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儿童情绪的获得述评_情绪智力研究述评

    时间:2018-12-23 19:49: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情绪智力概念提出后,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近10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结构的发展、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指出最近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 结构 研究进展
      
      许多研究者认为智力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具有极为重要作用,并由此提出了多种复杂的智力结构模型,从而将智力理论的研究推向一个高峰。后来心理学家考虑到在日常生活中在认知因素以外还有非认知的因素参与活动,并认识到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Gardner1983年在其多元智力理论中就提出七种智力,其中个人内部智力(intrapsychic intelligence)和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开始包括了情绪方面的能力。1990年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Mayer第一次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并创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理论。1995年美国心理博士Goleman发表著作《情绪智力》成为畅销书目,更是将这一概念推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1.情绪智力概念与结构的研究
      
      情绪智力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对于它的概念和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近年来对于这种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论:Salovey和Mayer的情绪智力理论、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和Baron的情绪智力理论。
      1.1Salovey和Mayer1990年的情绪智力理论
      Salovey和Mayer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个人监控自己和他人情感和情绪,可以将这些情感、情绪加以区分,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他的思考和行动的一种能力。同时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等级模型(Abraham,1999)。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一个伞状的概念,它包含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适应性成分――情绪的评价和表达、情绪调节和利用情绪知识解决问题。情绪的评价和表达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评价、表达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评价。情绪调节是指管理和改变自己和他人情绪强度和方向的能力。情绪使用是指对情绪的理解并使用这些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它包括使用情绪来指导个人对外部世界重要方面的注意、发展创造性的和灵活的看法、维持朝向目标的动机等等。
      1.2 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
      Goleman1995年在专著《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他将情绪智力划分为五个重要的成分: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Kemper,1999)。把这几种成分按内外性和功能性两个维度进行归类。内外性指情绪智力是针对自身还是他人,功能性包括意识和调控,那么每种成分都能在这两个维度中找到位置。此时的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成就的作用比智力的作用要更大,并且可以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提高。与Salovey和Mayer的理论相比,他的情绪智力结构中出现了自我激励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看似是不同的成分,但从其本质上来说,它们与利用情绪解决问题的内涵是一致的,只是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1.3 Salovey和Mayer1997年的情绪智力理论
      1997年Sal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的模型又作了修正,更为关注情绪智力中认知的成分,并将情绪智力用智力和情绪成长的潜能等术语来表述。Salovey和Mayer将利用情绪知识解决问题分为两个成分:对情绪知识的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来帮助思维。因此最后确立了情绪智力的四种成分(Caruso,Mayer,,Salovey,2002),分别是情绪的觉知、评价和表达,用情绪推进思维,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知识以及对情绪周全地调节。他们认为这四种成分是逐步发展的,层次由低到高,对情绪的感知、评价和表达被认为是最为基础的过程,而对情绪地周全调节需要最复杂的处理加工;并且每个分支都和它的阶段或能力水平相联系,个体按连续的顺序进行掌握。
      1.4 Bar-On的情绪智力理论
      Bar-On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的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他的定义注重情绪智力的功能,将情绪智力与应付环境的个人和人际能力联结起来,情绪智力的内容因此得到进一步扩大。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
      他的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由五个维度构成,五维度为:个人内部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成分、压力管理成分和一般心境成分(徐小燕,2002)。Bar-On基于对情绪智力内容的分析,认为能力强的、成功的和情绪健康的个体是情绪智力高的人,并且情绪智力可以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发展,还可以通过训练和矫正等措施使之得到改善和提高。
      
      2.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情绪智力概念提出后,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广泛展开。这些研究最初遵循传统的智力研究模式,对情绪智力与个体的学业、工作成就的关系进行探讨。后来更多研究者将目光逐渐转向情绪智力与个体最为基本的适应功能的关系上,得出了一些确信的结论,它们对教育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2.1情绪智力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
      情绪智力的研究者用情绪智力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对情绪智力与个体成绩的关系作了探讨。Petrides和Frederckson等人(2004)对650名学生进行了情绪智力、智力与他们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情绪智力在对数学成绩的回归中没有显著的效应,IQ在其预测中是一个独立的预测源,在对科学成绩的回归中也发现同样的结论。但是研究同时发现,情绪智力在IQ对成绩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同是低IQ组的个体中,高情绪智力个体的成绩要明显好于低情绪智力的个体。Parker(2004)对情绪智力和学生的专业成功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当使用总体样本来考察两者关系时,情绪智力的总分是专业成功较差的一个预测源。然而在Parker(2004)的另一项研究中,采用Bar-On情绪智力问卷进行情绪智力和成绩的关系分析,发现学业上的成功与情绪智力下的几个维度有很高的相关,并对影响关系进行了验证。
      2.2情绪智力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情绪智力的内涵中包括了个体对自己内部状态的觉知以及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因此,后来情绪智力研究的思路不仅仅在于情绪智力对学生成绩指标的影响上,一些学者对情绪智力与个体的适应与心理健康作了研究。
      Ciarrochi和Deane等人(2002)对情绪智力、压力和心理健康三者的关系做了研究。他们使用Schutte的SEI问卷评价个体的情绪智力,同时从负性生活事件和生活烦恼对大学生的生活压力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生活烦恼与情绪智力中的情绪知觉和处理他人情绪能力在预测抑郁、无助感和自杀想法时有交互作用。情绪知觉高的个体在生活烦恼中容易受到压力影响,有更多的心理不健康症状;有较高的处理他人情绪能力的人在面对压力时有更少的自杀想法。
      Salovey和Stroud等人(2002)通过对个体施加实验情境下的应激来考察情绪智力与压力反应和身体症状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对自己区分和调整情绪能力的知觉同低水平的症状报告相关,有更少的社交焦虑和抑郁;而认为自己有较高的情绪区分和调整能力的个体对人际关系有更多满意。我国学者王才康(2002)也对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做了探讨,结果发现情绪智力和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情绪智力分数高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相对较少,平时有更好的心境。
      Schutte和Malouff(2001)对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的联系进行研究,结果得出与以上相似的结论,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在移情能力、社交能力、与同伴的合作、亲密和友爱关系上得分也更高。
      由于情绪智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尽管相关的研究不是很多,但是这些研究几乎形成了一致的结论:情绪智力对于个体的学业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
      
