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再探《还乡》女主角游苔莎悲剧命运的成因】 《还乡》的悲剧

    时间:2019-01-02 03:25: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还乡》是英国著名作家、诗人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女主角游苔莎的悲剧成因是研究颇多的一个方面,今天再次细读该作品,本文作者发现造成游苔莎悲剧的原因除了评论界较关注的环境、性格因素外,还存在其他一些方面,在此从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和女权主义方面解读游苔莎的悲剧成因。
      关键词: 《还乡》游苔莎悲剧命运进化论
      
      哈代是英国19世纪的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和诗人,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重要代表。《还乡》发表于1874年,是哈代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西方文艺批评家推崇备至的一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位孤傲、美丽但又与荒原格格不入的女孩游苔莎・维尔与两个男人的故事,结局是游苔莎在与情人戴蒙・韦狄约好逃离荒原的当夜双双落水身亡,她的丈夫克林・姚伯则成了荒原上的一名传教士。
      在今天重读托马斯・哈代的《还乡》,我们仍会为游苔莎的悲惨命运扼腕,同时也应沉思,造成游苔莎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她叛逆的性格吗?难道她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努力注定要走向失败?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笔者再次对游苔莎的悲剧进行了解读。
      
      一、自然的选择
      
      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于19世纪中叶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他的《物种起源》出版于1859年。在该书中,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这被视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而且对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托马斯・哈代对达尔文主义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并把它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正如聂珍钊教授所评述的:“哈代的进化论思想并非表现在个别作品里,而是渗透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他以生物进化的科学思想为观察点,运用全新的世界观、生命观、宇宙观和方法论描绘和强调社会进化的规律。”对于达尔文主义的中心理论――“生存竞争,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进行了翔实的文学阐述。(戚晖,2008.4)
      《还乡》中的女主角游苔莎・维尔的悲剧即是很好的一个例证。
      游苔莎出生在时髦的海滨城市蓓口,并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由于父母双亡,她只能跟随外祖父来到了埃格敦荒原。她自负出身高贵,见识过城市里的骄奢浪漫的生活,思想要比荒原上的居民进步得多。因此,她一心想过的是一种“文明”的生活,不甘于蛰居在这荒凉的地方。她很痛恨这种变动,觉得自己跟被充军发配了一样,她觉得荒原就是她的冥土,心里永远和它格格不入。埃格敦荒原的确是“从太古以来老没改变的”,“文明就是它的对头”,它永远只穿着一件令人起敬的衣服,一个穿着颜色和样式都时髦的衣服的人跑到荒原上来总会显得不伦不类。
      这是一个旧风习占统治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也跟荒原一样,思想守旧,几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游苔莎则不同,她的行为跟荒原的居民有很大的差异,荒原的人们都觉得“她的举动很古怪”,因为她经常一个人拿着望远镜和沙漏在荒原上游荡。在十一月五号的晚上,她也像其他人一样点起篝火,但不是为了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这只是她与情人韦狄约会的信号。这是对荒原的蔑视,对传统的不尊重。
      荒原上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每年都要演幕面剧,演员都是男性居民。本来游苔莎对于幕面剧和幕面剧演员都是顶看不起的,但是,当她得知今年的幕面剧是在将要从巴黎回来的克林的家里上演时,她又费尽心思混进了演员队伍,为的只是接近克林,这个她认为浑身都充满巴黎的浪漫气息的男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游苔莎也几乎从来不去教堂,但是她也常常祷告,不过她是什么时候想起来就祷告,没有固定的时刻。而且她祷告的内容也总是:“快把我的心灵从这可怕的抑郁和寂寥中救赎出来吧。不论从哪个地方,快快赐给我一点伟大的爱情吧。不然的话我就要死了。”这就更增添了她不同寻常的气息,让她离荒原生活越来越远了。
      游苔莎一直觉得这个地方太寂寞了,她把荒原看成是她的一个毫不留情的督工。自从来到这里,她天天想的是如何离开,而不是如何像周围的邻居一样去适应这个环境,在这里过着平静的生活。她与韦狄和克林的爱情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在整个荒原上,只有这两个人有带她离开的可能。所有这一切都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相背,来到荒原上却不积极地去适应它。而且游苔莎也没有要改变思想和行动的意思,总是我行我素,这与荒原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就注定了她最终会被荒原淘汰,而不是像其他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居民一样能平静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息。这是游苔莎悲剧命运的一个原因。
      
