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部分媒体“走转改”特色专栏(一) 走转改

    时间:2020-04-01 10:00: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自2011年8月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以来,许多媒体结合自身定位,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栏目和脍炙人口的佳作。本刊本期起将陆续予以展现,也欢迎读者推荐、自荐相关的优秀版面、栏目、做法等。   《四川日报》:“我在现场”   从2011年8月开始,《四川日报》在一版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推出“我在现场”“直击一线”等子栏目,为读者奉献出一大批散发着泥土芬芳、投射出生活热力、反映民众真实心声和诉求、采集于基层的鲜活报道。这些报道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提高了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截至10月下旬,《四川日报》已刊发百余篇专栏图文报道,受到读者好评和喜爱。   8月31日,《四川日报》刊登了记者深入基层采�的抗旱报道《“鸡鸣三省”的水潦:“背水”之战何时休?》,四川省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见报当天批示要求解决当地群众的引水问题。在川报的呼吁下,长期饱受饮水之苦的水潦民众,如今已喝上放心水。   10月中旬,四川日报社领导再次带领6个特别报道组重访汶川、北川、都江堰、青川等地震极重灾区,在10月14日推出四个整版“走转改”特别报道。不少读者反映称,此组报道客观、真实、多角度展现了灾区新貌,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灾区飞速发展。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下乡”   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后,《河南日报》(农村版)立即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意见》,主编、副主编带头下乡采访,到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在报纸上开设专栏,推动“走转改”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8月15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召开全体编采人员会议,主编韩嘉俊强调农村版要从五个方面把握活动的重点和着力点:一是着力在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引导编辑记者坚持党性原则,用科学理论指导新闻实践;二是着力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全省大局上下功夫,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着力在服务群众、赢得民心上下功夫,回答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四是着力在提升职业道德、培育职业精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视导向为灵魂,视真实为生命,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五是着力在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联系普通群众,聚焦平凡人物,努力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   活动开始以来,由主编、副主编带头,每个编辑记者包一个乡镇作为自己的联系点,40名编辑记者分期分批深入到各自联系点,每人在联系点至少住上3―5天时间,和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从8月17日开始,在一版开设“记者下乡”栏目,每周至少刊发3期。截至目前,“记者下乡”栏目共刊发报道28期,刊发稿件60多篇(幅)。   《人民铁道》报:“走基层、访班组、抒真情”   《人民铁道》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设了“走基层、访班组、抒真情”专栏。由记者深入铁路一线班组跟班作业并采�报道,用一线职工鲜活生动的语言,反映一线职工生产生活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专栏力求现场感强,朴实而真实地反映铁路基层的作业情况。除特殊情况外,专栏坚持每日刊发,截至10月26日,已刊发了59期,得到一线职工赞许。   《人民铁道》报还加大策划力度,直面铁路旅客和铁路职工最关心的话题,想读者之所想,念群众之所念,由编辑和记者联合组成采�队伍,沉入一线深入采访,每期以一个热点话题为轴,以体验式报道、图片纪实、采访感言等形式,精心组织特刊。目前,报社已刊发《火车头是怎么修出来的?》和《车票是怎么到旅客手中的?》两个特刊,既锻炼了编采队伍,也起到了良好的舆论效果。   