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画皮》与《丽姬娅》的中美文化比较|华澳文化投资电视剧画皮简介

    时间:2019-02-10 03:2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画皮》和《丽姬娅》分别是中美两国杰出的恐怖小说,时空毫无交叉的两位作者却同时采用恐怖题材创作出两部文学经典,有偶然也有必然。本文通过恐怖元素的选用、故事叙述角度、宗教信仰的文学文化方面分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同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对相关的中美文化进行比较。
      关键词: 蒲松龄 爱伦・坡 恐怖题材
      
      《画皮》和《丽姬娅》分别是中美两国恐怖文学的经典著作,在各自的文化与文学史中也颇具影响。《画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恐怖小说的巅峰之作,时至今日,仍不断被后人模仿甚至多次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而《丽姬娅》则是西方恐怖小说大师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对其后的西方恐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蒲松龄和爱伦・坡在距离上相隔半个地球,在时间上相差一百多年,却不约而同地选择类似的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但是由于两者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风格迥异的两篇文学经典。
      一
      恐惧是人类的心理活动状态之一,是人类面对危险或未知事物时的本能反应,因此在世界上几乎每个文化中都能找到人类试图捕捉或者激发这一情绪的文字,甚至借由恐怖文学的创作来抒发个人对现实的愤懑和不满,如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志怪文学,美国文学中哥特小说等,而读者则通过阅读这类小说来达到感官的刺激。
      恐怖小说的创作几乎离不开几个重要的恐怖元素,如黑暗、死亡、恶灵与鬼怪等。
      黑暗中往往潜伏着未知的危机,是恐惧心理滋生的温床,人类本能地惧怕黑暗,因此大部分恐怖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或将地点设置在地窖、监牢、古怪城堡等阴暗、鲜少阳光的地方。《画皮》就多次提到夜间,“王生早行”“夙夜踽踽独行”,女鬼杀人也选择在“一更许”。《丽姬娅》更是从头到尾都只发生在灰暗阴森的房间里,窗子涂成铅灰色,房间的顶棚极高而阴森,床是黑檀木的,房间五角竖着巨大的黑花岗岩石棺,房间内挂着重重叠叠的巨幅帐幔,上面有看起来漆黑一团的花样,等等,整篇文章提及最多的词汇就是黑暗,高潮部分更是设定在午夜时分,屋子里黑影憧憧。作者用种种黑暗的描写建构起黑暗的环境和阴森的氛围,即使没有发生恐怖的事件,也足以让人毛骨悚然。
      畏死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死亡是最容易挑起人类恐怖心理的元素之一。两篇文章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死亡的题材,并花费不少笔墨在描写死亡的过程中。《画皮》中王生被裂腹、掬心,腔血狼籍,其死亡过程血腥恐怖。而《丽姬娅》中罗文娜重病之中被痛苦折磨,心灵上惊恐不安,反复昏厥,最终死亡,这一极其痛苦的过程甚至影响她身边的人出现各种幻觉。
      恶灵即是邪恶的灵魂,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魔鬼或其他心存恶念的东西,总之是使故事中的人物饱受惊吓和折磨的元凶。但在恐怖小说里,最有震撼力的却往往是人类扭曲变态的心理,怪诞乖戾的行为,让人疯狂,让人崩溃。《画皮》中的恶鬼固然恐怖,《丽姬娅》却通篇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对人类而言,死亡是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意味着亲人故友从此离开人世,永不相见。人们希望思念的人能够回归这个世界,即我们所说的复活。然而,人死后的归宿是什么,人们对此即恐惧又好奇,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化和宗教都对此有所猜测,甚至想象出各种如地狱、天堂等灵魂归所,试图得到解释和安慰。人们希望思念的人能够回归这个世界,即我们所说的复活,但同时也由于对未知的恐惧,对于复活的现象心存疑虑,因此创造出了鬼怪的形象。
      两篇文章中的鬼怪题材皆以美女为外衣,《画皮》中狞鬼“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而且这一女子还是形容美好的“二八姝丽”。《丽姬娅》中的鬼,生前即为美女,知书达理,才貌出众,死后也借另一女子罗文娜的尸体还魂。两篇文章的作者皆为男性,而且在男权社会里,美女可以吸人眼球,更加引起男性读者的注意,所谓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可是一旦美女撕下艳丽的外皮,转而成为妖魔鬼怪,温柔乡瞬间变成英雄冢,这样的冲击无疑使人如坠深渊,威力倍增。
      二
      共通的人性心理,使得两位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几种恐怖元素进行创作,但也由于时代背景文化的差异,衍生出不同的文学经典。
      1.叙述角度不同。《画皮》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又叫全知视角,作者跳脱出故事之外,用朴实的文字,不加多余修饰,故事娓娓道来,如同中国古代的水墨画,聊聊几笔,人间百态跃然纸上。一方面是因为《画皮》用文言文进行创作,而文言文本身崇尚言简意赅,另一方面是由于史记文学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深深影响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因此,古典文学作品多有纪实补史的特征,即使专门进行猎奇搜怪的志怪小说,也多采用纪传体,以记录民间传说为第一目的,如先秦的《山海经》,魏晋的《搜神记》,以及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等,因此《画皮》也不可避免地延续了这一传统。
