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_创造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

    时间:2019-02-09 03:21: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属于演绎科学,逻辑推理是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一、再创造的含义
      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是指个体运用已知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对学生来讲这里的“创造”不是客观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创造性的,突出表现为学生个体对问题作出独特解决的能力。
      二、再创造的特点
      1.学生的再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表现,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再创造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培养、时刻激励的过程。
      2.学生学习活动中再创造性的思维,不同于老师,更不同于教学圣贤,但相对学生本身来讲是思维的火花,是探求知识关键的一步,是创造性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奠基。
      3.学生个体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信息收集明确,知识提取清晰,思维梳理流畅,注意、记忆思维活动高度凝聚,在此基础上激发切合自身体验的灵感。
      4.由于学生个体知识的局限性,思维活动欠灵活,技能技巧不全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常常是片面的,结论往往是臆断的,甚至是错误的。
      三、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再创造的策略
      1.设计动手操作为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唯我独尊”、“一言堂”、“满堂灌”,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形式。要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教师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铺设使学生乐于学习的教学途径,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尝试、实践操作、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兴奋学生的神经,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知识的再创造、探索创新的过程。
      学生手脑结合,经历“先想象,后实践证明”的探索过程,就会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所学。学生在梳理相关图形知识后,更主动地探索深层次的密切联系生活的数学知识。这才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时空在延伸,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学数学、用数学,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会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这也正如陶行知所说:“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在实践中,“动手”还表现在不是单纯地依葫芦画瓢式的模仿性操作,而是手脑双动,在劳力时劳心。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感知,发现创造。
      2.引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核心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探索,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教师一定要转变“重结论、轻过程、重讲授、轻操作”的陈旧观念,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指导,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3.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再创造”。
      人的创造性不仅受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个性的影响。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精神与创造教育的终极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创设一种群体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交流中进行创造性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数学“再创造”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所以教师要组织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运用“再创造”教学策略,把书本知识重新组合,合理安排,再现知识发现发明的过程,条理清楚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育是一种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应该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要加入活动中,首先必须知道创造的必要性,这样才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为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放飞各种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这样可以为数学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再创造”提供基础,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在“做数学”“交流思想”“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

    推荐访问:体验 再创造 知识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