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国经济增长与英语人才需求]中国2018经济增长率

    时间:2020-03-07 09:21: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英语人才的数量、种类和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和方式相辅相成。英语人才对中国经济全球化起到过催化作用,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个多的英语人才。当知识和创新成为生产力的关键部分时,经济发展与英语人才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存在于英语人才的质量。英语人才的质量取决于一个人是否具备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术能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知识经济 英语人才质量 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术能力
      
      三十年多来,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始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借助了经济全球化浪潮,并成为全球化的一支中坚力量。英语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之一。英语全球化体现在中国就是政府对英语的巨大投资和英语教育的普及,学习英语的人口快速增长。在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时期,既懂外贸又懂英语的人才炙手可热;服务业占出口比例逐步增长时,旅游英语、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稳定上升;随着商务会议和谈判更频繁地在中国举行,口译人员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英语人才需求的数量和种类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呈总体增加趋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位置一开始是加工、出口贸易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所谓的“生产流程外包”中,从T恤到手机的各种产品的生产都转移到了劳力成本较低的中国。随着加工工业的发展,进出口贸易也繁荣起来,私人贸易公司成为经济中十分活跃的部分。根据科尔尼咨询公司全球服务2005年的指数显示,中国处于“生产流程外包”最具吸引力国家排行榜中的第二位。中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七十年代的几乎没有到逐步增多,但是除了少数企业管理者和外贸从业人员外,产业工人并不需要英语。
      除了“生产流程外包”,中国的服务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服务业与加工生产业不同,它与语言有着更多的天然联系。服务业的进出口需要比工业企业多得多的国际交流,反映出经济和语言的双向流动。虽然服务业出口目前在中国经济中占的比例还比较小,而且还局限于传统服务业出口,主要包括旅游、建筑和工程海外承包,但是传统服务业出口仍然增长强劲。旅游业服务出口的对象国主要是发达国家,旅游者来主要自欧、美,主要为了解中国文化而来。因此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仍然强劲。旅游英语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还应熟练掌握以东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英语文本,包括系统地学习中国古典、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建筑和海外工程承包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西亚。由于中国海外投资将长期化,建筑、工程英语人才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这类人才需要既懂技术也懂英语,而且对非标准英语要有较高的适应能力。一家在摩洛哥的中资能源企业,其投资方是香港,客户是摩洛哥,工程承包方是武汉,监理是德国公司,日常的沟通工作主要靠一个20人左右的翻译组。小组中有14人是英语翻译,占全部成员的70%。公司还要求所有翻译人员参加培训,在3年内成为“准工程师”或“工程师助理”。据调查了解,像这样对懂技术的英语人才求贤若渴的公司在海外还有很多。
      但是,目前中国服务业出口的规模和种类还不能满足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根据工信部2011的报告,截至2011年11月我国的服务业出口仍然存在三个不平衡:服务业出口远远小于进口,服务业出口远远小于工业产品出口,服务业出口存在行业不平衡。服务业还应扩大在信息技术、医疗、保险、金融甚至法律领域的出口。与工程和旅游不同,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是行业的专业人士。这类人才既不是英语+专业,也不是专业+英语,而是专业与英语的完全融会贯通。他们在学习专业的基础部分时就应该能够以英语为主要媒介,并通过后期大量的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学术阅读和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提供世界标准的服务产品,国外用户才能最终购买服务。
      信息技术服务的外包对英语的要求要更高,需要集中一大批受过良好英语教育的科技人才。印度由于其在上层社会的长期高质量的英语教育,比中国更具备承接信息技术外包的条件。以帮助美国公司解决千年虫问题为契机,印度IT服务出口从1997-98年季度的约30亿美元上升到2010-2011年度的约380亿美元。未来世界的生产和服务过程将不再集中于一地、一国,而会分散于世界各地,所以参与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只有使用通用语言才能够降低信息流通成本,提高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优势恐怕只能保持几年了。海外投资大量涌入中国导致对劳力的需求增加,最终会提高工资和生产资料价格。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都曾经是电脑零件生产的最佳地,但是现在的许多业务都转移到了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业务也会转向其他国家,如越南和泰国。要保持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依靠提供“价值链上游”的服务,依靠技能和知识,依靠创新,开启知识经济的增长新模式。
