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大豆大垅三行穴播栽培技术】大豆栽培技术

    时间:2019-05-15 03:26: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大豆大垅三行等距穴播栽培技术是在垅作的基础下,采用130cm的垅体,以垅2009和2010年示范,三年共计示范了373.3km2,平均单产188.96kg/667m2,比近三年的三垅栽培平均单产101.95kg/667m2,增产85.34%。
      1、产量示范结果
      该项目是从2008年开始示范,在西丰镇共计示范6.6hm2,平均205.96kg/667m2,增产110.1kg/667m2,增产114.9%;2009年西丰、芦源、通河、山里乡进行33.3hm2示范,四个乡大豆平均单产125.44kg/667m2,比对照69.24kg/667m2增产56.3kg/667m2,增产79.86%。其中通河乡单产129.70kg/667m2,比当地垅三90.78kg/667m2,增产42.87%;其余三个乡的平均单产123.5kg/667m2,比垅三62.06kg/667m2,增产61.44kg/667m2,增产99%。青豆率比对照24.1%下降了10.78%,空荚率10.79%比对照12.99%下降了2.2%。百粒重16,8g比对照16.5g重0.3g,株粒数比对照48粒多14.67粒,m2株数37.2株比对照25.1株多12.11株,茎粗8.3mm,比对照8.0mm,粗0.3mm。底荚高21.42cm比对照22.95cm下降0.47cm。株荚数28.92个比对照26.5个增加2.42。2010年在芦源、山里等示范面积333.3hm2平均产235.5kg/667m2,比邻地垅三平均单产126.5kg/667m2,109kg/667m2,增产86.17%。
      2、增产原因
      2.1增强抗旱和耐涝能力。大豆大垅三行穴播栽培技术,由于采用了130cm的大垅,增强了抗旱能力,特别是在2000年春旱连接夏旱,长达60d无雨情况下,333.3hm示范田平均单产235.5kg/667m2,比三垅增产109kg/667m2,增产86,17%。有效地缓解北方的掐脖旱,同时又由于采用了垅沟和苗带间深松,加上分层深施肥,共计一条垅上形成五条深松带和两条垅沟,较单位面积垅三多两条深松带供水下渗,相对增强了耐涝能力。2.2合理密植,增强光合能力。由于采用了垅上三行等距穴播,增强了单位面积密度,使得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加科学合理,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色面积,光合作用增强,由于扩大了穴与穴之间的距离,又为大豆生育后期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底叶黄枯,降低了大豆结荚部位0.47cm,提高大豆百粒重0.2~0.7g,进而提高大豆产量。
      2.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大豆幼苗快速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采用垅沟和苗带间深松,使得土壤含水量比垅三栽培0~10cm多3.1%,10~20cm多4.9%,20~30cm多1.1%。土壤容重较垅三栽培0~1Ocm低0.21g/cm3,10~20cm低0.15g/cm3,20~30cm低0.23g/cm3,土壤孔隙较垅三栽培0~1Ocm增加3%,10~20cm增加7%,20~30cm增加7%。大豆大垅三行穴播栽培技术垅沟和苗带间深松,调节土壤水气关系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人豆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始花期调查,单株地上部鲜重较垅三重4.1g:地下部重7.3g,根深长6.5cm,根瘤数多18.8个。据调查三出复叶期10cm的土温比垅三高1.2℃
      2.4提高肥料利用率。大豆侧根自地表5~8cm主根上分生后,向四方平行扩展远达50cm左右。大垅三行穴播垅上苗带间距35cm,且分层深施于种下1~15cm处,有利于根系对肥料的有效利用。后期不脱肥或脱肥轻,株荚数、株粒数及白粒重均增加。
      2.5提早封垅,有效抑制草荒。由于群体密度增加,两垅边行距缩小6.5~10cm,使大豆提早封垅5~7d,有效地抑制大豆中、后期的草荒。
      3、栽培技术要点
      3.1选用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选用“北丰11”、“北丰14”、“合丰25”、“合丰35”等品种。
      3.2无论小麦、大豆茬一律秸杆还田;耕作上采用松旋(耙)结合,达到抗旱保墒,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使种床播深容易控制,深浅一致出苗齐。
      3.3大垅三行穴播技术,充分发挥群体、个体综合增产潜力。Hm2保苗40~42万株,以hm2保苗42万株为最佳。
      3.4分层施肥,以增氮保磷、补钾和微肥,调整好N、P、K配比。
      3.5中耕时一遍地对垅沟和苗带间深松放寒,二遍地对垅沟及苗带间中耕,苗带间用小铧子,三遍时对垅沟中耕。拔节~~抽穗期管理。穗期确保玉米秆粗、穗大、粒多。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20~25公斤。玉米拔节后是玉米螟产卵为害时期,大喇叭口期灌顶防虫。
      扬花~~灌浆成熟期管理。粒期保花、增粒、增重。保持青秆绿叶、防止叶片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扬花期亩施尿素8~9公斤,防止根、茎、叶早衰,促进结实,防止小花和幼胚退化,无秃尖,促进籽粒饱满。遇旱浇水,遇涝排水。玉米灌浆期由于高温、高湿、不透风,易导致纹枯病发生,注意及时防治。
      2.3气候因素
      由于降雨及时充沛,加上玉米“一增四改”、种子包衣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为保证玉米苗齐、全、匀、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连续降雨和阴天,玉米授粉不良,影响了产量。后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夏玉米光合产物的积累,对粒重增加有利。
      3玉米高产创建效益分析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以来,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900公斤,比实施前三年平均亩增350公斤,增加产量0.35万公斤,增加效益0.7万元;百亩示范方亩产达到800公斤,比实施前三年平均亩增280公斤,增加产量2.8万公斤,增加效益5.6万元;万亩示范方亩产达到60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增150公斤,增加产量150万公斤,增加收入300万元。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带动示范田10万亩,亩产达到550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亩增产110公斤,共增产1100万公斤,增加效益2200万元。
      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区“一增四改”高产栽培等综合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良种全面更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科技培训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项目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科技贡献率达到56%以上。项目区通过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土壤有机质稳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农民施肥的盲目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实现了土壤可持续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推荐访问:栽培技术 豆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