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100个地理现象_异军突起:文化改革的“安徽现象”

    时间:2020-07-28 07:29: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保护性开发是一种不得已的文化措施。可是,不得已不能成为文化政策和措施的常态,更不应该成为过度开发文化资源的借口。   这段话要从两个方面解读:   一是我们当然不反对人们正常的、要求富裕的呼声。文化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百姓的幸福,“文化中国”的目的则是为此贡献可行的建议和具体真实情况的反映。
      二是我们要反对那些以文化保护为名义,实则是破坏文化结构、损害百姓根本利益的文化产业发展。这样的情况相信在任何地方都有。
      文化被作为经济资源来开发利用,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如同卖血求生一样。作为一个应急的手段未尝不可,但是不能成为一种文化发展的共识,更不应该作为一种文化政策来实施。
      我们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大的原则,就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我们用了5天时间,跑了近3000公里,在皖南附近进行初步的文化产业研究,并采访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我们集中了两篇稿子,希望能对安徽的文化产业发展做一个初步的扫描。当然,随着“文化中国”专题的进展,我们会继续做深入的调查,提出更加切实的建议。(陈文�)
      
      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动员组织全省上下合力打好总体攻坚战,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至2010年6月底,全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
      一是出版发行领域改革。全省出版发行行业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完成,15家出版社、84家新华书店转制为企业,成为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把转企改制与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相结合,推动出版、发行两大集团实现跨越发展,连续两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所属时代出版、皖新传媒成功上市。
      二是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整合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职能,成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委员会),到2010年6月底,全省17个省辖市、10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各地新成立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委员会)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得到加强。
      三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整合组建市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500名编制;市级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处级建制,人员编制30―38名;县级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副科级建制,人员编制9―11名;所有执法机构列为全额拨款单位,执法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这项改革全面完成,文化市场执法已按新的执法体制运行。
      四是电台、电视台两台合并。省编办出台《关于整合重组市县广播电视台的意见》,对两台合并作出明确规定:新成立的广播电视台为本级党委、政府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由同级党委宣传部领导,市一级为正处级,县一级为正科级。目前,全省市县两台合并工作全面完成,省级两台合并正在实施。各地广播电视台还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改革,剥离影视剧、娱乐、科技、体育等节目制作业务,组建了30多家面向市场的专业公司。
      五是电影公司、电影院和电影制片厂转企改制。围绕明晰产权、盘活资产、完善机制,全省173家电影公司、电影院及安徽电影制片厂完成转企改制,成为自主经营的新型企业。安徽电影制片厂投资参股拍摄的以全国优秀基层干部沈浩同志为题材的《第一书记》和《关云长》等影片,有较好的市场预期。
      六是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要求,全省17个市全面完成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实现了全省“一张网”、全程全网、三级贯通。与此同时,国有演艺院团改革加快推进,全省88家演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重点新闻网站、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普遍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坚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党委、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近一个时期工作的主旋律,改革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仅2010年上半年,省委常委会就四次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省委书记张宝顺明确要求,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必须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出实效。15个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地有关部门“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一线指挥,为加快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以推进转企改制、整合文化资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为重点,突出出版发行领域改革、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电台电视台合并、电影体制改革、广播电视网络整合,进一步细化“路线图”,排出“时间表”,下达“任务书”,全面提速、合力攻坚,提前完成了改革重点任务。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用足用好中央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改革中遇到的“瓶颈”和改革单位未来发展问题,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努力做到“两到位”、“两不减”:即改革成本支付到位、遗留问题解决到位,改革后政府投入不减少、职工收入不减少。今年以来仅省财政就为5家省属院团转企改制支付改革成本2.24亿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决定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资金,一定五年不变。相继出台市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电台电视台合并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是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性质和特点,明确不同的改革任务、路径和要求。在区域方面,推动芜湖、合肥等试点市率先完成改革任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求非试点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2010年上半年完成任务。在行业方面,对基础较好、市场成熟度高的出版发行、电影发行放映等领域,推动加快转企改制步伐,促进提前完成任务;针对全省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资产少、基础差、历史包袱重、遗留问题多的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分三批完成任务,即基础好、任务较轻的市分别于2010年6月底、7月20日前完成,任务重、难度大的市2010年8月20日前完成。
      五是强化调度和督查。坚持每十天进行一次汇总通报、每月进行一次调度,每季开展一次督查。2010年5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由分管省委常委、副省长及14位厅级干部带队,组成8个督查组,分赴全省各地对文化体制改革开展大规模督查。加大奖惩力度,对提前完成改革任务的前三名,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给予通报表扬、发贺信,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并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未能按期完成改革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到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说明原因。严格检查验收,对完成任务、申报验收的,组织专门人员对照改革标准认真核查,确保真改真转、“可核查,不可逆”。
      “安徽现象”是一种特有现象,不是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却取得骄人成绩,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崛起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得到了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安徽现象”的意义在于:作为发展中省份,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改革发展同样可以走在前面,其关键就是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真抓实干,努力走出中部地区文化改革发展之路。
      回顾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新的文化发展观。新的文化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指导原则。安徽省在文化建设实践中,贯彻落实新的文化发展观,切实在“四破四立”上下功夫:破除等待观望、瞻前顾后的思想,树立抢占先机、奋发有为的观念;破除就文化论文化、文化部门是非生产单位的思想,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破除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的思想,树立在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观念;破除面向市场会导致意识形态失控的思想,树立抓市场份额、扩大覆盖面就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观念。
      在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引下,安徽文化改革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六个创新”上:一是注重观念创新。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认识文化是生产力、是软实力、是基本民生,自觉强化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为全社会重视文化、发展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自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力推动事业与产业两翼腾飞、主业和辅业齐头并进、城市和农村整体联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是注重文化惠民方式创新。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参与,统筹城乡共建,形成覆盖全面、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四是注重文化企业发展方式创新。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和“集群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五是投融资体系创新。从经济欠发达的省情出发,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切入点,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六是注重文化业态创新。切实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
      未来五年,将是安徽文化改革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文化改革的深化完善期,文化发展的转型跨越期。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不断开创安徽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局面。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居于全国前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五个突破”为重点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一是在制度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巩固完善改革成果,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形成文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文化创新潜能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二是在繁荣精品创作生产上实现新突破,建立起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长效机制,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推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竞争力的文化精品。三是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四是在打造文化企业“航母”上实现新突破,形成以出版、发行、报业、演艺、广电传媒五大集团为龙头,各类骨干文化企业快速健康成长,文化皖企军团跻身全国第一方阵,阔步走向海外的强劲发展态势。五是在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上实现新突破,努力使新的文化业态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文化繁荣的新亮点。六是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形成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茁壮成长的良好局面。

    推荐访问:异军突起 安徽 现象 异军突起:文化改革的“安徽现象”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绽放魅力 文化体制改革安徽现象调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