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曲高和寡”之今解与发散] 曲高和寡

    时间:2018-12-26 03:29: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笔者以为,在东方传统音乐文化的语境下,“曲高和寡”应结合传统语境和当代社会音乐文化的新语境进行分解和发散,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音乐体验和接受活动的某种社会现实状况,在一定的角度和层次指导当代社会中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进行音乐的创作与生产。
      关键词: 音乐研究 曲高和众 曲低和寡
      
      几个世纪以来,伴随着诸多经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欧洲经典音乐文化已经逐渐移植到众多非欧洲音乐文化土壤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性扩张和进一步发展,通俗艺术的应运而生与迅速传播成为可能和必然。对于体现出一定程度自足性的东方音乐文化而言,在当今时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东西方音乐文化以及雅俗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共存与融合的状况。相应的,人们在音乐体验过程中的判断和理解活动(“和”与“不和”)也呈现出日益丰富与复杂的状况和局面。从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而言,东方传统音乐多以旋律表情达意,重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欧洲经典音乐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严密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声是其根基,也是主要和基本的组织手段。从音乐的接受传统上看,东方传统音乐重整体感悟与体验,西方传统音乐着重对形式意味的理解与把握。另外,通俗音乐在形式渊源上是西非原始音乐形式经过非裔美国人的发展、传承与欧洲经典音乐形式简易化的结合,在内容取向上无疑具有浅俗性和娱乐性。由此可见,在欧洲经典音乐文化与通俗的商业音乐文化普遍进入我们日常音乐生活的客观现实下,我们对何谓“曲高”的判断和理解理应加入形式的标准与雅俗的标准。于是,“高”的当代释义丰富了许多:形式艰深、格调高雅、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境深邃,等等。而判断这些“高”曲的形式表现、技术水准以及理解其音响的丰富表现力与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就相应地需要具备一定的西方音乐理论知识、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相当的感性能力与思想深度。
      我们的好奇非常自然地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那些尚未显现的已知事物的对称项上面。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曲高和众”、“曲低和众”与“曲低和寡”的状况。
      “曲高”何以“和众”?这看似是音乐审美领域的精英主义者们最容易为人所接受的论调了。一切人文艺术无不是以对形式的表现为其基础,作为最抽象的艺术种类――音乐,尤其是西方音乐,在形式上对欣赏和体验活动的参与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世界尚未出现――事实上也很难想象艺术家的社会,而音乐家的社会就更加是不可捉摸的空想了。然而,只有当社会的大多数人能够首先参透那艰深的形式,才可领略到蕴藏在音响形式中的表现力以及由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与深远意境,最后,才是“和众”。由此看来,“曲高和众”听上去更像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与“曲高和众”相比,“曲低和众”则显得理所应当。那些个形式简明、趣味单纯、几近浅俗的娱乐性音乐大多属此,就像多数我们称之为流行音乐的品类。当今社会,小到七八岁的小学生,大到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没有不知道《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流行歌曲的。而倘若提及莫扎特、贝多芬这些伟大的音乐艺术大师,则知晓的人群――作保守估计――减半。这样的状况有赖于众多的社会因素促成,而最首要和最直接的却是人们对音响形式的判断和理解能力有高下之分。通俗的流行音乐大多“和众”,是因为其“曲低”。
      当今社会尚有某种音乐品类,从形式与内容上均可算作“低”曲之列,而结果是“和”者寡。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的一个特殊品种,从其产生之时就与“叛逆”结下不解之缘,这就决定了叛逆的青年时代是追逐摇滚精神的金色年华。而近年来,某些摇滚音乐的主题大多呈现边缘性倾向,导致真正可以接受、欣赏并从中获得某种体验的听众日益减少。
      上述的“曲高和寡”、“曲高和众”、“曲低和众”与“曲低和寡”并不能概括当代社会人们在音乐体验活动中的判断与理解状况。除“曲高和众”之外,他们只是对这种状况所进行的一般性描述。站在社会的角度,如果说“曲高和寡”、“曲低和众”是一种现实,那么,“曲高和众”则是一种奢望,“曲低和寡”则是一种悲哀。在当代社会,后两者自然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进行拟人化反思,并且向“曲低和众”的状况进行转化。逐渐地,人们的音乐体验活动状况聚集成两种类型:“曲高和寡”、“曲低和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这不是一个音乐家与音乐工作者的社会,同时,体验和欣赏音乐亦非其特权,于是人们开始注意那些形式不至艰深、格调高雅、感情真挚、有一定内涵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关注那些通俗音乐中颇有形式意味与一定表现力的优秀音乐作品。前者如法国浪漫乐派作曲家比才所作的歌剧《卡门》,正由于迎合了近代著名哲学家尼采之“凡良好艺术必易解,凡神品必轻快”的第一美学原理,尼采本人对《卡门》几近崇拜。
      由此可见,在欧洲经典音乐文化与通俗音乐文化进入本土并与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共存与融合的当代社会,“曲高和寡”与“曲低和众”同样可以作为音乐性状的一般性描述,然而,却不可穷尽与概括现实的具体状况。在不断接受外来音乐文化――包括欧洲经典的音乐文化与通俗音乐文化等――的过程中,当代社会音乐品类的繁杂、人们对音乐体验与音乐审美要求的日益提高与相应的综合体验能力的日益提高,导致人们在音乐体验中的判断和理解活动分别从理想的至高和现实的边缘――“曲高和众”与“曲低和寡”――向着“曲低和众”的状况悄然地发生着转化;同时,当代社会中某些具备一定前瞻性的音乐工作者也正在积极寻求着“曲高和寡”与“曲低和众”之间的中和与过渡状态――至少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客观效果,亦即当代社会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音乐品类的音乐体验中,各种不同判断和理解状态的中和与过渡,这对于人类优秀音乐作品与思想的普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国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先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其钢琴伴奏的织体清晰而富于色彩的变化,曲调优美动人,富于表现力与思想性,属于优秀的艺术歌曲之列。然而,据悉,作曲家本人称其所作为通俗歌曲。笔者以为,作曲家对自己作品的如此定位体现了他对社会大众的音乐欣赏和体验能力的某种期待。
      当再次引用“凡最伟大的音乐,最有价值的杰作,一定要广泛地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这句话时,笔者发现,最佳的音乐体验状况便存在于“曲高和寡”与“曲低和众”之间。
      
      参考文献:
      [1]宋翔霞.音乐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教育,2006,(12).
      [2]庄元.音乐学视野中的当代音乐传播研究[J].音乐研究,2005,(1).

    推荐访问:曲高和寡 发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