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茅盾文学奖的失落] 茅盾文学奖

    时间:2020-02-17 07:26: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好的文学奖不仅是一国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会对一国文学的整体水平乃至文学出版产生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而口味单一、政治挂帅的文学奖带来的只能是抑制和阻碍      每年的10月和11月,是世界文坛的收获季。多项重要的文学大奖选在此时开奖,10月初的诺贝尔文学奖自不待言,英国的布克奖、德国的德国图书奖、法国的龚古尔奖、美国的国家图书奖亦前后脚地揭晓,就连中国,也在10月27日颁出了本国文学的最大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其中,茅盾文学奖无疑影响最小,却又争议最大,怀疑、批评和不屑之声不绝于耳。
      
      茅盾文学奖:不尽如人意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坛最重要的文学奖,26年来却每况愈下,几乎沦为最被质疑的文学奖。在评奖宗旨和程序方面,茅盾文学奖始终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
      从1982年至今,茅盾文学奖评了七届,每届获奖作品少则三部,多则六部。举办的时间也不固定,有时隔三年,有时隔六年。根据2007年12月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会议通过的最新一版《评奖条例》(修订稿),刚确定下来“每四年评奖一次”,但2008年的评奖距上一届2005年的第六届只隔三年。
      程序方面最为外界诟病之处,当属备选书目(相当于初评)提交之后,又规定可临时增添五部“备选书目”,而且依《评奖条例》,在评奖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须“参考各界反馈意见,经充分的协商与讨论,最后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获奖作品,”其中的“参考各界反馈意见”“充分的协商与讨论”,以及“无记名投票方式”,无一处不是含糊其辞,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和事实上的操作空间。
      评委们不能独立做出选择,不能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好恶,不能实名投票?为什么不到30部入围作品,却要设置多达23人的庞大评委会(布克奖仅有5位评委)?为什么不能将评奖工作由中国作协下放到一个纯民间的“茅盾文学奖基金会?答案不难得出――只有如此,才可轻易操纵甚至改变评奖的结果。
      现阶段的中国文坛,无论评奖宗旨多么强调“主旋律”,都无法理解长期以来茅盾奖在程序的巨大不确定和过程始终的不透明。这些评奖最基本的要素都不具备,茅盾文学奖的没落便不再令人意外了。事实上,外界对茅盾文学奖的批评,从1990年代的《白鹿原》修订本事件起一直未断,但作为主办方,中国作协始终未见改革意向。
      
      成为有影响力文学奖的因素
      
      如果不计旨在作家而非具体作品的诺贝尔文学奖,那布克奖可谓世界上经营最成功的年度书奖,不仅在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极具号召力,影响亦远达美国和加拿大,非英语世界亦随之耸动视听。
      今年正好是布克奖40周年,该奖由英国最大的现货批发商布克公司出资创办于1968年,2002年进行了一次大改组,引入新的冠名赞助商――管理资金逾700亿美元的曼氏集团,之后正式定名为“曼氏布克奖”。出于长远发展、确保独立与稳定的考虑,该奖的全部组织和运营工作转交新成立的民间机构布克奖基金会(BPF)。
      布克奖评委是一年一换,并不总是清一色的文学专家,口味参差,倒也干劲儿十足。经入围、初评、复评,每轮淘汰,按时张榜公布,至六人决选名单出炉,已是全国鼓噪,大众参与程度极高,对最后赢家,各报刊尽情猜测,眼球文章主动做足,更有博彩公司助兴,招赌下注,好不热闹。到了颁奖日,则召开盛大酒会,名流云集,正装礼服,电视转播,现场开奖,大奖得主一花独放,余五人皆绿叶般悲凉,颇有些奥斯卡的气氛。
      有105年历史的龚古尔奖德高望重,其评奖机构由龚古尔委员会担当,10名委员几乎奉行终身制,每月一次在巴黎歌剧院附近的德鲁昂餐馆开会议事,颁奖前也是在此投票,决出获奖作品并当场开奖。
      当然,英法两奖的结果并非总能做到令所有人信服,龚古尔奖一度因大出版社过多染指,且终身评委老化严重而招致非议,但由于两奖程序公开,过程透明,连最终投票产生的获奖作品系几票胜出也即时公布,同时阐述其获奖理由,大众可以对评委眼光说三道四,但总不至于连书奖本身也全盘否定。
      
