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初中卷 浅议高考语文高分策略

    时间:2019-04-30 03:2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通过高考试题赋分情况,举例分析阅读在高考试题中的重要性以及阅读的难度和广度,根据分析,制订了高考语文阅读的策略,对高考语文复习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考; 高分;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65-01
      怎样在高考语文中获得高分,是高三语文老师和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每当复习备考进入到关键时刻,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高效至关重要。根据高考试题和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抓住阅读教学环节的复习工作,是获得高考语文高分的关键所在。
      一、从高考阅读试题占分权重看高考阅读复习的重要性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二),阅读试题分别是二、三、四、五,加上阅读材料写作文,共计108分,高考总分是150分,阅读试题占语文总分的72%。由此可知,阅读教学与复习何等重要。
      高考语文试题分别做出这样的要求: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七、(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以上要求可以看出,阅读试题对学生阅读能力考察的力度十分大,阅读试题也把阅读范围的轮廓画出来了,作为教师,如果忽视阅读教学复习工作,学生将不会获得好成绩。因此,抓好阅读复习工作,是高分策略的必要手段。
      二、从高考语文阅读命题看阅读复习的深度
      语文阅读试题共有六个小题,其难度与深度,不可忽视,教师和考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做好备考工作。现在以第二题为例,看看阅读试题的深度。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这段摘编自叶朗《说意境》的散文,会把一些考生读糊涂,怎样才能读明白呢?请看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的教诲:
      “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黄宾虹大师给我们的启示是:阅读备考一定要“眼明心清”,用心领受,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只有“张开耳目”,考生才能有效且充分应对扑面而来的句子,才能有效进入文本,体会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个基础上,读者才能进入再创造阶段,才能有效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深切领悟文章深层意蕴,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
      三、从占分权重和试题深度出发,制定高效复习策略
      高考阅读复习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应该占主导地位,师生只要明白这一点,就抓住了高考复习脉搏,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不要相信个别教师的错误论断:“阅读像汪洋大海一样,没有边际,无法下手”。这种错误的观点不值得一驳,只要你是一位优秀船长,你定能带领你的船员到达目的地,不会在汪洋大海里飘泊。我的复习策略有以下几点:一是划分时段,从复习开始到高考前,把时间划分为9个时段,10天为一个周期;二是根据时间周期安排复习内容,内容从大的方面分为古文和白话文。古文只能占两个时段,白话文占七个时段;三是在阅读复习中渗透基础知识;四是亦读亦写,阅读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欣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写作是阅读的深化,所以每读必写;五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到达感知、理解和感悟文本的境界,从而升华为读而思,思而“创”之目的;六是学会精度和速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并能从中抓住相关信息,以供自己做出正确判断。
      按照以上六点,做到循序渐进,紧张有序,扎实有效,使复习工作在计划中进行,在踏实中提升,最终达到省时高效高分的目的。
      语文阅读复习也有其规律性,阅读训练只是手段,寻找规律才是目的。那么如何寻找规律呢?我认为在训练中总结规律,在规律指导下复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分类阅读”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依据文体分类,也可以根据考题分类,但不是单一的复习,两者相互比较,彼此渗透,这样不仅可以把平时训练获取的零碎散乱的印象整合成系统的整体,还可以在获得一般性的认识的同时,发现一些具有特殊性的规律,使阅读复习从浩瀚纷繁中走出,把书读薄,站在书外,高屋建瓴地俯瞰文本。
      一个考生,如果能站在书外,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学过的读过的或是未学过未读过的文本,那么他一定能够准确感知、理解、感悟所读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产生与作者一样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共悲喜,那么他一定能够对试题做出准确判断,获得高分。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社会出版社.
      [2] 高考语文 阅读写作双向提升训练[M].学林出版社.
      [3] 袖珍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推荐访问:高分 高考语文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