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小说

    时间:2019-03-29 03:31: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塞万提斯作品《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并无讽刺之意,而实在是在于其独特性。以后世文学史中评论与文学源头启发性两个观点来看待,与之同列殿堂级的文学作品都不太可能是作者唯一名垂青史的作品,例如,《哈姆雷特》之于莎士比亚,尚有四大悲剧的铺排沉淀;《红楼梦》之于曹雪芹,也有《风月宝鉴》作为练习;《浮士德》之前的歌德已经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众所周知,塞万提斯有一个“屡败屡战”的励志人生——也可以说是失败的人生,起码在文学上,在他幡然醒悟之前的文字,基本上都只是简单的堆砌而已。
      《堂·吉诃德》取得的巨大成功,在于他的喜剧情节,但全书的成功之处却在于其主角设置的悲剧性之中,尤其以之为一位古典时代的“悲剧英雄”形象完成塑造。这种古典时代文学形象出现在标榜“以古立新”的文艺复兴时代,是否带有反时代和反潮流的特点,此处无力亦无意进行探讨。仅以《堂·吉诃德》作为纯粹文学本源,进行文学中悲剧英雄形象的塑造。
      一、堂·吉诃德的内容介绍
      西班牙一个年龄约为五十多岁的身材瘦高、面容清瘦的老乡绅。经济地位低下,生活单调,终日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中,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闯荡天涯,扶困济危。
      于是他失去理性,深信小说中的荒唐事都是千真万确的。因此,他要付诸行动,变想象为现实。他要做游侠,骑士,并为做了充分准备。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行。第一次单枪匹马,第二次开始带上了邻居桑丘——一个装束粗俗、机灵乐观的矮胖侍从,骑着一头苍老矮小的灰色毛驴。三次出行,他挥着长矛,挎着长剑,梦想着他美丽的夫人,做了许许多多荒唐可笑的傻事:救了一个挨打的牧羊的孩子,以为是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等他走了以后主人对出孩子打得更狠了;把风车当成巨人,他连人带马被摔得遍体鳞伤;把修士当成了妖魔便直冲上去,吓得修士们落荒而逃;跟比斯盖人进行了一场恶战,被比斯盖人一剑砍掉了半边铠甲;和二十几个杨维斯人进行了一场搏斗,结果被打的灰头土脸;以为旅店老板的女儿是城堡长官的小姐, 认为小姐爱上了自己的高雅风度,结果遭到一群妇女的无情捉弄;他把羊群当成了敌国的军队,冲进去乱刺一阵,当桑丘说那是一群羊的时候,他反而说那是魔法师变的;他释放了一伙倒霉的囚犯,囚犯不但不感激他,反而拣起石子把他乱打一顿……
      总之,堂·吉诃德的这些行动不但给别人造成伤害,往往折磨得自己伤痕累累。在一系列冒险经历中,被打掉牙齿,削掉手指,丢了耳朵,弄断肋骨,依然执迷不悟,直到险些丧命。才被亲友送回家。临终前, 临终前堂·吉诃德告诉他人,自己是圣人的化身,并立下遗嘱对骑士小说进行严厉的批判:“如果他未来的侄女婿也是个爱好骑士小说的人,那么它唯一的亲人———他的侄女将被剥夺财产继承权。
      二、悲剧英雄的特点
      (一)首先是英雄。
      堂·吉诃德的造型往往是令人发笑的特点,长矛长剑以及笨重的盔甲与他的年纪乃至于真正的战斗实力所完全不相符。这种鲜明的外表特征,首先是给人心理暗示,他迥异于常人,但之后表现出甚至是弱于常人的行为,坚定的信念,则令人震惊不已。
      拯救弱者,获得荣誉,保卫国家,迎娶美丽的小姐。是堂吉诃德一以贯之的目标,无论他是真心如此的喜欢这样,抑或仅仅在于这些才是一个英勇骑士所匹配的东西,难以厘清,不过,如果堂吉诃德先生真的实现了这些梦想,本书也能成为一部完美的励志喜剧。
      拥有追随者,此处追随者代指潮流的拥趸。追随者的形象主要体现在桑丘身上,这个可怜的老邻居,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承诺而被骗出来做一个侍从。这个形象如果出现在现代时,将会被认为是在讽刺跟随革命起义的农民最终被出卖的事实。
      (二)传奇的经历
      能够困住英雄人物的必然不是单一的斗争对象。首先,在现实或平凡世界中难以遇到;其次,个人的使命与私人情感相冲突,乃至于背离;此外,个人与社会或团体之间的对抗。《堂吉诃德》剧情即是如此。
      (三)折射现世社会的不公。
      颂神作为戏剧的根源,在于维护其纯粹性与独立性,而其在发展过程中最为社会主体人民所接受和流传的卖点则在于情感的共鸣。所有的戏剧都是艺术的一部分,都应当是折映社会的情感最大化共鸣的。此两点,是对于《堂·吉诃德》中悲剧英雄原型的一个溯源,仅仅希望能够用戏剧的原型分析的方式来获得关于《堂·吉诃德》的另一角度的新鲜观点。
      此外,将《堂·吉诃德》与世界范围内的悲剧英雄史诗来进行对比,仅仅有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本纪》和海明威《老人与海》能够想提并论。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塑造了一个悲剧,却并未以之为英雄的形象,哈姆雷特的犹豫,疑惑,乃至于癫狂,都是高度私人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英雄不是作者的英雄,而是民族的以及社会的。
      海明威歌颂的《老人与海》中与风暴搏斗的老头圣地亚哥,是在令人无法拒绝他风雨独立的声音,他的刚毅几乎能够刺穿每一个人柔弱的内心。但是这个英雄,却有一个相对积极的结果——这一结果既基于美国民族的乐观性格,也同样在于二战之后人对希望的普遍坚定。如果再推迟十几二十年,越战一旦开始,数不尽的颓废的美国青年就会往海明威的脸上扔臭鸡蛋了。或者这个题材出现在有悲剧传统的日本,那么这会成为“无赖派”主将三岛笔下的毁灭的自我。
      《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虽然看起来是四人,实质上却是一个人,勤勉,坚定,懒惰,痴愚,都是一个取经者形象的分化。历史小说或与历史有点联系的神魔小说往往都有天然的缺陷——无法逆转的历史结果。
      而《项羽本纪》中太史公可怜的重瞳子最终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悲剧,如果将此脱离了史学文本,单纯作为文学分析来看(中国的传统便是文史不分)太史公是在挑战社会接受的底限,一个失败英雄的加冕——以此来看,悲剧英雄史诗,往往是一个民族形成与民族心理成熟的标志。
      《堂·吉诃德》中的主角形象也许仅仅是悲剧英雄的创作中一部分,但悲剧英雄作为一种人类共同拥有的情感表达,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情结,才是文学原本最该论述和讨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塞万提斯著,杨绛译.堂·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537.
      [2]塞万提斯著,杨绛译.堂·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108.

    推荐访问:吉诃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