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党外干部培养工作上台阶

    时间:2019-04-30 03:24: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高校作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平台,需要在党外干部的培养上下功夫。高校党外干部的培养,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好后备梯队、抓好学习培训、完善相关制度、搭建实践平台、启动联动措施,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学术造诣高的高校党外干部队伍。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党外干部; 高校;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23-02
      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强调,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今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汇集了多方面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是开展各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在70多万民主党派成员中,高校占了1/7;无党派代表人士也多来自高校。因此,高校也必然成为我国各个层次的党外干部推荐选拔的重要平台,培养、举荐高校党外干部必然也成为了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推进高校党外干部培养工作,既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的应有之义,更是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地方和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举措。
      站在新的时期,不断推进高校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高校党外干部队伍。
      一、建立后备梯队,切实保障高校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着眼长远的发展观,而非只顾眼前发展的短视发展观。高校的党外人士是一支较为庞大的人才队伍,要分重点、分层次、分批次地选拔培养党外干部,因此需要根据学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具体情况,按照现有政治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一职二备”的基本比例要求和“专业领域成果显著、政治上有代表性、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标准,建立高校党外后备干部数据库,形成结构合理的后备梯队,着力打造党外干部“蓄水池”。加强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是做好党外干部工作的前提条件,应该对梯队名单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以确保党外干部后备梯队的代表性、科学性,为党外干部顺利实现新老交替提供保障,为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长流水、不断线”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提升党外后备干部的代表性,一方面高校党委统战部门要协助校内各民主党派在发展民主党派成员时把好“入口关”,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积极引导一部分优秀党外知识分子继续留在党外,并注意从中选拔一部分代表性强、有发展潜力、素质较高的推荐给民主党派,帮助民主党派拓宽骨干力量来源渠道,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对于选定为培养对象的党外代表人士要力求做到“六清两及时”(自然状况清、工作能力清、家庭情况清、学术成果清、发展方向清、培养目标清,及时负责地关心他们的政治、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负责地向学校党委和反映他们的困难、要求和建议),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因人而异地明确发展方向(即政治安排、实职安排、民主党派内部安排),分类指导,分类管理,为他们的成长搭建舞台,铺设台阶。
      二、坚持“三个结合”,切实保障高校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的政治性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政治思想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要保证高校党外干部培养的质量,首先就要把政治把握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增强广大党外后备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促使广大党外后备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促使广大党外干部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认同、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高度信任。应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抓好党外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校外学习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大力支持党外干部参加高规格、高水平的统战理论研讨和交流,积极选派党外干部参加中央、省市统战部的各类培训,用多党合作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外干部头脑;同时在校内定期组织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培训,邀请省市统战部领导和学校党委负责同志进行专题辅导,努力提升广大党外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弘扬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留下的优良传统,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二是坚持理论学习与考察调研相结合,工作中积极探索并完善“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开阔眼界”的方式,用以提升广大党外干部的政治素质。提高素质首先是加强学习掌握理论,每逢中共中央、省市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出台或多党合作理论有新发展,要通过网络或纸质方式及时将材料提供给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学习素材或组织专题学习;遇重大纪念活动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涵盖党外干部在内的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同时,为了开拓视野,应组织广大党外干部“走出去”,到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经济特区调研考察,增强他们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坚持面对面交流和网络交流相结合。积极构建学校中共党委领导、党委统战部领导与党外干部以及党外干部相互之间的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增进中共党委与党外干部的政治互信,也有助于加强党外干部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应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高校党委统战部网页增加“建言献策”、“网上交流”、“调查研究”等栏目,拓宽沟通渠道,增进交流效率。   三、完善四项制度,切实保障高校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的长效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更加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是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在高校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中,应该与协助学校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健全长效机制,用制度保证培养学校党外干部的平台和条件,保证高校党外干部培养的长效性,也有助于推进该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一是坚持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的制度,充分保障党外人士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基本权利。