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从文化差异中找出文化冲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文化冲突与文化差异

    时间:2018-12-26 03:28: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er)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及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此后,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教授学生西方文化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差异,在情景化交际中运用跨文化交际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交际能力
      
      一、 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1.称呼语方面的冲突。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称呼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年轻人称呼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比如:Mr、Smith、Mrs Whit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名)连用。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而中国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人们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等。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
      4.社会礼节方面的冲突。
      英美人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上下辈之间,为了一件小事,甚至是份内之事都需说“Thank you”,这里“谢谢你”只是习惯性的回答,并不表示多大的谢意。而中国人使用“谢谢你”远不及英美人那样频繁,在亲戚朋友中更少用到这个词,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者说明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而西方人听到别人的赞扬和恭维时,常常会说“Thank you”。中国人说到自己的孩子时,常常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孩子各方面一般般,而西方人却常常说,“我的孩子在哪方面是佼佼者” “他的长处是什么”,等等。
      
      二、造成文化冲突的文化差异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的差异。
      儒家文化重文章、轻技艺、轻商贸。中国一直受儒家思想所左右,儒家宣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些爱搞发明创造的人被称作是奇技淫巧,并被归类到地位低下的工匠行列中去。在西方文化中价值呈现多样化,从政、经商、搞发明创造等都认为是有价值的,医生、律师等职业被认为是最好的职业。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2.道德标准的差异。
      中国一直处于封建农耕时期,商品经济、科学不发达,处理人际关系是生活中头等大事,礼仪规范高于一切,“重义轻利”被视为高风亮节,品德高尚。西方则比较注重实利和功效,善于算经济账。
      3.思维模式的差异。
      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表现出直觉整体性,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而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西方人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是如何发展变化等,他们爱在仪器和实验中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1.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改革频频,但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仍然放在了语言知识的教授上,纵使涉及到学生交际能力的培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互联网,使枯燥的学习情景化,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外教资源及社会上的诸如英语角等,将学生置于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深印象,巩固所学跨文化知识。
      2.把握词汇、习语、成语的文化涵义。
      和中文词汇一样,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代表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有如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如果学生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很难得出正确的解释。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加大阅读量,从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增进对词的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行为之外的所有的交际行为,它同语言表达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注意到中西方非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例如:中国人喜欢请客人坐下,他们认为让客人站着不礼貌。因此在请人时,会说:“请到我家来坐坐。”西方人由于有喜欢站着办事的习惯,邀请人时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说“请到我家坐坐”,而是用“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use?”(请到我家来好吗?)从而回避坐和站的问题。在很多场合,西方人对“站”有一种偏爱,他们有时站着开会,站着吃饭,站着聊天……又如中国人为了表示礼貌、尊敬往往避免一直直视对方,习惯于目光下垂,尤其在长者或上级面前有这种表现。而在交往过程中,英语国家的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英美人在作讲演时,常常用目光巡视听众,听众往往以目光相迎,表示他们一直在全神贯注地听讲。中国人在演讲的时候,时常埋头看讲稿,照本宣科,而不抬头看听众,西方听众会认为演讲者对听众冷漠,不尊重他人。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要认真收集、归纳、整理非语言交际材料。这里的非语言交际材料不仅包括课本、电视、报纸等传媒中出现的内容,还包括日常交际中碰到的真实例子。收集材料后归类并找出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系统、快捷地熟悉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参考文献:
      [1]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53-154.
      [2]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第8卷,第6期:121-123.
      [3]LarryA.Samovar.RichardE.PorterandLisaA.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对外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推荐访问:文化差异 找出 交际能力 提高英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