合适,过得很陶然,后来还写诗。
      李白就不一样了。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他在政治上是有理想的,想当宰相。但却没有参加科举,好不容易到唐玄宗身边,唐玄宗还不把李白当成政治家,一直把他当文人,所以李白失意借酒发泄。
      陶渊明喝酒是失忆型,一喝酒什么也不想。李白就是政治抱负达不到,自认是有才华的人但没人重用,喝酒解愁,所以李白诗作品中有很多酒字、愁字。如《将进酒》里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造就了李白,但李白也因为酒而当不了政治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说明了这一点。
      文人喜欢聚会,喜欢想象,比较有激情,酒是很好的媒介。平时话不太多喝了酒便会滔滔不绝,平时很安静喝了之后就会很活跃,喝酒以后有一种刺激神经的作用是诗人灵感的启动剂,催化剂,另外喝了酒做的诗会更有特点。
      
      中国酒礼复兴需要“榜样”
      
      《新华月报》:在文化古国讲酒肯定绕不开礼仪。
      陈琪林:酒最早是敬天地。它是一种礼酒,所以酒器具中礼器特别多,喝酒也讲酒礼,斟杯时有酒杯上下之分,我尊敬你,敬你酒时酒杯不能超过你的酒杯;喝酒时的座位排次,主次位之分;敬酒的时不能拿起酒杯随便敬,先敬谁后敬谁,怎么喝都有一整套规矩。过去在封建社会人们对酒礼是很重视的,现在喝酒不太讲规矩了。但是喝酒是一件高兴的事,弄得清规戒律太多了,也不好。但是没有一定 的规矩不能成方圆也不好,所以对酒礼要吸取精华不能完全照搬要扬弃。
      《新华月报》:现在对文化的流失很可怕,很多人还是希望在酒桌上有一些酒礼文化的保留。
      陈琪林:喝酒既是饮食现象,更是文化现象。过去讲无酒不成宴,为什么宴会上非要喝酒,喝点酒会活跃气氛。孔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酒礼最大的精华就是适量喝酒。如果你喝多了是不礼貌的,你劝人家喝多了也是不礼貌的,最好的境界就是喝好不要喝多。对尊敬的老人、长者、领导敬酒要有礼节。过去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现在敬酒恨不得把别人都灌醉。
      《新华月报》:现在年轻人对酒礼不是很了解,在很多场合让人看着很不舒服,这种现象怎么解决?
      陈琪林:继承我们传统的文化,多看,多学习。有时候是年轻人不懂是因为看的酒礼太少了,榜样的作用很重要,在各种场合文人学士,领导者,知识分子都应该做好榜样。有了榜样,年轻人看着,就会知道原来有这样那样的礼节,看多了自然就学会了,文化传承需要创造文化环境。
      哪些人该喝,哪些人不该喝,喝多少,在什么地方喝,这都是酒礼的体现,有些人在饭馆划拳,旁边人家都在吃饭,你在那又叫又喊,那很不文明,会影响别人,所以划拳现象现在就很少了。
      喝酒是一种社会现象,现在禁酒谁也禁不了,怎么按照一定规矩喝就成了重点,我们现在需要形成一种酒礼仪规矩,但是又不能太刻板。
      
      酒文化的发展传承
      
      《新华月报》:中国白酒出口不是很理想,有人说一部分因素是中国文化或者中国酒文化没有得到国外人的认可,您作为诗酒文化协会的会长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陈琪林:这有一定道理,也不完全如此。酒是一种饮料,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爱好,和自己的特点,不能强加于人。有人喜欢喝白酒,有人喜欢啤酒,这是个人的爱好也和身体状况有关。我们中国酒完全叫人家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人家喝了多少年的葡萄酒、伏特加,叫人家一下换酒,这不是我们宣传所能做到的。从宣传角度说我们这些年的宣传确实不够,这方面跟我们的文化一样,中国文化过去传播的渠道比较少,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封闭的,国外人不太理解,我们的东西出去的也比较少,所以还是需要大力宣传介绍。同样国外的酒到中国的时候也一样,一开始有国人说国外的酒有什么好喝的,以后慢慢知道它的文化内涵,这一个过程是逃不开的。同样文化是需要推广、介绍、媒体、渠道。
      《新华月报》:怎么保护我们传统酒文化?
      陈琪林: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学问很深,有人说过“饮酒不是饮食之事,而是学位之事”。中国酒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关于酒的典籍很多,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应该把中国酒文化研究好,同样也要对世界的酒文化研究,立足当前群众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形成今天一整套的酒文化,包括酒礼、酒政。过去我们讲酒文化就只知道喝酒,谈酒文化的很少,近几年联系酒文化越老越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整套酒文化的内涵、形态、功能、典籍,今后怎么发展,这需要酒厂、饮酒者、学界、舆论界各方面大家共同努力把它进一步升华。既然人们离不开酒,酒也离不开人,那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研究它、重视它、利用它。
      《新华月报》:中国诗酒文化协会的宗旨是什么?
      陈琪林:把酒和诗联系起来,让中国诗酒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传统保留下来,并不是要每个诗人都喝酒,也不是喝酒就要作诗。酒厂里面很多诗人,诗人中对酒情有独钟的也不少,我们既然有个传统又有这个优势为什么不把文化和酒联姻,发扬中华的酒文化,让更多诗人、文学工作者对酒有更深的体会,让酒和我们的诗人更好地融合。

    推荐访问:酒香 传承 文化 酒香文化传承贵在坚持 贵在坚持 文化传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