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让历史教学中的错误成为一种“美”]袁腾飞讲历史mp3全集

    时间:2019-02-10 03:23: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因种种原因会出现很多错误,如果我们处置得当,引导有方,合理地加以利用,错误同样是一种“美丽”,一种“精彩”。   关键词: 历史教学错误利用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在特定的阶段里,往往蕴含着某些独特的想法和创新意识。历史教师如果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就会发现,它是一笔丰富而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一种“美丽”,一种“精彩”。因此,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容忍”、“制造”错误,深入地挖掘其价值,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使历史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历史教学因“错误”而升华。
      
      一、善于倾听,“捕捉”错误
      
      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产生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往往稍纵即逝。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善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才能捕捉这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快速作出灵活有效的教学处理。
      如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学生将“倭(wō)寇”读成“矮(aǐ)寇”,将“吐蕃(bó)”读成“吐番(fān)”、将“龟(qiū)兹(cí)”读成“龟(guī)兹(zī)”等读音错误;将“秦国”与“秦朝”,“俄国”与“苏联”、“俄罗斯”混为一谈;将“封建统治”与“君主制度”、“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相提并论的现象。其原因或者是他们不求甚解,对一些生僻的字词不重视;或者是他们概念模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有些学生由于粗心大意、阅读不仔细,思维定势、思路混乱等原因,造成一些历史知识点错误。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他们说“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说成“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还有些学生是因为应变能力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原因,造成一系列不严谨甚至是科学性的错误。例如他们在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时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将中日甲午战争以前侵略中国的外国殖民主义者称为帝国主义者,把现代的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划归一类,等等。
      这些实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现实的状况与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之间的矛盾,一些教学对其忽略或者置之不理。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住学生认知的盲点、片面的思维,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解读,从而判断出产生错误的症结,并适时地“对症下药”,通过彼此互动,给予“治疗”,就能达到“彻底根治”的最佳效果。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表述等多种能力。
      
      二、善于理解,“容忍”错误
      
      课堂教学追求的最佳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所以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只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的答案,总会含有某种合理的成分或闪光之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错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既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为学生的后继学习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关西安事变一段历史时,在介绍了当时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史实及蒋介石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历史背景之下,结合事变发生的目的和过程,我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处置蒋介石”。本以为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可以轻易地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许多学生都主张“一定要杀了蒋介石”,理由是:“既可以报前仇,又可以除后患。”而这个问题本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在备课时也没想在此花过多的时间,于是就想直接讲出正确答案,应付了事。但看到学生那期盼的眼神,我决定索性“以错论错”将这一“错误”结论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适时地加以点拨,提醒他们应从当时的大局出发,不要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当看到他们彼此争得热火朝天、互不相让的场面时,我心里暗暗高兴。最后学生得出了“放了他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一正确结论。这节课虽然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在下课时,看到学生那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样子,我觉得我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不但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而且知道了错误的原因,更改正了错误,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不是被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是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和活动经验,对历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现。历史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宽容、理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将成为历史教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三、善于创设,“制造”错误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深入思考、开拓思维。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创设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课堂。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心情放松、思维敏捷,常常会有奇思妙想。此时便是学生暴露错误的机会,也是引发教师授课灵感、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教学时机。
      其次,教师要预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有意将“错误”引入课堂。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正逐步增强,但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某种程度上还比较“幼稚”。因此,教师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某个问题,故意抛出一个错误结论,然后引导他们比较、思辨,形成一个见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而且能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判别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教学实践表明:经历过程往往比获得结果更可贵,哪怕这个过程是错误的,有时能使人铭记终生。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中前进的。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出错”是机遇,是挑战,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不是说有了错误很精彩,而是指用了错误更精彩,精彩在于教师艺术地处理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错误是宝贵的,也是美丽的。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一颗“平常心”、“宽容心”去认识错误,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误,在错误中崛起,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产生智慧。

    推荐访问:成为一种 错误 历史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