《山西工人报》:“基层工会行”   自2011年8月中旬起,《山西工人报》结合省总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基层工会工作“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事在基层办”的总体要求,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重点放在基层工会这个工会工作的基本层面。《山西工人报》为此开辟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基层工会行”专栏,采访部门全体年轻记者分多路深入全省部分县级工会、企业工会、街道工会和民营企业工会开展以“面对面,听真话,�实情”为主要方式的采访报道活动,其报道思路是:记者真正走进基层工会组织的门,真正听到基层工会干部所说的真话,真正把基层工会组织的实情反映到报纸上。   两个多月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基层工会行”专栏共刊登稿件40余篇,其中《谁当工会主席?职工说了算!》《把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一名普通矿工对风的承诺》《“月月主题探访”拉近企业与困难职工的距离》《一名直选工会主席的维权路》《工会的“根”在基层》等稿件在省总机关和基层工会产生较好反响,省总工会领导说,这批稿件基层味道很浓;基层工会干部说,记者�的就是我们说的,真实、实在。   《潇湘晨报》:“晨报记者在身边”   2011年8月起《潇湘晨报》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刊发了60余篇反映基层生活、文风清新活泼的作品,为基层群众解决了30多个实际问题。   《潇湘[型]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四年志》,是《潇湘晨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推出的大型政经系列报道,以都市类媒体擅长的表述手段,通过深入个体的故事讲述,以及高端学者的深刻点评,既着重宏大叙事,又关注民生细节,全面展示三年多来湖南“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晨报记者在身边”栏目定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好人,传播真情。”记者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工地,挖掘鲜活的第一手素材,采�现场体验报道,推出《电子保姆,一呼就到开福区设立社区助理服务中心,居民拿个手机就可“点”20多类服务》《一个人的“物流公司”》《  《潇湘晨报》还在头版刊登通栏公益广告“走近你 读懂你 依靠你 为了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   《华西都市报》:“我在一线”   在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华西都市报》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充分发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都市报特色,于8月16日率先推出“我在一线――华西记者走基层”体验式报道。   通过“体验式报道”促进记者深入走基层,多出好作品。过去两个多月,《华西都市报》记者走上街头、走进工地、走进菜市、走进农村、走进抗旱一线、走近抗洪前沿等最基层,体验了包括交通劝导员、工地工人、交通协警、电力抢修员、停车管理员、菜市场菜贩、农民、地质监测员、巡警等在内的各种工作岗位,从基层群众的角度体验与感受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如《午夜钻山沟搜寻泥石流踪迹》一文中,记者走进对口联系的都江堰虹口乡基层联系点,体验地质监测员熬夜监测泥石流的整个过程;《夜行泥巴山 24小时千里运芒果》说的是记者走进攀枝花市仁和区混撒拉村彝族村庄,用时一个星期,与农民同吃同住,体验芒果种植、收获和千里贩运、销售的全过程。至今为止的60余篇体验式报道在体验群众感受,倾听群众声音,增进群众感情,拉近群众距离的同时,充分发挥都市报特色优势,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吸引力。   此外,通过制定制度促进“走转改”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增设“优秀文风奖”等措施促进记者改进报道文风、通过举办“华西读者节”促进编采人员与群众深入交流互动。   《城市晚报》:“百名记者编辑进社区”主题活动   8月19日,《城市晚报》“百名记者编辑进社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启动。包括报社领导班子成员、所有部门主任在内的134名记者、编辑迅速行动,深入长春318个社区,进行“一对一”长期定点联系。目前,成效就已经开始显现。   1、新闻报道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南关区盛华小区内形成了一个露天市场,不到200米的路,开车要10分钟才能通过――小市场挡住小区“救命路”。经过记者的报道,近日小市场被取缔。   2、反映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和心声。   采�了诸如《单身母亲热盼住进廉租房》《群众工作站为居民出谋划策》《在广大长春市民的眼中:社区是无所不能的“保姆”》等一批稿件,让老百姓有了传播心愿和心声的新平台。   3、拉近了媒体和群众的距离。   通过记者走基层,不仅深入群众,还让群众更多地了解了媒体,拉近了媒体与群众的距离。如《社区书记拉住记者手唠了俩钟头》《社区里的感人事可真不少》《80岁老大娘托记者感谢党和政府――社区书记是困难孩子的好“姨妈”》等稿件,让群众和记者交上了朋友。   