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浅谈中职学生厌学情绪及其对策]中职学生的情绪特点

    时间:2019-05-03 03:20: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职生旷课、早退、迟到等逃学现象相当普遍,厌学情绪突出,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造成了中职教育难度大,学生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局面。文章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37-3
      
      中职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通常其表现是心理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消极对付甚至抗拒学习,行为上被动应付或逃避学习。对于中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中职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其厌学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树立信心,学好知识和技能,掌握谋生的本领,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每一位中职院校教师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中职生厌学的现象分析
      1.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1.1.1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人们认为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没有考取普高的学生其,家长不惜血本让孩子送入普高就读,也不愿让孩子报读学费低廉,一年能享受1500元国家助学金的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客观上造成中职生的大量流失。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认为,中职校成为了“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家庭条件差”的“三差”学生的无奈选择。
      1.1.2 就业形势的压力。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标准倾向于高文凭、高学历,给中职生就业带来冲击。一部分中职生感觉就业无望,读书无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1.1.3 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
      潮冲击着中职生的心灵,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取
      向出现偏差,产生了一种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的现象。
      1.1.4 不良媒体的诱导。随着互联网和其他各种媒体的迅猛发展,学生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多,而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对成长中的中职生产生正负两种不同影响。从正面看,学生可以从多种媒体快捷地学到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如“色情文学”、“暴力游戏”,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和危害极大,有些学生迷恋或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自然没有了学习的心思。
      1.2 家庭教育失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生活状况及方式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信仰、观念、生活习惯的形成与父母密不可分。
      1.2.1 目前的中职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隔代教育,可能过于溺爱,渐渐让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厌学情绪。
      1.2.2 部分来自城市的孩子,其父母平时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对子女的学习关心不够,对孩子上职业学校感觉失望,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要出什么事,顺顺利利地毕业找个工作就心满意足了。这极大助长了孩子得过且过的错误观念。整天无所事事,混时度日。
      1.2.3 有的家庭,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学生感到自卑、压抑,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1.2.4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
      1.3 学校教育方式存在弊端
      当前,中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现行中职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联。
      1.3.1 学校课程设置及考核方法不适应教学要求。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考核方法仍然是沿袭传统的方法。重理论学习,重期末考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繁杂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发展为只要“混”个文凭就行。
      1.3.2 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教学都是遵循“先把头脑搞通,然后双手去做”这一教学脉络。即凡是新内容学习,必从基本概念、原理入手,在讲解完系统知识后,再进入实践、实习阶段。然而,职业教育是专门教育,其知识建立在专门的职业背景上。由于学生远离职业环境,对专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一开始就在课堂中接受抽象的文字符号的学习,往往不知学习内容所指何物,难以形成关于学习对象清晰、完整、立体的表象。面对“高深莫测”的教科书,许多学生既听不懂,也学不会,久而久之就会畏缩不前,知难而退。一些教学内容过时陈旧,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特别是当前开设的一些课程,内容过深,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有的连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按现行高中段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想学也学不进,上课只能发呆或睡觉。分层教学、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由于种种原因,在中职学校还没完全推行,理论课教学比例大于实训课,学生实训操作时间不足。因而对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动力。
      1.3.3 教师的主导性发挥不佳。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不存在升学考核和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将知识灌输下去,对效果的评估比重不大,自然导致教法的平庸和落后。在研究中,教育专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年龄的增长与学习的欲望成反比。确实,在学龄前儿童身上不存在厌学现象,年幼儿童个个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学习一切东西,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进入学校以后,却出现了随着年级一级级的升高,学习的热情逐级减退,越来越排斥学习的现象。
      1.4 学生自身的原因   1.4.1 思想准备不足。大多数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成绩赶不上,对学习有抵触情绪,认为上中职可以比较轻松地学一门实用技术,找到一个理想工作。然而进入中职后发现学习内容并不轻松,有不少知识难以掌握。于是,越不懂,越不想学;越不想学,越不懂,厌学情绪自然形成。
      1.4.2 成败归因不正确。笔者与许多中职生交谈时,发现大多数同学将成绩不好归因于基础太差,现在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学好。由于错误的归因,就会出现如下连锁反应:学习困难→脑子笨或老师差→学不懂→失去努力信心考试不好→运气差或题太难→无所谓→缺乏努力期望。
      1.4.3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大多数中职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缺少必要的自控能力。比如有的学生谈到,静下心的时候知道要好好学习,知道家长、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是一份好心,只是有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上课时总是静不下心来,认真听课,人似乎处于恍惚状态。
      1.4.4 逆反心理强烈。中职生大多数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或亲戚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1.4.5 人生态度比较消极,目标不明确。中职学生一般被列入“后进生”行列,因此,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多数比较消极,人生目标、理想不是很明确。少数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对一个人的发展不一定有重要影响,或根本不重要,学习在他们看来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对于学习的目的,有的学生理解为考试获得高分,有的学生理解为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实际上是对学习目的认识的片面化、狭隘化。这种对于知识价值的漠视和对学习作用的片面认识,是酿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造成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一个根源。
      2 解决中职生厌学症情绪的对策
      解决学生厌学产生情绪,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转变社会观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努力改善中职生的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制,使学生既要掌握好专项技能,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机会。
      2.2 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
      2.3 学校方面
      2.3.1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2.3.2 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和内容。传统课程设置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大、齐、全,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学生难学。因此,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教学课程及内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过深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应予以删除。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与就业市场需求开发相关内容,增加生产一线应用知识和技术,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关专业学习。培养以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此外应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多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2.3.3 改变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有经常性成功体验。因此,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以“技能+操行”方法考学生,根据中职特点,理论教学考核可实行闭卷与开卷结合,笔试与口试兼用形式。通常在每一技能课题(或分课题)操作完毕后,都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出适当评价。专业技能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让不同难度的问题、习题,由不同层次学生解答,最大限度内使各种层次学生有参与机会。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技能赛、开展各种知识问题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尝试学有所成的感觉。
      2.3.4 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赏识学生的基础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应尽量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事实证明,学生的行为一旦受到肯定,就会处处自觉维护。经常赏识他们,学生就会变得自信、自尊,就会变得上进、自强,就会变得积极向上,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甚至超越自己。
      2.3.5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在学习之余,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如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甚至宿舍文化、内务方面的各种比赛,充实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社交能力,深化他们对学校的感情。
      2.3.6 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把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作为教改的重要一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用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取而代之。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的提高,还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不良心理随时加以疏导和矫正。广大职教教师应本着爱岗敬业、奉献职教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实践、创新,对我们的学生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一定能够在职业教育工作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推荐访问:厌学 浅谈 对策 中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