      此外,欧美各国书奖繁多,读者选择也多,某个奖厚此薄彼,不会将矛盾全部集于己身。英国除了布克奖,还有科斯塔奖(前身乃惠特布莱德奖)、奥兰治奖及无数小奖;美国则有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人协会奖和笔会系列奖。法国更厉害,据统计,该国共有大大小小的文学奖约1150种,仅在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的两周内,便有龚古尔奖、雷诺多奖、美第奇奖、费米娜奖、法兰西学院奖等五大书奖密集颁出。
      
      文学奖的评选目的
      
      奖金的多少,并非书奖影响力的必备指标。真正重要的,无非公正透明的评奖程序,以及令大众信服的评奖宗旨。
      就颁给单本作品的奖金而言,布克奖算得上十分值钱,尤其自2002年获曼氏集团赞助后,奖金由过去2.1万英镑提高到5万英镑。龚古尔奖的奖金虽然只有象征性的10欧元,但因为获奖作品的销量必然迅速暴涨数倍,带给了作家不菲的版税收入。
      印度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小说《白老虎》获得今年的布克奖后在英国的销量便增长了20余倍,由获奖前一周卖出383本,增至获奖后的一周8024本。
      布克奖和龚古尔奖的宗旨都极其单纯,无非要选出年度最佳小说而已,不因宗教、意识形态、作者的政治态度或文学流派设限,管你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还是哪门子的现代派,只要是好小说,就有资格和机会获奖。
      布克奖虽为英国书奖,但其他英联邦国家和爱尔兰共和国的作家亦有资格参评,从近年的获奖名单来看,更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多元化倾向。
      1999年到2008年的十位布克奖得主中,英国作家仅有一位(阿兰・霍灵赫斯特/2003),余下九位作家,有两人来自爱尔兰,两人来自加拿大,两人来自澳大利亚,两人来自印度,一人来自南非。获奖作品的内容同样五花八门,如今年得奖的《白老虎》一书,便借主人公――一位印度暴发户给中国领导人所写的七封长信,描写了印度经济起飞过程中遍布腐败和欺诈的灰色侧面。
      龚古尔奖的多元化努力也已开始。在过去的三年中,该奖两度颁给了外国作家――2006年的美国人乔纳森・利特尔,今年的阿富汗流亡作家阿提克・拉希米。而就在去年春天,44位作家还以《为了法语“世界文学”》为题,在法国《世界报》联合签发长篇宣言,呼吁将法语从法国解放出来,使法语文学转变为用法语写作的“世界文学”。
      在英语强势地位的冲击下,法语文学的地位令人担忧。曾以《豪猪回忆录》获颁2006年雷诺多奖的刚果作家阿兰・马班库说:“法国文学一旦越出自己的边界,它便自形瓦解了,因为只有塞纳河两岸的人读它。”新小说运动以来,关注文字胜过叙述的法国文学日益孤芳自赏,自绝于世界,这与各大文学奖如何取舍的风向标作用不无关系。至少,老化的终身评委们很难保证新鲜而有活力、独具开创性的作品得到特别关注。
      好在今年,老迈的龚古尔委员会已经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破天荒地将投票评委的年龄上限设定为80岁,超过80岁则自动转为名誉评委,不再拥有投票权。因此今年5月,便有两位超龄委员被“名誉化”而靠边站,取而代之的是两位60岁出头的“年轻人”。
      好的文学奖不仅是一国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会对一国文学的整体水平乃至文学出版产生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而口味单一、政治挂帅、限制重重的文学奖带来的只能是抑制和阻碍。
      英国虽是地理上的小国,却是文学图书版权输出的大国,“布克奖得主”这几个字,无疑是英国文学行销全球的耀眼标签。

    推荐访问:文学奖 茅盾 失落 茅盾文学奖的失落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老舍文学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