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俗语【浅谈俗语】

    时间:2020-03-23 07:44: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俗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俗语的定义、来源、特点及其表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对俗语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对俗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目的。
      �关键词:熟语;俗语;通俗;表意;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2-0000-01
      �
      � 正文:在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中,有大量的熟语存在。熟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成语、俗成语等。熟语的存在提高了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表达能力。俗语作为熟语中的一种,同样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俗语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当时尚未把它称之为“俗语”,到汉代“俗语”这一名称才出现,俗语的大量出现时期是在明清,特别是在当时的小说和笔记里。如清代《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样灵药!”�①(“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喻得病容易治病难。)清代《荡寇志》第九十三回:“今吕方已去,众位虽是他心腹体己,到底差了一层,他岂肯为我们这三五十人,兴兵动众!俗语说得好:爱将如宝,视卒如草。”�②(“爱将如宝,视卒如草。”喻统帅爱惜将领,轻视士兵。)
      �一、俗语的定义及来源
      �本文所说的俗语只是熟语中的一种,为“俗语”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现代汉语词典》:“俗语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叫俗话。�③
      �《汉语大词典》:“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辞源》:“约定俗成、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
      �《辞海》:“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指谚语、俚语及口头上常有的成语等。”
      �从上面四种书中可以得知,俗语是民间创造并广泛流传,通过比喻、提炼和抽象、形容等方式得到的定型的语句。俗语有单句,也有复句,结构上具有定型的特征。俗语主要来自民间,所以其口语色彩浓重,通过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生动而形象地向人们揭示一定的社会道理。
      �俗语的来源是相当广泛的。有的来自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或情节。如《西游记》:“唐僧肉,人人想吃。”�④唐僧:《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代高僧玄奘。意为唐僧的肉使人长生不老,人人想吃。喻谁都想为自己捞好处。
      �有的来自历史典故。如《史记•淮阴侯列传》:“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璧,拔赵帜,立汉赤帜。’”�⑤(“拔赵帜,易赤帜。”指夺取别人的利益。)
      �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传说唐代李白幼时遇到一位准备把铁棒磨成针的老妪后,深受教育,就发奋用功,成为著名的诗人。于是就有了俗语“铁棒磨成针”,喻只要下苦功,再难的事也能办成。
      �有的来自文献典籍。如《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便是俗语也道得个猫儿狗儿识温存。我何玉凤那时一定不跟你二位老人家回京,便是不识温存,不如畜类。”�⑥(“猫儿狗儿识温存。”喻人更应懂得别人的好意。)
      �有的来自地方方言。如四川的俗语“口袋找到,米市散了。”喻迟了一步,前功尽弃。陕西的“口里吃馍馍,心里记着数”,指人有心计,精于算计。
      �有的来自少数民族语言。如蒙古族的“灵姑娘绣不出无线的花。”指缺乏必要的条件,再聪明的人也办不成事。维吾尔族的“敲一头牛犄角,千头牛尥蹶子。”尥蹶子:指的是牛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喻一人受欺负,众人不服。
      �二、俗语的表意方式
      �俗语的表意方式并不是直截了当的概括,有很多俗语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其道理及意义,即所谓的“喻”。比如说“人生一盘棋。”将人的一生比作一盘棋,喻人的一生变化莫测。
      �“刀子嘴,豆腐心。”喻说话强硬尖刻,心肠却和善仁厚。
      �“口甜如奶,心狠如刺。”喻嘴上甜言蜜语,内心凶狠毒辣。
      �“好就是一条龙,不好就是一条虫。”喻看待人或事片面,走极端。
      �“好看的花难栽活。”喻好东西得来不易。
      �“瘦了绵羊,肥了羔羊。”喻一方受损,另一方得利。
      �“瘦骆驼强似象。”喻豪富人家再怎么败落,也比一般人家有财力。
      �“听见风,就是雨。”喻听到传言就信以为真。
      �此外,还有很多俗语的实际意义是由字面意思提炼和抽象出来的。如 “六耳不传道。”六耳:指三个人;传道:传授古代圣贤的学说。意为传道不能让第三者听到。指重要的事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临时上轿穿耳朵。”穿耳朵:女子为戴耳环,在耳垂上穿孔。指办事过于仓促。
      �“挑得篮里便是菜。”指丝毫不作选择。
      �“田边不争争土边。”指表明上有所不同,实际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在俗语中,有一部分是通过形容的方式来得到它的实际意义。如“挑拨得六国不安。”形容挑拨得事端扩大。
      �“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哺:咀嚼的食物;沐:洗头发。意为一顿饭分三次才能吃完,头发分三次才能洗好。形容辛苦、忙碌,连吃饭洗头发都得分几次完成。
      �“鱼肉蛋,家常饭。”形容生活富裕。
      �三、俗语的特点
      �从前面对俗语的定义可以得知,俗语是“定型的语句”。从结构上来说,既有单句,又有复句。不少俗语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形成对仗或对偶,声韵和谐,具有工整的特点。
      �“落雨的太阳,再嫁的婆娘。”指不是处在最佳状态的人或事物。
      �“爱花连枝惜,怨鸡连窠怨。”喻如爱其人,也会爱与之有关的人或物;如怨恨其人,也会怨恨与之有关的人或物。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喻真心待人,却不被理解。
      �“人似落花流水,身如败叶随风。”喻人遭到不幸或惨重的失败。
      �“人望花开,树望鸟来。”指人渴望过美好的生活。
      �“人生一盘棋。”喻人的一生变化莫测。
      �“山高皇帝远。”指僻远的地方,中央政府的权力难以管辖到。
      �“说风就是雨。”形容敏感,亦形容急切。
      �“雄赳赳,气昂昂。”形容威武,精神振奋。
      �从《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书对“俗语”的定义来看,俗语具有通俗性、民族性,它们朴实生动,却又不失优美庄重,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风俗人情,以及处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中的人们对各种人物、事物、事件、现象的分析、描写、认识和总结。俗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背景,蕴含着无限的文化传统内涵。
      �
      �参考文献:
      �[1] 金路,《中国俗语》,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第19页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8年,第1300页
      注解:
      �① 金路,《中国俗语》,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第19页
      �② 金路,《中国俗语》,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第2页
      �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8年,第1300页
      �④ 金路,《中国俗语》,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第388页
      �⑤ 金路,《中国俗语》,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第6页
      �⑥ 金路,《中国俗语》,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第242页

    推荐访问:俗语 浅谈 浅谈俗语 俗语 三字俗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