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怒放的生命歌曲歌词【怒放的生命】

    时间:2018-12-29 03:3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生命教育即全人教育,科学课中的生命教育应得到重视,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需逐步渗透生命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品质。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科学课程 情感教育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我们现在提倡的所谓生命教育是参照台湾生命教育的概念,从最普遍的定义来看,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al)即是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同义词[1]。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自杀等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数急剧增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何以轻生?问题的原因固然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科学课程的生命科学领域目标提到:“了解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认识生物体的基本构造、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人、健康、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和进化的观念,认识生命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物质系统。”[2]在科学课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课中的生命教育应得到重视,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需逐步渗透生命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品质。以下我结合一些实际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几点看法。
      
      1.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学习“生命的诞生”时,我先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生命诞生的过程,然后补充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无机物,是历经“无机物-有机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的几十亿年的化学进化过程才产生的。接着,让学生讨论对生命诞生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在生命诞生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下节课学习“生物的进化”时继续和学生共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使学生明白: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众多不适应环境的生物类型被无情地淘汰,现存的生物类群都是经历了残酷的生存斗争,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才以“胜利者”的身份存活下来的。教学中,借助媒体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生命起源的神奇和生物进化的残酷,唤醒了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激发了他们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如:金银花、蝉蜕、银杏的药用价值,玉米等作物可作为制取生物能源的工业原料,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基因库不可缺少,等等;间接使用价值,即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不可缺少的成分,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可见,每一个生命都以独特的价值存在着,都有其存在的权利和意义,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珍惜。
      生命珍贵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死教育,让学生明白动物都要经历一个从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死亡是一切生物不可避免的自然结局,人也是如此,生死并不神秘。正因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才彰显出生命的珍贵,需要我们对生命进行认真的思考。每个人的生命都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还和周围的亲人、好友,甚至整个社会、民族相联系。死亡是人间最大的不幸,轻率地去死,是对亲朋好友最大的伤害,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人与植物、动物不同,人可以有两重生命,一重是躯体生命,一重是精神生命。“有的人活着,但他已死去;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虽然躯体生命已经逝去,但是他们的英名和业绩人们不会忘记,就是因为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因此,我们要珍惜并积极创造自身生命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
      又如新个体的生命的诞生。不同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不同。例如,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转粉、双受精的过程,然后发育成种子和果实,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或雄蕊受损,或没有传粉,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仅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种子要顺利地萌发,还须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鸟类的繁殖,要经过筑巢、交配产卵、孵化、育雏的过程,无论哪个环节失误,后代都难以成活。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几亿精子,而真正能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胚胎又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体会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易,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2.善待生命,欣赏生命
      
      创造生命的价值,人类必须拥有健康体魄。健康体魄要从平时的习惯养起。如学习眼和视觉感觉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注意用眼卫生。课后围绕“近视”这一主题开展调查活动,结果各小组统计结果显示全校30%同学近视。于是一场“保护眼睛,爱护视力”的全校大行动拉开帷幕,有的学生负责写倡议书,有的负责搞全校签名活动,有的开展护眼演说,有的制作班级护眼醒目标识,有的围绕如何护眼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更有的把护眼行动编成了歌谣,传唱四周。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促进了学习,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有力地提升了自理意识。通过课堂与生活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统一,学生在思想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行动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课以后,出现了明显的改观:许多学生不再原地作业,而是四周远眺,观赏绿色植物,起到了很好的提神醒脑的作用。一些常用隐形眼睛的学生纷纷带上边框眼睛。另外,许多学生要求父母为其购买适合要求的眼药水,清目爽神,一举两得。
      学习“平衡膳食”时,教师结合平衡膳食宝塔图,探讨健康饮食的标准,自主控制过度饮食的方法。让学生首先畅谈自己的想法,其次质疑自己总结的经验,诱导产生新的科学认识:“荤素搭配,菜汤结合,口味清淡,真菌水果,种类齐全,午饭宜多,晚饭宜少”,最后提议学生自己回家后动手做菜,争取学会做道拿手菜,慰劳辛苦的父母们,以表孝心。
      生命世界原本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时应向学生展示生命的美丽。如“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可展示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学习“常见的动物”时,教师可找来潜游水底的多姿鱼类,飞奔于草原、森林中多态的兽类和翱翔长空的各种鸟类等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领略生命世界那动人心魄的绚丽。另外,在讲解生命遗传物质DNA的结构时,可向学生展示DNA精妙绝伦的三维双螺旋结构立体图;在“细菌和真菌”中,可出示颜色鲜艳、形态各异的菌落和各种绚烂、千奇百怪的真菌,它们无不迸发出生命微观世界的艳美。通过展示精心挑选的这些美丽生命世界资料,学生在审视生命美丽的同时必然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热爱生命和追求生命美的情感。
      
      3.渗透母爱,学会感恩
      
      母爱源于母性,是出于本能对后代的一种关心、一种疼爱,是亲代对子代的一种保护,一种信任、理解、支持。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母爱,成为科学情感教育的一大课题。可以在认识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次女性特征――月经时引出卵细胞的生存的艰难,进而连接新生命的“怀胎十月”的艰险,再通过安排学生调查准妈妈们的怀孕体会,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学会孝顺。在学习血压时,学生讨论高血压的症状、缘由,以及应对策略,有学生说到自己身边的人,如妈妈血压偏高,所以妈妈不能吃红烧肉和甜点等甜腻食品。这时教师夸赞学生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之余,引出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教育:“妈妈的爱很特别,似一段缠绵的话语,似一份勤劳的早餐,似一次缝补的衣裤。爱妈妈就请让妈妈开心。”教学中渗透母爱,即意味着渗透一份亲情、一份真情,进行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经过的情感教育,也是塑造学生完整品格的完美体现。
      感恩是生命的基本属性之一。生命需要活动,需要流动,需要友情,更需要亲情。一个生命从呱呱落地,到学会走路、学会思考,再到成家独自生活,在此过程中无不透露着亲代对后代凝聚大量心血:不小心跌倒,不当心撞伤,不注意烫伤,无意识被欺负等,正是在长辈们的共同关注中使其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平安成长。在学习“食物与能量”时,让学生对比父母们上学时候的伙食条件与自己的伙食,感受当时贫困给父母带来多大的艰难,进而引出今天幸福生活都是父母用“心血”换来的,引导孩子树立“立志成才,回报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论及血液的时候,说说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血量大小,引导学生得出父母一代的血量在逐渐减少。在学习血压的测量时,设计“你为父母量血压”的课堂演练,并分发给学生安排他们回家后尝试给父母量血压,尽份自己的孝心。生命不可抗拒感恩之心,更不可置若罔闻。父母的心最通子女,长辈最了解自己的晚辈。子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其实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宽慰。长此以往,亲情甚浓。不仅可以产生亲情感应,形成亲情互动,更有利于营造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
      教师只要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切入点,就会有意识地将生命教育点点滴滴地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使生命教育如春风化雨一样渐渐滋润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林治平.中原大学宗教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M].台北:宇宙出版社,2000.1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9,11,12,45-46.

    推荐访问:怒放 生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