      而《丽姬娅》却独辟蹊径,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将“作者”的角色摒弃在外,直接化身为故事中的一员,将故事中的一切直接演给读者看,并使用大量的形容词进行环境的描写,如同西方的油画,浓墨重彩,代入感更强,而且更利于作者进行心理刻画和氛围营造。在西方文学之中,这种第一视角创作的作品也不多见,却被爱伦・坡频繁地运用,因此,可以说这是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一种突破,更影响了无数后人争相效仿,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第一人称视角创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小说创作的主流。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丽姬娅》中虽然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但介入程度仅限于故事的参与者,女主人公丽姬娅的爱人而已,虽然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却不如《黑猫》《泄密的心》等作品将这一特征推向了极致,作者直接化身主角,深刻剖析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让人叹为观止。
      2.宗教影响不同。《画皮》和《丽姬娅》两篇文章中均出现鬼的形象,一只为画皮恶鬼,一只是借尸还魂。但两种鬼是有区别的,画皮恶鬼有实质的形体,可使异能,能将人剖腹挖心,可变幻人形。而还魂的丽姬娅却看不到实体,甚至连完整的形体也没有出现,只是文中隐约提到“一个飘忽不定的暗影”,“觉得某种摸得着的东西轻轻从身体擦过”,当事人甚至无法确定是否看到真正的影子,甚至怀疑是在鸦片的迷醉下产生的幻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在漫长的历史之中,儒、佛、道各领风骚数百年,并且在时间的作用下相互影响,逐渐交叉。由于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宗教对生死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如佛教的“六道轮回”“净土”“地狱”说,道教的“仙道贵生”,儒家的“无有不生,生无不死”等概念,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鬼神形象的创作灵感,涌现了无数民间传说,中国文学作品受其影响,也刻画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妖鬼形象,到了清朝,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化,在蒲松龄的笔下,更出现了狐鬼精怪,他们有性别,分善恶,已经不局限为异类,被赋予了人性的特点。
      《画皮》中的恶鬼形象最开始应当起源于佛教六道轮回中的饿鬼道,由于贪婪等恶业所化的邪恶之物,应当是佛和菩萨度化的对象,虽然在民间演化至后来,已经和原型不符了。但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中收服厉鬼,救人危难的却是道士,可见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教,即儒、佛、道已经逐渐融合,尤其在民间传说中,在百姓眼中难以界定清楚。
      而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却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甚至一度政教合一,它的教义主要是宣扬上帝信仰,禁止异端崇拜。在整本六十六卷《圣经》中,只有六卷提到了鬼,并主要为了指责批判上帝的背叛者魔鬼撒旦。因此,西方的鬼怪系统并不发达,即使文学作品中提到鬼的形象,也多为半透明或难以辨清的影子,实际上应当称之为幽灵,是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而成,并无异能,如果想要害人,需要依附在肉体之上。《马可福音》第五章,以及《圣经・使徒行传》第十六章,就有类似的故事。因此,丽姬娅复活得如此“艰难”,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时至今日,中美两国已经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恐怖题材的作品,但仔细研究便会发现,这些作品中大部分都受到蒲松龄或爱伦・坡作品的影响,两位作家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得他们的文学成就领先于他们的时代,即使在一两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研究和学习的价值。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美两国文化相互交叉,人们相互学习和借鉴异族文化的精髓,并希望能够创作出同时满足两国的读者的作品,这样的比较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
      [2]爱伦・坡.丽姬娅[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
      [3]圣经.繁体中文和合本[EB/OL].中文和合本圣经查询系统,2006―2008.

    推荐访问:中美 画皮 文化 丽姬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