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关键期假说与二语习得的最佳时期|

    时间:2019-01-13 03:23: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我国掀起了外语学习的热潮。目前国内儿童学习英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出现了大量儿童英语教材和各种各样的外语培训中心。其理论根据就是“学习外语越早越好”。然而,是不是真的越早越好呢?究竟哪个年龄阶段学习外语最好?外语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是否过了这一时期就难以学好外语?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看法不一。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展开的。Lenneberg(1967)首先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概念,他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期,语言习得的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以关键期假说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对二语习得的最佳时机展开探讨。
      
      一、关键期假说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著名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and Roberts(1959)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理论得出结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1967)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puberty)到来之前,即出生后的10到12年,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这时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涉及到大脑的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参与语言学习活动,所以吸收新的语言信息就又快又容易。而在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发生了侧化(lateralization),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这样的弹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难。语言学家对一些地方发现的“狼孩”、“猪孩”行跟踪调查后发现,人们在找到他们后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教他们学习语言,他们的语言能力都达不到正常水平。这证明了人类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活动受到了大脑发育的制约。
      
      二、来自二语习得研究的有利证据
      
      关键期的概念主要是针对第一语言习得提出的,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的关系、最佳外语学习年龄等问题的研究和讨论。Oyama(1976)曾调查了60名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他们分别在6岁~20岁之间到达美国,并已在美国居住了5年~18年。她让被调查者完成一些大声朗读和自由谈话的任务,然后分别从中抽取时间长度为45秒中的录音片段,并让两位成年且母语为英语的人评判其语言的地道性。研究结果发现,12岁之前到达美国的人讲起话来更像美国人的口音,到达时年龄最小的移民对口音的掌握同说母语的人是完全一样的。而在美国居住的时间长短对口音的影响并不大。此项研究证明到达美国时的年龄是影响口音地道性的一个明显的重要因素。
      以上种种研究结果表明,不仅母语习得存在关键期,第二语言的习得也同样存在关键期。第二语言习得是否在关键期内进行会对主体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的地道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外语的学习活动时间应该安排在学习主体的关键期内,也就是说越早越好。但早到什么时候应该看语言习得的实际情况而定。毕竟,除年龄以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语言的习得。
      
      三、影响二语习得的其他因素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杨连瑞(2004)指出年龄问题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之一。由于智力因素、生活条件不同,各体在情感、认知和生理方面的发展不一样,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和关键期恐怕也是因人而异的。除年龄因素外,二语习得过程还要受到学习动机、态度等自身因素和语言输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1.学习动机
      动机一般被视为一种内在的动力,一种情感作用,一种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欲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的动力来自学习者对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所产生的内在兴趣。建立在浓厚兴趣上的驱动力往往能使学习者持之以恒,容易取得好成绩;动力小的习得者很容易气馁、松劲,甚至半途而废,因而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外语学习动机分为综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两大类。具有综合性动机的人对目的语社团有真正的兴趣,他们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地同目的语社团的人进行交际,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密切的接触。持有工具型动机的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语言工具进而去获得某种利益或实现某种价值。学习者有什么动机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综合性动机的动力持久,更有利于成就的获得;但有时工具性动机的作用也很大,拥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同样可以学好外语。
      2.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一般指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评价性反应。Ardner(1979)指出,学习态度通过影响动机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外语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学习其他学科的态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外语学习,导致学习上的更大成功,而消极的学习态度则导致学习的失败。父母的态度、同学、学习环境及教师等因素都会对学习者态度的形成产生影响。在我国,学习者对待外语学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及家庭环境等因素。
      3.语言输入
      外语习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语料及其相关知识的输入。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重建、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语言输入是源头。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且正确的语言输入,通过视听大量感知语言材料,并反复操练,对输入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最后让学生将贮入的语言材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况下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只有大量的、正确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才能为大脑提供适合加工处理的语言材料。经过理解、吸收,最后才有语言输出,形成语言习得。此外,大量标准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减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英语对我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英语和汉语无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学生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通过大量而且正确的语言输入可抵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增加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面影响。
      
      四、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外语教学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 缺乏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学习者极其重要。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比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必要的前提是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充足的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儿童在二语习得的地道性方面比成人有优势。但是这一优势是通过儿童在目标语国家中生活,全面接触现实的语言环境才能得以实现。而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英语都是课堂中进行的。在课堂内外都缺乏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英语学习者在课后很少找到使用英语的场合。没有语言环境,没有使用的机会,所学的内容又不能与生活紧密联系,因而只能靠机械的记忆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学生接触的大多是中式英语而并非是地道的语言环境。
      2.缺乏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说话时,凭直觉便知道自己的话是否符合所处的文化,以及根据不同的话题、场合、人际关系等因素调整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依靠学得的方式获得的英语,使得学生者缺乏足够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如果不能通过交际来交流思想,它也就失去了意义。虽然儿童记忆力好,能多记住一些单词、词组及英语儿歌等,但是它们距离语言的实际应用相差甚远。
      3.师资状况参差不齐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状况良莠不齐。有的是临时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有的是经过临时培训上岗的。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英语训练,语音普遍不过关,上课时不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输入,无法创设合理的语言环境。学生一旦学到了错误的发音,以后很难改正。笔者所在的教研室曾对哈尔滨市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做过调查。在师资方面,情况并不乐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中学的英语老师都不曾受过专业训练,小学的英语师资更是匮乏,绝大多数是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职。从英语能力来看,大部分英语老师达不到大专水平。从其他学科转行教英语的现象严重。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英语越早越好,这一点不可否认。但不重视实际情况盲目地提前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从整体上考虑还有不妥之处。从学习动机和语言环境方面考虑,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还处于劣势。在师资方面,我国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城市小学的英语师资状况比较合格。在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此,笔者认为把外语的学习初始年龄提前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要考虑师资、语言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外语学习低龄化还需谨慎行事。

    推荐访问:关键期 假说 习得 最佳时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