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与经验论析

    时间:2021-07-11 12:01: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60多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和批判性与引领性统一等基本特征,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大众化的整合力;二是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增强大众化的认同力;三是推进理论通俗化,增强大众化的吸引力;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大众化的感染力。
      关键词: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2-0047-04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始终重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进程为依据,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党已经由革命党变成了领导人民长期执掌政权的执政党,这就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重要政治前提。从总体上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八大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面临的中心任务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以《共同纲领》为内容的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宣传教育。到1950年,就变成以恢复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各项社会改革和抗美援朝为内容的宣传教育。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纲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高潮,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以及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方针政策等问题。通过这场深刻的思想教育运动,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了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信心。还成立了人民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专门负责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编译和出版。全国还以《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的正式出版为契机,兴起了一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高潮。从对象来分析,当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全党性的,也是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的学习活动。正如毛泽东指出“所有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改造。我说的所有人,我们这些人也在内。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1]271当然,这个时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如毛泽东后来指出:“过去的思想改造是必要的,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在做法上有些粗糙,伤了一些人,这是不好的。这个缺点,今后必须避免”[1]226。
      (二)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
      这十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题和主线是十分鲜明的,主要就是围绕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展开的。目的在于解决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教育问题。当时,对于社会主义认识问题,最主要就是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上。1956年党的八大正确地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确定要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群众,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批判,改造旧的思想意识。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以学习这个讲话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持续的社会主义认识和教育运动。同时,还进行了关于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教育;提高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认识的宣传教育活动;1963年到1966年还进行了以“四清”和“五反”为内容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成就,还表现在教育部制定并公布了《高教六十条》,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就是要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挫折和巨大损失。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曲折中前进。这个时期大众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进行学习和宣传,一切都要强调“抓革命,促生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式的理解;有的从主观主义的思想原则出发,任意肢解马克思主义,把一些本来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强加在马克思主义下面;“僵化”、“泛化”、“庸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及其毛泽东思想,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倾向。这些给党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但是,也要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悲惨的十年,但这时期也并非只是一团漆黑。”[2]毛泽东在制定和纠正一些具体措施中,也多次强调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通过对林彪和陈伯达之流鼓吹的“天才论”的批判,引导人们树立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反对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1976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如何破除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式理解?如何让广大群众分清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歪曲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加快扭转人们思想混乱的局面?是“文革”结束后,党在思想理论方面面临的迫切问题。此时,有的领导人继续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论断。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从而揭开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序幕。通过这次大讨论,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邓小平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指出是“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3]143随后,党中央又通过宣传学习《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决了群众对党的历史的认识,进一步澄清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认识。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在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活动。

    推荐访问:经验论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 成立以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