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语用学教程》评介 新编语用学教程答案

    时间:2018-12-23 19:44: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索振羽的《语用学教程》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系列之一,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语用学教程》是为数不多的汉语界人士撰写的语用学教材之一。正是因为它是一本由汉语界人士撰写的教程,它才在语用学本土化尝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语用学教程》索振羽 语用学
      
      一、引言
      
      语用学(Pragmatics)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西方学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语言学新学科。因此,我们的语用学专著多由外语界的学者撰写,比如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钱冠连的《汉语文化语用学》、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理论及应用》、熊学亮的《认知语用学》等等。为了不让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专美,索振羽先生尝试着把语用学本土化,用汉语撰写了《语用学教程》。
      在绪论中,作者表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本书的基本内容。从第二部分开始,作者探讨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二、语境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这个定义指明:(1)我们研究的是运用自然语言(不是人工语言)进行的言语交际;(2)言语交际有成效地进行,必须依赖言语环境。基于此,作者认为语境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上下文语境,(2)情景语境,(3)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在概述国外语境研究时,作者提到了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弗思(John Rupert Firth)、韩礼德(M.A.K.Halliday)、海姆斯(D. Hymes)和莱昂斯(J. Lyons),并特别引述了莱昂斯在论述话语的合适性时归纳出的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的知识。
      “语境”部分探讨了四个问题:(1)研究语境的重要性。(2)国外语境研究。(3)语境的界定及研究内容。(4)研究语境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指示词语
      
      “指示词语”讨论了三个问题:(1)指示词语的语用含义;(2)指示词语的不同用法;(3)指示词语的分类。
      指示词语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它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语言结构和语境的关系。
      书中介绍了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前者分为身势用法和象征用法,后者分为照应用法和非照应用法。
      指示词语分为五类:(1)人称指示,(2)时间指示,(3)地点指示,(4)语篇指示,(5)社交指示。其中,前三种典型,而且普遍。
      
      四、会话含义
      
      因为“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所以这一部分篇幅较长。编著者在介绍了格赖斯(Grice,1975)的会话含义理论和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得体原则”。
      语用学是在言语交际的总框架中研究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因此,“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所谓“合作原则”就是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所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它有四条准则:量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质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相关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和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索先生在介绍格赖斯总结出的四种可能不遵守这些准则的情况时,很自然地引出了下一个话题――“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分为一般性会话含义和特殊性会话含义。在讨论了会话含义的推导之后,编著者介绍了会话含义的五大特征: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可推导性、非规约性和不确定性。
      会话含义理论完成了从意义到含义的过渡,产生了“语用推理”这种新的推理形式,对语言学和逻辑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一理论尚不完备。于是索先生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五、预设
      
      “预设”是语言哲学研究的课题之一,语言学界对它的关注是从研究语义关系开始的。在区分了“预设”和“蕴涵”这两种语义关系之后,书中举例介绍了十三种预设触发语。
      最后,书中讨论了自然语言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预设: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通过分析预设的可取消性和投射问题的复杂性,书中得出结论:关于预设的语义理论是难以成立的。
      在介绍语用预设理论时,书中提到了两种正规模式。第一种模式由卡图南和彼得斯(Karttunen and Peters,1975)提出,它用蒙太古语法的框架来表达。第二种模式由盖兹达(Gazdar,1979)提出:处理投射问题的复杂方式能处理语境造成的可取消性。它假定预设属于语义的非真值条件方面。
      
      六、言语行为
      
      奥斯汀(Austin,1975)的“言有所为理论”着手推翻认为真值条件(truth conditions)是语言理解的中心这一语言观点(Levinson,1983:228)。本书历时地介绍了奥斯汀的施为句理论。起初,奥斯汀把施为句看作专门一类具有特殊的句法特性和语用功能的句子,后来则把它们看作一种一般类型的施为话语,包括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起初是施为句和叙述句的二分(对立),后来则变为关于各种施为句和叙述句的施事行为的一种一般理论。
      后来,奥斯汀放弃了施事句和叙述句相对立的二分理论,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尽管奥斯汀分出了三种言语行为:叙事行为、施事行为和成事行为,但是他最关注的还是施事行为。因此,奥斯汀花了很大气力把施事行为的话语按语力分为五类:裁决型、行使型、承诺型、行为型和阐释型。
      奥斯汀的功绩是开辟了一条从行为角度研究语言使用的新道路。
      塞尔(Searle,1979)继承、修正和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他主张把言语行为分为四类:发话行为、命题行为、施事行为和成事行为。他还认为,言语交际属于人类行为科学的一部分,言语行为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特点并受规则的制约。塞尔区分两种规则:制约规则和构成规则,然后说明言语交际应遵守的是后者。而他找出构成规则的方法是:先确定成功地、完满地实施某一施事行为(例如“许诺”)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然而再从这些条件中抽取出有关“语力显示手段”。
      塞尔在批评奥斯汀的基础上,以施事行为目的、适切方向、所表达的心理状态为标准,把施事行为(而不是施事动词)分为五类: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表态行为和宣告行为。
      作为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杰出后继人,塞尔修正了奥斯汀理论中的失误,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言语交际应遵守的构成规则和在言语交际中起重要作用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行为理论跟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结合起来,这无疑增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解释力。
      
      七、会话结构
      
      列文森明确指出:“语用结构的各个方面都是以运用中的会话为中心组织起来的。”(Levinson,1983:284)
      本部分讨论了会话结构必须研究的几个问题:轮流说话、相邻对、修正机制、预示序列和总体结构。正确把握这些以经验为基础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会话构成的规律,解释自然会话的连贯性,进而准确理解话语意义。正如列文森所言:“研究会话结构的正确方法是经验的方法。”(Levinson,1983:285)
      
      八、结束语
      
      索先生厚积薄发、高屋建瓴,既能够让初学者――甚至门外汉――大致了解和领会语用学的精髓,又为专业人士指明了进一步探究的大致方向。
      众所周知,语用学具有深刻的哲学背景,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本书切合实际,不尚空谈,所有理论和原则,都附有大量佐证,完全建立在经验基础上,充分反映了以观察为依据的语用学研究新趋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索先生提出和论证了“得体原则”。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语用学家的那种强烈的创新冲动,同时也预感到了语用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已经为期不远了。
      当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语用学还有许多尚有争议和问题。这难免给教程编写工作带来无所适从的困惑。在观点和材料的取舍上,本来就有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且,作者所申明的观点也有值得商榷的余地。对此,笔者将另文探讨。
      
      参考文献:
      [1] 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ed.;J.O.Urmsom and Marina Sbisà,Clarendon Press:Oxford.1975.
      [2] Gazdar,G. Pragmatics: Implicature, Presupposition and Logical Form,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79.
      [3] 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P. Cole & J. Morgan(eds.). Syntax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4] Karttunen,L. & Peters S.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A] .In Oh & Dinneen (eds) Syntax and Semrantics ...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5] Levinson,S.C.Pragma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6] Searle,J.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资助项目(D200652);广东海洋大学资助课题(0512162)。

    推荐访问:评介 教程 语用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