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对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政治性归因分析

    时间:2021-06-23 20:03: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成因探索中,“泛政治化”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政冶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无论是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还是内容体系来看,充分体现政治性要求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内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显示,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失误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弱化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困境,创新发展。必须吸取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把政治性放在首要的地位,才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走向误区,提高思想政治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政冶,性归因;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37-04
      
      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衰微,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和抵触,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差等状况,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困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成因及如何走出困境,学界进行了诸多研究,虽不乏理论上的真知灼见和实践上有操作意义的对策,但也存在一些偏颇和误区。“泛政治化”就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此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泛政治化”,“泛政治化”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单一政治标准去剪裁丰富多样的人性,以政治工具性的价值思维遮蔽了人的生活世界,等等。本文认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于“泛政治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性的忽视,有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倾向,因此,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必须加以澄清。
      
      一、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凸显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社会活动自阶级产生以来就客观存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社会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需要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和利益的主要思想武器,承载着重要的政治任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作为一种绝对政治性的实践出现的,并明显地服务于政治统治”,思想政治教育鲜明政治烙印的内涵在于它“灌输”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表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种统治阶级的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传播并普及着特定阶级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行为,达成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合法性认识,并起到认同和维护的作用。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说,或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政治性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属性,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充分表达统治阶级的政治诉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其次,从个体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主要是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化已经演变成了以政治社会化为核心的社会化过程,即通过学习,获得社会既定的政治文化,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事实上,阶级、国家的产生,不但使得人的政治社会化成为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此时的政治化可以等同于社会化”。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即为维系和延续本阶级的统治培养接班人;另一方面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因为个体在阶级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摆脱政治关系的制约,因而必须学习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按照一定的政治文化模式行事,才能顺利实现自身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培养不是全方位的,而是紧紧围绕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来进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高度的政治性,把培养个体的政治品质放在首要的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是“生命线”,起着总揽和统摄的作用。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等,政治性要求都必然贯穿于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处于核心层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最为集中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内容,并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任何一部分,如果不体现政治性,没有政治导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要求,就是抽象的、空洞的,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述本质属性、功能和内涵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承担的政治责任内、在其实施教育应及的范围内,引领人的精神世界,关照人的政治生活,塑造人的政治品格,本身就是对丰富人性中最重要的人性——政治性的重视,也是对人的最重要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重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主流政治文化也必然辐射到社会和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引导、规范和制约等作用。因此,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在各方面凸显政治性是其本质的要求,理论和实践上都无所谓“泛化”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诘难,对思想政治教育远离现实生活、培养政治“单面人”的指责,实则是试图把政治生活从社会生活的有机整体中孤立出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强调的政治性设定一个疆界,似乎越出这个界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产生负面作用。事实上,这个界线是不存在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有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涉及的、完全非政治化的领域。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或显性、或隐性的政治影响却普遍存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最具政治色彩的教育都远离政治,不多方面突出政治要求,无法想象还有什么别的教育能承担这个任务。
      
      二、历史经验证明,忽略政治性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失误
      
      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八·九”政治风波后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进一步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具体又在哪里?答案很明确,主要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弱化。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年,人们的思想意识混乱而复杂,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的引导。但是,面对“文革”遗留的“左”的、“假、大、空”的政治思维,面对西方自由思潮泛滥所兴起的“存在主义热”、“唯意志主义热”、“泛性主义热”,面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多党制、三权分立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和批判,甚至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怀疑党的领导,鼓吹全盘西化的错误政治倾向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声音。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性上的不坚定与软弱退让,造成了人们思想认识的极大混乱,20世纪80年代出现多次学潮和“八·九”政治动乱的爆发,其重要原因正在于

    推荐访问:政治性 归因 政治教育 困境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