高校中共党委和统战部门坚持与涵盖党外干部在内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定期沟通,定期座谈,征求意见,共商校是。如遇到学校发展的重大决定、重要举措的出台和调整,学校党委要广泛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步形成了征求意见和意见反馈处理机制,对提出的重要建议有交代、有着落、有回复。同时,学校统战部门每年可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广大党外干部提供调研题目,对学校重点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二是建立健全向党外代表人士传达文件和邀请他们参加重要会议的制度。及时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有关文件精神,及时通报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并邀请他们参加重要会议。做到信息沟通顺畅,精神传达到位。三是长期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建立校级党员领导干部、常委分工联系党外人士名单,加强学校领导与校内党外干部包含在内的广大党外人士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畅通反映校情民意的渠道,广开言路、广谋善举。四是坚持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制度。为了给党外干部培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高校要对党外后备干部人选参政议政、锻炼提升“三保证”:首先是保证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比例不等的工作量,以保证广大党外干部能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参政议政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其次是保证用车,学校的党外干部参加省市统战部门、民主党派省市委等组织的校外活动,需要提供用车方面的保证,确保用车方面的及时便利;三是保证经费,对于广大党外干部的外出调研、考察等社会工作和活动,高校要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每年应拨付专项基金为党外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四、搭建两大平台,切实保障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的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高校党外干部的培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一直停留在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培养,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成长经历比较单一,缺少足够的行政管理经验和基层工作经验,因此,在党外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搭建有效平台,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加快成长步伐,夯实能力基础。实践锻炼作为党外干部成长成才的关键一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做实做好,为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成才成长奠定基础。对于高校党外后备干部而言,高校要牢固树立“培养为使用,使用促培养”的意识,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两大实践锻炼平台:一是校内实践锻炼平台。高校党委统战部门和党委组织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调,积极搭建党外干部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力推党委制定《党外后备干部校内挂职锻炼实施办法》,并把党外干部纳入学校干部总体规划,积极选拔党外后备干部担任学校的各级领导职务,特别要遵照中央有关规定,保证高校中层干部中党外人士的比例,并把优秀的党外干部选拔到院系、处室的正职位置上,力争在校级领导班子中拥有党外代表人士,努力提升广大党外干部的合作共事能力。二是校外实践锻炼平台。高校应加强与省市统战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一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把学校党外干部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通过合法程序当选人大代表、成为政协委员,在各级人大、政协的平台上加强锻炼,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地方携手共建“高校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选派学校党外干部到基层、贫困地区以及情况复杂、困难较大的地方或对口支援地区挂职或担任相应职务,提升他们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积累基层实际工作经验,拓宽工作思路和工作视野,多干、多看、多学、多悟,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努力成为合格的党外干部。同时应该加强实践锻炼动态评估机制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外干部实践锻炼的有关情况,并及时总结挂职锻炼中好的经验做法,研究探索规律,不断创新形式,进一步增强实践锻炼的针对性。
      五、启动三项举措,切实保障高校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的联动性
      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兼顾的发展观,而非孤立的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善于统筹各个方面的力量、兼顾各个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果。高校党外干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培养高校党外干部的工作中,还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高校党外干部的良好形象,提升党外干部的影响力、带动力,形成联动效应。一是要全面启动高校大统战格局。高校党委要在全校上下形成大统战格局的良好氛围,坚持党管干部,从学校党委到院系二级单位基层党委(或党总支)树立大统战意识,从政治的高度提升对高校党外干部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推进党外干部的培养、举荐、使用工作。二是要启动高校党外干部宣传机制。高校统战部门要联合宣传部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干部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表现突出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树立党外代表人士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对提升党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示范性作用,形成带动效应。三是要启动党外代表人士服务社会机制。高校党委要积极号召、支持、鼓励学校的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地方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组织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智力支边、科技扶贫、捐资助学、“三下乡”等活动,持续提升广大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高校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委尤其是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推进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的强大动力,高校党委统战部门应该在准确把握政策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敢于探索、敢于尝试,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党外干部培养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党外后备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提出新的工作思路、拓展新的工作路径,努力促进高校的党外干部培养工作能够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推荐访问: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党外 上台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