4、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通过走基层,了解了市民的需求,协调了相关部门,提高了服务水平。   《闽西日报》:“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闽西日报》迅速行动成立了以社长、总编为组长,相关采编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小组。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首先在要闻一版开辟“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专栏,“生活专刊”开辟“访社区,听民声”专栏,结合宣传贯彻落实省委领导对龙岩长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批示精神,外派记者深入长汀河田采访,发回“长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列报道”4组通讯+4篇短评。报社“策划会”和每周“编务例会”认真策划和安排部署,确定龙岩长汀河田、漳平永福、上杭古田、才溪,连城朋口、永定金砂、武平桃溪和中心城区北城为报社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联系点。同时,报社领导带头下基层,率记者采访调研,营造了党报新闻报道“接地气、冒热气、赢人气”的良好氛围。迄今,在“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专栏采编刊发报社记者和报道组深入基层采�稿件315篇,图片156幅。   《大河报》:青年记者挂职“小巷总理”   8月13日,对于大河报社的4名青年记者来说,是一个值得一生铭记的日子。根据中宣部部署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按照报社的统一安排,他们分别走进郑州市内的4个社区,挂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为期3个月。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中,4名青年记者每天按时到社区上班,跟着社区主任和居委会委员学做社区工作,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到居民家里与大伯大妈交流。如果让他们谈挂职的感受,从他们的话中能感觉到他们深入基层的兴奋,能感觉到他们在基层所体味到的清新之风:   “社区的工作太繁琐了,可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用争先恐后形容都不为过,真是催人奋进!”“我想�一�豫丰社区的民主协调会,居民的烦恼让居民自己协商解决,邻里关系在这里十分融洽。”“在被‘吵闹’的几天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有耐心!而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更让我自叹不如!”……   为了真正融入社区工作,4名年轻记者为社区做了不少帮扶方面的工作,帮助社区和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挂职桃园社区的记者徐曼丽在工作中发现,社区没有复印机,给前来办理各种证件、需要复印的居民带来了不少麻烦,就联合另外3名挂职记者,�了一篇《说说俺社区需要帮扶的那些事儿》,向社会及爱心人士发出征集令。报道发出后,一家经销复印机的公司捐来10台复印机,另外9台被记者分配给同样有这一需求的社区。   重阳节前夕,为了让社区的老年人过上一个别样的节日,4名年轻记者又行动起来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关系,根据社区老人的不同诉求,请来了骨科方面的医学专家为老年人体检,请来了民警教老年人如何识破骗子的伎俩等等,赋予了走基层活动新的含义,在社区居民和政府之间搭建起沟通理解的桥梁。   《东亚经贸新闻》:“我们在基层”   “真沉到基层了,�出的稿子就是不一样”《东亚经贸新闻》记者周东魁由衷地说。   9月21日,周东魁的一篇《交三万多就能住上自己的房》获好评,原因就是这篇�吉林省公主岭市廉租房建设的稿件没有数字的堆砌,而是鲜活的人物和现场――这是记者踏实地蹲点的成果。   周东魁的经历是东亚经贸新闻报社记者下基层的一个缩影。在中宣部发出号召之后,东亚经贸新闻报社制定了全体采编人员“走、转、改”的计划,各级领导带队,以记者为先,编辑、辅助人员为后;以全省为面,为工、农、商、兵为线,为社区、村落为点,全方位进行体验和走访。用总编辑李晓的话说:“要走得最远、沉得最深、贴得最近!”   《东亚经贸新闻》依据走访对象的不同,开辟了“我们在基层”“文化惠民”“民生实事”等栏目。自8月份以来,共发稿90余篇。文字量达130000字,记者共分十路下基层,足迹从长春市的最基层社区、远到长白山脚下的偏远小学。与采访对像同吃同住,深挖细采,互动体验。报社还特为记者下基层的系列报道制定的考核标准,以文风是否活泼清新,采访是否深入细致,体验是否感人至深为考核标准,每日对“走、转、改”进行考评,对记者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将记者展示出良好文风的作品,作为文本规范,在报社内进行培训,把“走、转、改”这一活动与报社的日常工作切实结合起来。

    推荐访问:特色 专栏 媒体 部分媒体“走转改”特色专栏(一) 网络媒体走转改专栏 网络媒体走转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