      二、社会的压迫
      
      在维多利亚时期,男人视女人为低劣人等,并且让她们相信了这一点。较为流行的一些观点有:男子是做事者、创造者、发明者,而女人则是好看的,供人欣赏的,供陈列用的;女人要满足于较男子低的地位,而把好的男子看得像天使一般善良、能干;甚至一些科学家也说女性的细胞有一种特殊的遗传基因,这使女子天生被动。在那个时代所歌颂的女英雄是绝对服从其野蛮粗俗的丈夫的人。
      这样的思想在当时极为流行,不但男人认为这是对的,受这种舆论的影响,很多女性也慢慢接受了这种观点,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受男人统治的。虽然有很多男性和女性看似很进步,但由于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深处也隐藏着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而且,这也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游苔莎是一个接受过很好教育,也见识过城市生活的进步女性,她的很多思想较荒原居民都是很现代的。但是,她也依然逃脱不了当时男权社会思想的影响。虽然她一心想着逃离荒原,但是由于没有钱,这就制约了她的行动。而且她首选的离开的方式是嫁给一个地位高的男人,让这个男人带她离开,这种将婚姻看做是逃离现实的唯一途径的想法就是典型的男权社会的产物。游苔莎也成了这种思想的受害者。
      游苔莎周围的几个男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做了她悲剧的催化剂。
      例如,她的外公老舰长,他平常对于外孙女的行动总是毫不注意,疏于教导,而且很少跟她交流。游苔莎唯一的亲人都不能给她温暖,徒增了她的寂寥和忧郁,增强了她逃离的欲望。
      再就是韦狄,在他看来,游苔莎美丽热烈,托玛沁温柔贤淑,在两个人中很难作出选择,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托玛沁是适合做妻子的,她符合当时社会对女人的标准――忍让、服从丈夫,不会惹是生非。游苔莎爱上韦狄只是因为他是埃格顿荒原上唯一一个可以配得上她的人,她也觉得是屈尊跟他在一起的,并非真的很爱他,但是看到自己爱的男人娶了一个在她看来不如自己的女人,游苔莎心里也有种失落,输给比自己差的人让她很不平衡。另外,婚后的韦狄并没有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还是偷偷地与游苔莎约会。这样的男人肯定是指望不上的,所以游苔莎选择让他带自己离开就注定了不会有好结果。
      第三个就是克林,他在第一次正式与游苔莎见面时就将自己的计划向她作了解释,但是游苔莎并没有答应帮他。然而克林却一厢情愿地认为游苔莎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一个寄宿学校里一定能做一个很好的女舍监,这只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了游苔莎。这与当时社会中很多男人擅自决定属于他们的女人的命运的做法不谋而合,何况当时游苔莎并没有真正属于克林。这说明虽然克林在巴黎生活了很长时间,接受了许多先进的思想,但是,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深受男权思想影响的人,是一个完全的男权社会的产物,也是将女人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可以替她做主。他的这种想法必定会影响与游苔莎的关系,当游苔莎看到让克林带她离开荒原没有任何希望之后,她再一次选择了韦狄,才发生了那样悲惨的一幕。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游苔莎的悲剧就是必然的。可以说,游苔莎的悲剧不只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所有女性的悲剧,更是男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悲剧。
      
      三、结语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都有不止一个原因。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游苔莎悲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有环境的因素外,还有当时男权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压制,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经济,只能依赖于婚姻和男性。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从而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英]戴维・罗伯兹著.鲁光桓译.英国史:1688年至今.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2]郭爱妹,叶浩生.西方父权制文化与女性主义心理学.妇女研究论丛,2001,6.
      [3]聂珍钊.哈代的小说创作与达尔文主义.外国文学评论,2002,2.
      [4]戚晖.达尔文主义对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影响.北方论丛,2008,4.
      [5]托马斯・哈代著.王守仁译.还乡.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6]王一川.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还乡 成因 女主角 悲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