      3.当前情绪智力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情绪智力的研究在近10年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情绪智力的不同理解决定了情绪智力的测量和研究呈多元化发展(李国瑞,何小蕾,2003),使情绪智力的研究逐渐科学化,并且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然而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情绪智力的结构问题存在争议。我们从几种不同的情绪智力理论中可以看到,不同学者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怎样恰当地定义情绪智力以及规定其内涵没有定论。Salovey和Mayer第一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的本意在于概括人们对情绪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然而由于情绪智力概念与社会智力等概念有着莫大的渊源,以至后来的学者在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上容易出现混淆。例如Goleman和Bar-On的理论都让情绪智力的内涵过于扩大,不仅将社会智力的内涵纳入情绪智力之中,甚至将许多人格特征也罗列于情绪智力的范畴之下,冠以智力之名,导致智力概念被扩大到一个难以接受的范围。针对这一批评,有些学者提出对于情绪智力的研究应该重回科学之路,因此就需要对情绪智力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界定。“Sternberg也认为Salovey和Mayer的情绪智力结构似乎更合理、更有说服力”(许远理,郭德俊,2004)。以后的情绪智力研究要消除混乱的局面,需要以Salovey和Mayer的理论为基础,来探讨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结构问题。
      其次,情绪智力的测量方法有待改进。对情绪智力的测量主要基于对情绪智力不同特点来考虑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智力既然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应该使用问题解决练习进行测量,看被试在这些任务中最好成绩是多少,从而判断个体的情绪智力情况。而另有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情绪智力也是个体处理情绪事务的行为倾向和特点,应该使用自我报告问卷的方式,让被试报告自己日常情境下的反应方式来进行测量。由此就出现两种不同倾向的情绪智力测量方式:特征情绪智力模式(如SEI和EQ-i)和能力情绪智力模式(最初被称为信息加工情绪智力模式,如MEIS和MSCEIT)。两种测量的模式各有优劣,如何整合两种模式进行更全面的测量应该是研究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情绪智力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如前所述,由于情绪智力研究是近10年出现的新课题,再加上情绪智力结构问题不够明确,使得情绪智力本身的研究还有待完善。而长期以来人们专注于情绪智力认知功能思考,使得有关情绪智力相关的研究更是显得单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尽人意。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深一步地研究,为整个情绪智力的研究领域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Abraham,R.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organizations:a conceptulization.Genetic,Social &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1999.125,(5):209-225.
      [2]Caruso,D.R.,Mayer,J.D.,Salovey,P. Relation of an Ability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o 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2.79,(2):306-320.
      [3]Ciarrochi,J.V.,Deane,F. P. & Wislon,C. j. Adolescents who need help the most are the least likely to seek i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low intention to seek help.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2002.30,(2):233-246.
      [4]Kemper. EQ vs.IQ,Communication World,1999.16,(9):15-20.
      [5]Petrides,K.V.,Frederickson Norah,Furnham Adrian The role of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eviant behavior at school.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6:277-293.
      [6]Parker,D.A,Creque. R. E.,et al,Academic achievement in high school:doe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atte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7:1321-1330.
      [7]Parker,D.A.,Summerfeldt,L.J.,et al.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success:examining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univers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6:163-172.
      [8]Salovey,P. Stroud,L.R.,Woolery,A.et al.,Perceiv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stress reactivity,and symptom reports:further explorations using the Trait Meta-Mood Scale. Psychology and Health,2002.17,(5):611-627.
      [9]Schutte,N.S.,Malouff,J.M.,& Coston,T.D.,et 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The Journal Social Psychology,2001.141,(4):523-536.
      [10]李国瑞,何小蕾.情绪智力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心理科学,2003.26.5.
      [11]王才康.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
      [12]许远理,郭德俊.浅谈情绪智力与人工智能中的感情计算.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
      [13]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77-82.

    推荐访问:述评 智力 情绪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