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建立文化发展新空间】锐意进取

    时间:2019-04-03 03:17: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目前我国处于发展全面小康阶段,如何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已成为被日益重视的课题。结合国内外文化产业的经验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在目前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大发展。我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我市的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有效推进:
      一、对文化产业进行深度细分,针对不同的产业划分制定相适应的产业政策
      由于文化产品区别于普通产品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在现阶段辩证看待它的经济属性与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处理好产业性文化与公益性文化的关系,做好产业分类,使得两种文化形式能够互为补充、互为裨益,互为融合将显得尤为重要。
      1、产业性的文化领域
      动漫行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等行业在《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里被列为重点文化产业。对于这些能完全产业化的行业要解除包袱,放手进行市场化运作,不再依靠政府,政府应逐步完善出台一系列有关融资、管理及上市的政策,并且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从事此类能够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因为文化的特殊性,政府部门仍需给予各种形式的扶持与指导,设定市场准入制度及相应的监管制度,以保证此类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非产业化部分并带有公益性质的文化领域
      对于不能以文化产业运营的部分则需独立出来,以事业化的思维来经营,大力推动公益免费开放工作的开展,以满足国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我市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已与国家同步,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免费开放。
      应做好职能的划分,分别给予不同的政策和外部环境,将有利产业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的各自健康发展,最终达到加速提升国家文化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目标。
      二、基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及传统文化优势,打造区别于发达国家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身为炎黄子孙的国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自然的亲近感,早几年的幼儿蒙学热、国学热更验证了这一点。近来的“论语热”、“三国热”因为于丹和易中天生动而通俗的演绎而兴起,两位老师也成了公众名人,受邀各地讲学,相关书籍一再热销,各地掀起了学习研究论语、三国的热潮。我认为这是个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应能得到启发:背靠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三、深度挖掘我市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打造有镇江特色的文化产业
      被誉为“城市山林”的我市有着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我市的历史、山水人文是镇江特有的,避开与别人雷同或重复的项目,深度挖掘我市的文化底蕴,打造有镇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市在保护和开发西津渡项目上已经走在了前面,“西津渡民国文化体验区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其主要宗旨是利用镇江老城的传统建筑以及风貌独特的历史街巷,改造建设集文化旅游、文艺表演、文化博览、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力争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服务业发展,打造“西津渡”文化旅游服务业的金字招牌,将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典范。这种做法既发展了特色文化产业,又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取得了发展与保护和谐统一双赢的效果。镇江也是诸多历史名人的生活居住地和家乡,如米芾、宗泽、赵声等。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深度发掘历史典故,保护和修建历史古迹,进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前一阵子,几位九零后大学生自发组织着汉服在宗泽墓举行公祭大典,引起众多宗泽后人及普通民众的响应,该事件值得我们重视,民间类似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然开始形成,如何因势利导并予以发展,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地方。
      四、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化以及文化个性的关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普通产业化道路是以现代工业文明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以获取的利润扩大再生产而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化。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具有经济属性的产品,不论是有形的文化物质产品,还是无形的文化服务产品,其生产和提供都必须凝结一定的社会劳动、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都有生产和提供的成本,因此它具有经济属性,可以用经济的手段、以市场的方式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与一般经营物质产品类似,可以批量生产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其又有着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又不能完全将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作为文化产品的唯一选择。
      文化产业化是在一定程度下对适于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类别进行市场化的运行,以满足特定范围民众需要的一种方式。文化产品的大批量产业化运营能够带来一定的冲击力,迅速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度,形成一定的系统,更加方便输出和传送。但是完全按产业化模式打造出来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被抹去了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从长远看这也将最终影响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化的关系
      我国的政协委员、著名民间文艺家冯骥才委员不赞成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化等同起来,在他的眼里,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化有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的新兴产业,我们不但要做,还要做大做强,做大做强是一种产业观念,但决不是产业化。‘化’就会超越界限,把不能产业化的文化都变成赚钱的工具”。
      我认为在现有的文化产业中应再有一个清晰的明细分类,对适于产业化的文化产品如动漫、网游、图书出版、影视等文化产品予以产业化发展,利用产业运营化的冲击力迅速、主动地占领市场,输送我们的价值观。
      对于不完全适宜产业化的民间文化、非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等,可以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但不能产业化,不能以金钱价值来衡量文化价值,这里面有一个两者关系和度的把握,处理得好将有利于民间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2、处理好文化产业与个性化、独特性的关系
      由于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在我们批量生产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就可能忽视文化产品又有着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个性化、独特性的特点,尤其是民间文化、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部分。在有些地方就存在着这种误区,他们把“非遗”当作一种资源,从考虑经济因素出发,将原本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品改用机器大批量生产,这样就把原来的民间工艺品变成了普通的商品。老百姓对于这种千篇一律的批量产品最终将失去兴趣,即便再廉价也失去了拥有的意愿,这也是文化产业的最大损失。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将损害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就像声名远扬的手工苏绣,无论是价格还是内在价值均远远超过电脑制造出来的批量产品。我国有些地区则在此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如东巴族的手工造纸、手工印刷经文,在扩大影响、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了民间文化。
      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不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要兼顾文化的个性化、独特性的方面,发展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最终将促进文化产业持续良性的发展。
      文化产品作为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产品,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发挥文化的功能,不仅要满足消费者个人的精神需求,还要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承担一定的社会文化责任,为社会发展和主流意识形态服务。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文化的属性,在政府引导和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对能够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和满足大多数民众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公益化,另一方面将适于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产品类别进行市场化运行,以满足特定范围民众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做好历史文化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处理好公益性文化与产业性文化的关系,注意保持文化的独特性,作好条块分割,最终能够使可以产业化的部分解开包袱,使文化产业 向纵深发展,为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保障。
      在我们面对日本动漫、韩剧、美国好莱坞大片等伴随文化产品而行的主观意识形态的强势输入的大环境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以提高国家软实力,有效地提升国际影响力,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处理好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依靠传统文化的厚实积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新空间,创造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最终必将冲破发达国家的文化包围,形成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推荐访问: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文化发展 建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