      事实上,知识经济已经在中国崭露头角。涉及专门知识、研究能力和专业判断的服务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有分析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知识流程外包”。ABB是一家瑞士-瑞典能源管理和自动化设备跨国公司,它于2005年9月宣布将在上海建立机器人研发事业部。根据联合国贸易暨发展会议对跨国企业的一项调查,中国可能是“知识流程外包”最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印度紧随其后。印度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大批受过良好英语教育的各学科的博士。目前业已转移到印度的“知识流程外包”包括医药、法律、专利保护等领域。印度在英语方面的优势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说“生产流程外包”需要的是学士,“信息技术外包”需要的是硕士,那么“知识流程外包”需要的则是博士。事实表明,只要国家能够培养出适合的人才,跨国企业就会把研发机构搬到中国来。
      满足知识和创新经济增长需要的英语人才具有战略意义。对他们比对服务业的英语人才要求更高:他们不仅应该是各专业领域的专家,还应该能够以英语为媒介向全世界提供新理论、新概念、新工艺和新方法。这类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东、西方人文基础,强大的科学研究能力,还要有卓越的管理才能。创新英语人才的培养方式目前主要是向海外输出留学生,然后鼓励他们以回流的形式为中国经济服务。创新英语人才的培养与其他英语人才培养的不同,不可以照搬“职业技能+英语”的模式,而应该注重培养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术能力。
      建立英语人才的分级标准对培养具有学术能力的英语人才,适应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具有指导意义。欧洲的英语能力分级标准明确地指出了哪个级别的英语学习者具有学术能力。欧洲标准将英语能力分为A、B、C三级,其中C1级被认为是学术能力的入门级。详见表1:《欧洲语言学习、教学、评量共同参考架构》。
      C1级是精确地构筑意义的能力的最低门槛,是用英语接受大学教育和进行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最近的研究表明,C级别与B级别之间存在“天壤之别”,也就是从B级到C级有一个瓶颈,不是通过“更多的英语学习”就能够实现的。学习者只有长期地以英语为媒介进行学习和研究活动才有可能从B级上升到C级。在不同国家,达到C1级的年龄预期也不尽相同。在中国,少数英语学习者在二十二岁时能够达到用英语进行学术学习的水平(C1);在欧洲有些国家(如德国),达到这个水平的预期年龄为十四岁,比中国整整提前六年时间。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这张表所提出的标准,大多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师的英语水平处于B级。这给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一个挑战:我们能否培养出能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批判能力的英语学习者,并且鼓励学生超过老师的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英语目前仍然是掌握世界知识的必要工具,通往全球顶级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个人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加入国际化公司的必要条件以及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可是英语人才的数量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与英语人才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由于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从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转向质量和创新,创新性英语人才成为在中国未来经济中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人才质量是经济增长与英语人才需求的主要矛盾。一名英语学习者只有具备了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术能力、融合世界知识的能力以及与全球学术接轨的科研能力,他才是中国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所需要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Farrell, D. and Grant, A. Addressing China’s Looming Talent Shortag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05.
      [2] Friedman, T. L. 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5.
      [3] Graddol, David. English Next. The United Kingdom’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cultural relations. British Council, 2006.
      [4] Phillipson, R. (2003) English-Only Europe? Challenging Language Policy. London:Routledge.
      [5] Sastry, T. (2005) Migration of Academic Staff to and from the UK - an analysis of the HESA data. Oxford: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
      [6] Sunstein. C.R. Infotopia - How Many Minds Produce Knowled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作者简介:
      李文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大学。

    推荐访问:英语 人才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与英语人才需求 中国经济发展的事例 中国经济大负增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