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略论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

    时间:2018-12-25 03:25: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一模式既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不仅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现实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前苏联模式 合理性 局限性 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后人所称的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前苏联模式。这一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前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可观的历史成就,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一、前苏联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从今天的认识水平和历史环境出发来加以判断,很可能会对前苏联模式加以全盘否定。因此,我们必须从前苏联当时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历史条件来分析、评价前苏联模式,认识到前苏联模式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
      首先,它是前苏联当时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看到,前苏联模式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当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当时前苏联国际处境险恶,包围前苏联的帝国主义国家磨刀霍霍,准备武力干涉前苏联;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文化较落后的基础上,而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前苏联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在国内要加紧经济建设又面临帝国主义战争威胁的形势下,前苏联只有选择以高度集权、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全力以赴地应对战争威胁。
      其次,它反映了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道路的一般规律。落后国家的工业化不像西方先进国家那样,工业化因素已经在社会内部孕育成熟,因而是自下而上、由社会推动的。它是在推翻殖民统治、建立民主国家之后,为巩固政治上的独立,作为国家的自觉行为,由上而下开展的,因而国家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同时,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落后生产力也需要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即需要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促进资金积累、防止国际资本转嫁经济危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就决定了落后国家是通过集中的道路实现工业化的,而且越是工业化初期阶段,集中的程度越高。
      再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反面说明了一定的集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曾经经历过没有国家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介入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二战后,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
      以上三点说明,前苏联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由于前苏联模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渐暴露出其弊端,
      就否定其当时存在的合理性,它是当时前苏联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二、前苏联模式的局限性
      
      前苏联模式并不是理想模式,其局限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充分暴露出来,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许多危害和灾难性的后果,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上,前苏联模式中高度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容易导致独裁和专制。在列宁时期,通过民主集中制的方法,选拔了各级领导干部,建立了各级管理机构。为了防止各级领导的腐败和专权,列宁设立了监察委员会。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建立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模式,防止腐败和专权的监察委员会的权限日益缩小,到1934年苏共十七大以后,党的监察机构置于同级党委的领导之下,其防止腐败和专权的功能完全丧失。全国的政治权力集中于中央,甚至只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这就大大削弱了党和苏维埃的选举制与监督制,造成政治生活民主太少。选举在党的严密控制下几乎徒具形式,真正敢讲真话、有独立见解的干部难以被群众选出来。这种官僚主义、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损害了党内民主,限制了人民民主,压抑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各种政治错误、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2.经济上,前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严重挫伤了地方和生产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总体效益较差。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后,社会的生产资料已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代表国家的各个部门所有,任何国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不是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而定,而是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计划而已,地方、企业和生产者完全失去了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以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和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完全不适应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只能维持在贫穷的水平上。实际上,贫穷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是建立在富裕的基础之上,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正如邓小平所说:“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
      3.思想文化上,前苏联模式违背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规律,用政治和行政的方法管理科学技术和文化工作,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健康、全面的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不同于政治、经济和军事,它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按照它们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列宁早就看到科技文化事业的这一特征,他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文化任务不能像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解决得那样迅速。……在危机尖锐化时期,几个星期就可以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在战争中几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在这样短的时期要取得文化上的胜利是不可能的。”[2]斯大林时期,完全背弃了列宁正确的主张,用政治和行政的方法粗暴干预科技文化的发展,不仅否定了生物遗传学、社会生物学、社会学等新学科,而且直接介入某些学科的争论,破坏了科技文化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使前苏联的科学技术完全无法接受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洗礼。前苏联科技文化的落后也就不可避免了。
      4.对外关系上存在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前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前苏联模式的弊端,反映在对外关系中就是搞世界革命、大党主义、大国主义,这导致前苏联最终走上霸权主义道路。为了搞世界革命,为了说明世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斯大林提出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认为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在全世界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遥远的事情,并把对待前苏联的态度看成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试金石。尤其是二战结束后,前苏联要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同美国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与争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前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反映。
      
      三、前苏联模式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赞成把自己的理论当成教条,而是一再强调要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制定无产阶级的方针、策略。在他们看来,“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他们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反复阐明这样一个思想,即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应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在领导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指出:只要各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还存在,各国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就不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而是要求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时,对之稍加改变,使之适应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人们曾一度把高度集中的前苏联模式当成是社会主义唯一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曲解,遭受挫折是必然的。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在于,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能够正确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我们党走过了一段弯路后,邓小平既充分地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他晚年的错误,使我们既坚持了真理,又修正了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而前苏联共产党直到垮台也没能认清,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袭过来的前苏联模式中,哪些是正确的,是应该继续坚持的,哪些是错误的和过时的,是应该加以修正和改革的。
      2.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行理论和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形成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理论和体制。这样的理论和体制形成以后,绝不能一劳永逸,而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对其进行适时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内条件天天在发生变化。而具体的理论和体制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如果不随实践发展相应变化,就会落后于实践,失去它应有的作用。任何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建设的具体理论及具体体制,都应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创新。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彻底突破前苏联模式,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具体体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仍要不懈地努力,根据实践变化进行理论和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12页.
      [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60页.

    推荐访问:略论 前苏联 模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