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高等院校加强“人才测评教育”的五个“必须”:儿童教育心理学资格证

    时间:2019-01-16 03:23: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人才测评,是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来衡量、评价人的思想品德、知识程度、专业水平、身心素质等综合能力,与毕业生就业密切相关。目前,国内职业院校还没有普遍设立人才测评专业(系、科),职业院校提高学生参与人才测评能力的教育工作,发展速度快慢不一,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起步,但是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有的没有起步,人才测评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与用人市场的高质量对接。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五个“必须”来加强高等院校“人才测评教育”。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才测评教育;人才测评方法
      
      一、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测评教育
      
      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在过去20年中,世界各地共发生过50 000多起空难事件,其中,只有1/5是属于机器故障,其他均源于人的问题。这项调查报告发表以后,立即受到各大航空公司的重视,并促使他们着手改变过去只从技术、自立和飞行时速方面对驾驶员进行测评的惯例,开始引进心理测验,甄别和录用飞行员,考察其智力高低、能力大小的同时,还鉴定飞行员的个性类型,以便组合成最佳状态的飞行班组。
      当代人才测评,正是人类随着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人才鉴别、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是选贤任能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全球经济急剧变革和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际方面,西方国家很早以前即已经开始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近几十年来,人才测评技术在西方已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大多数跨国公司均有选择性地使用了人才测评的某一方面,而且目的性很强。在美国有1/2以上的公司在招聘时都通过人才测评了解求职者。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和大公司使用测试工具,中小企业对测试工具的使用率也不断提高,67%企业称他们使用在线测试工具,13%企业称他们使用传统的纸笔形式的测试。海选、初选、职业发展、培训、后备经理规划,几乎所有领域都在使用测试工具。最常用的测试是技能测试和人格测试。世界上最大的民间测评机构,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很早就将英语水平考试(TOEFL,GRE,GMAT)输入到中国,成为中国人进入国际大循环必须取得的通行证。步其后尘,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的商务英语考试(Business EnglishCeltification,BEC)和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ondon Chain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Examinations Board,LCCIEB)的职业资格考试又紧急登陆中国。LCCIEB是国际性的考试机构,它创办于1890年,在世界上约90个国家设有考试中心,它所颁发的证书和文凭在这些国家受到普遍承认,特别是在英联邦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一直享有“求职通行证”的美称。
      国内方面,由政府职能机构主办的测评机构主要有四大系统。一是以高考和自学考试为主要测评项目的教育考试系统,隶属于教育部;二是以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考试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为主的人事考试系统,由人事部管理;三是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的职业技能鉴定系统,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管理;四是以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选拔考核为主要测评项目的组织部门的测评系统。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部委设立的专门进行行业专业人才测评的测评机构,如卫生部考试中心、财政部考试中心等等。这些测评机构在设立之初都以自己传统的管辖范围为服务对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也在寻找新的测评市场。比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对于现代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劳动和人事三大部门的测评机构都开设了计算机水平测评项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测评的需求不仅仅是量的增长,而且会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最近几年。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已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欢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地先后开展了人才测评服务,运用人才测评手段来选拔中高级管理人才,不少地方在公务员考试中也采用了人才测评技术和面试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了过去公务员录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在应用程度上,也从最初的招聘环节,逐步扩展到员工考核、员工培训、员工发展、团队问题诊断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核心环节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内地,有37.2%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了人才测评技术,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上市公司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应用了人才测评技术。尽管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沿用传统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是人才测评仍然是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现有的测评机构、项目、方法、技术远远满足不了事业的需要,必将被新的测评机构、项目、方法、技术所替代。
      
      二、必须组建人才测评教育专业教学机构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春季教育论坛上,专家指出: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不够科学、不甚合理的问题,包括准入准出制度、课程与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等,培养的大学生还存在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动手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环境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不足的问题,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一项教育教学任务的进行,没有组织机构保证是不可能完成的。人才测评教育也应当像其他专业一样,综合大学考虑设立人才测评学院,一般院校可以设立系(科)如数学系(教研室)、中文系(教研室)等,组建设立人才测评教育教学专业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测评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例如清华大学2004年春季学期开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出一套受到业内广泛认同的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继而开始开设了学生职业测评室,开设了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免费的网上大学生职业测评,同时推出面对面辅导形式。2006年,清华大学参加就业的毕业生总计约4000人,在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超过2000家用人单位提供的20000多个需求职位,这一年,清华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设立了人力资源部,领导管理人才测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年来,人力资源部充分发挥部门作用,为领导提供宏观决策建议,提供人才测评教育教学计划,狠抓具体落实和实施,切实加强了人才测评教育工作。通过“外语+专业方向+技能”的办学模式,成功培养了实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得到了社会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
      
      三、必须设立人才测评专业课程
      
      无论院校是否设立人才测评教育的专业机构,都 可以先设置人才测评教育的专业课程,因为开设专业课程是提高人才测评素质的基础和关键性工作,但是课程设置一定要切合实际,一定要贴近市场,或者说要模拟实战,根据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及特点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有:心理测验(包括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其他心理素质测验、价值观测验、态度测评等)、综合知识考试、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如心理测验的特点是通过观察人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了解贯穿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对胜任职务所需要的个性特点进行测量的工具。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设置“心里测验课程”。同样道理还可以设置“综合知识考试课程”“结构化面试课翟”“无领导小组讨论课程”“情景模拟课程”等。当然,也可以结合院校实际,区别不同情况,设置综合性的人才测评课程,如清华大学通过各种鉴定方法而成为ACP Computer Training School、韩国乐天集团等在技术和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合作伙伴;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也设立了综合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多种特长课程,增强了学生参与人才测评的能力和就业能力,先后有4名学生获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13人获三等奖;2名学生入围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全省总决赛;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
      
      四、必须建立人才测评实训基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测评教育是准就业教育,侧重的是实战,不能纸上谈兵。这就必须有实际操作的空间和场所,必须建立实训基地。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就在全国建有30多个实训基地,其中有河北省中小学教师英语培训基地、河北省创造创新示范基地两个省级基地。当然还可以设立一些准基地,如进行校、厂(场)“联姻”,校校联合等。
      
      五、必须加大人才测评教育投入
      
      在美国,每年有100多万管理人员参加人才测评开发活动,20世纪80年代开发投资达到100多亿美元,目前已经上升到450多亿美元。虽然我们目前的人才测评教育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应从现在开始,真正重视这项工作,逐步加大对人才测评教育人、财、物、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逐步赶上发达国家,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推荐访问:高等院校 人才测评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