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由物理学家引发的教育目的观的思考|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pdf

    时间:2019-01-10 03:22: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作为物理学家,罗素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具有独特的视角,其“人本位”为基础的系统的教育目的观引发了无数后人的思考,也成为我国现今教育目的制定和实施的参考依据。本文从罗素教育目的观出发,剖析了我国教育目的实施中亟须纠正的不足点。
      关键词: 罗素 教育目的观 我国教育目的
      
      罗素,以物理学家的身份为人们熟知。然而,在教育领域,我们同样看到了罗素的身影,其教育思想系统而完善。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罗素对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引发了无数后人的思考,也成了对现今教育目的深入探讨的一个出发点。
      一、罗素之于教育目的
      对于教育目的,罗素认为:“在考察如何施教之前,最好首先对我们所欲取得的成果有一明晰的观念;首先我们必须对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持有某种观念,然后才能对我们认为最优良的教育持有明确的意见。”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想品性,他相信:“只要在身体、情感,以及智力上给予年轻人以适当的关怀,所有上诉品质均可普遍形成。”[1]P27
      教育目的是一个价值问题,在讨论这个价值问题时我们需要一个价值框架,或者说一种价值的坐标系,依据这种价值坐标系,人们可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2]在现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第一种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持该种价值取向的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个体自然发展,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在有助于个体发展时才有价值。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便是该种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第二种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此观点认为个体只是教育加工的材料,个体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延续,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衡量。
      分析罗素的教育目的观,从总体上来说是以“人本位”为基础的。他批判传统教育中绝对的“社会本体论”的价值观,认为在这种以学生“达到目的的工具”的价值取向下,国家、教会、校长和父母“没有一个真正考虑了儿童的利益,因为他们都希望儿童服务于与儿童自身利益毫不相干的某个目的。国家想让儿童为它的扩张服务,并希望他们能维护现存的统治方式。教会想让儿童成为支持教会权力扩大的力量。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上,校长对其学校的考虑,同政府对其国家的考虑如出一辙,并且他还希望儿童能为学校争得荣誉。父母则想让儿童为家庭争得荣誉”。[3]罗素认为,这种忽视了儿童本身发展的需要的教育,是以一系列的牺牲为代价的。英国公民以理智、同情心、仁慈、想象等品质的丢失为代价换取了统治集团培养标准化公民的成功,而这些牺牲了的品质却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
      然而,罗素并不坚持绝对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取向,而是从理想的人和理想的社会两个方面入手,注重达到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的统一。在教育与人的发展方面,罗素认为只要顺应自然法则,使儿童的本能或冲动得到良好的引导和积极、充分的发展,是可以培养出完美的或理想的人来的。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方面,罗素认为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发展人们普遍需要的品性以实现理想的社会,“一个由最高等级的教育而培养的具有活力、勇敢、敏感和智慧等特征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将于迄今存在的一切社会截然不同,感到不愉快的人必定屈指可数”。[4]P51
      在罗素看来,培养为所有人所应具备的普遍的品性才是根本的教育目的。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我们必须明确:有些品性只宜于为某些特定的人群所独有,还有一些品性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而活力、勇敢、敏感和智慧这些人们都应具有的品质构成了罗素教育目的观的主要内容。
      二、对我国教育目的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我国的教育目的确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分析我国的教育目的,其中正包含了罗素教育目的观的两个方面,一是要指明教育要培养出具有何种身心素质的人,即要使学习者在知识、智能、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使学习者形成鲜明的人格个性。二是要对教育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教育培养的人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什么作用。
      诚然,我国的教育目的将教育的发展作了明确而美好的规划,但现实中对“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却存在着诸多亟须纠正的误区。
      1.忽视个性的发展,追求“通才”的教育。
      正如上文中对“全面发展”的解读,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普遍具有的良好品质的人,而不是无所不能的“通才”。罗素在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明确:有些品性只宜为某些特定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性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需要伟大的执政官员,但同时农夫、磨坊主和面包师也不可或缺。能成为伟人的那些品性,如果成为普遍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恐怕也非人们所情愿见到。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但是,放眼社会,随处可见的早教班、兴趣培育班,以及个性课程班立志打造的是琴、棋、书、画皆通的“新一代”。或许,孩子报名书画班乃出自其兴趣,但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对琴、棋、书、画都有发自内心的兴趣。罗素说:“习惯和技能仿佛是为本能而开凿的一条水渠,按照水渠的方向,本能可以导向不同的地方。”当家长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寄予子女身上时,本能和个性就被扭曲了。在繁重不堪的学习压力下,儿童过早地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随之愉快被剥夺了,取而代之的是烦恼的到来,在烦恼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儿童的发展之路也变得愈加艰难。个性,是人存在于社会而区别于他人的主要特征,是每个人具有并独有的,若忽视人的个性的发展,而追求整齐划一的“通才”的培养,不仅会使个人失去活力,而且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应试教育下的德智体美发展的不平衡。
      再来看我们的学校教育,不管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多么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升学率仍然是压倒一切的硬性指标。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采取“题海战术”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破坏了学生能力与知识的和谐性。同时,以培养在数学方面有特殊能力的学生为目的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已经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种以发掘某方面特殊才能为目的的培训班占据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发展为代价,在分数的跑道上不顾一切地奔跑,从而破坏了人的德智体发展的和谐。张伯芩先生在出任南开大学校长时,便留意到智育不可忽视与其他诸如德育、体育的和谐发展而单独强调。他提出,学校的教育并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读书写字,而是要促进学生品格的完全;要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培养具有自制能力,能通力合作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时局的人才。在张伯芩先生的努力下,南开大学的学生显得富有朝气和活力,并在之后的办学中始终发扬着德智体和谐教育的精神,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典范。目前,不少学生心理素质差,人际交往存在障碍,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不能说与现行的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无关。在饱尝了这些现象所导致的苦果后,我们不得不在教育目的与教育方法的关系上进行反思: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的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和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个性潜能,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4][英]伯特兰・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2]熊华生.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维度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7).
      [3][英]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郭冰.中国教育目的60年――演变与反思[J].中国教师,2009,(11).

    推荐访问:目的 物理学家 引发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