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听说读写整合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策略听说读写

    时间:2018-12-27 03:37: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言本是用来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那么作为文言也应无例外。可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误区,有人认为文言文距今久远,不必重视,即使是不得已地教授文言文,也往往是以灌输为主。所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偏向注重字词的讲读和语法的详细分析,难免枯燥。再加上文言本身也与现代的年轻学生过于疏远,自然会使得他们产生陌生感和厌倦感。实际上,老夫子式的教学方式也造成了师生间沟通的障碍。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必须有所改变,这是现实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听说读写整合运用的角度阐述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
      
      一、要去聆听文言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静心倾听古人声音的机会不多,学生听的是教师生硬的教条式的讲解,而不是充满感情的古韵古调的吟读。其实,如果将文言文读活了,是无须苦口婆心地讲枯燥的语法的,学生听得入耳入心,自然会感悟颇深的。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实现的,他举出的例证是有些儿童在第二语言的新环境中生活,常有一段时间保持沉默。他们利用可理解的输入通过听来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力,一旦有了理解能力,他们就开口说话了。[1]
      中国古典美文,尤其是古典诗歌的音韵具有鲜明的象征功能,沈德潜的《说诗啐语》对中国诗歌的以声寄意有着深刻的认识:“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朱子云:‘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2]
      古诗文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借助汉字这一载体,古人留给我们的是活生生的语言材料,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语言。尽管古音的恢复还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即使用今音诵读依然是优美动听的。
      全国各地曾陆续启动经典诵读工程,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出版了成套的诵读教材,而且都配上了诵读磁带和CD。班级中有学生在小学就购买了材料,我偶然得知,在课堂上尝试了一下,名家的朗诵效果果然非同凡响。学生被深深地吸引,这让我更相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借口汉字的“目治性”特点而忽视了文言文的听觉输入,就等于关闭了语言输入的一道大门,难怪学生会心生厌倦。
      有声语言的聆听教学应该进入课堂,如果借鉴英语学习,设置听力训练的单元,通过训练,让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读”书这一途径学习文言,而且可以通过“听”书学习并体验到生动的文言文。古代脍炙人口的经典美文很多,其中人文精神的美和善要用耳去聆听、用心灵去领会、用身体去接触、感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初中生或许不能理解这样的文字,但试想一下,当他假想自己站在滔滔东流去的江河岸上,伴着感伤的流水声,倾听这样沧桑的吟读时,那种感同身受、黯然神伤的人生况味真的会让语言也变得苍白。
      让学生先“听”为快,自然会增加良多趣味。我们的语言本来就具有抑扬顿挫的优势,音韵的和谐优美更不必细述,可利用我们的优势,听者为先。
      
      二、要大胆“说”文言
      
       “说”文言,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对文言文的说解,即传统字词句的讲解;二是指学生对文言文的运用。我们强调的是后者。
      心理学认为:“语言的记忆需要再认和重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提取也是输出。语言的重现也称为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虽然并未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语言学习中的问答、对话、复述、作文等,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重现。”
      传统的文言教学虽也看重对学习效果的验收,但只局限在翻译、背诵和字词的检查,对文言知识和技能的重现以及如何重现很少研究,没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我们主张,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之后可以尝试着“说”文言,活学活用,既要做到有效输入,更要做到创造性输出。
      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对话情景,让学生模仿古代善辩良才,在即时论辩情景中,鼓励学生用文言文积极参与论辩。时不时还可以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人风采,让学生身着古装、口操古音,沉浸在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刚开始时学生也许更多地着意模仿古人,甚至是背“台词”的方式表演。但我相信,待他们慢慢熟悉文言文之后,就可以创造性地发挥了,也就可以真地做到“古为今用”了。 这点是我在观看了本年级学生的英语经典话剧表演之后的感悟,希望可以通过实践证明其可行性。
      
      三、文言文需要倾情诵读
      
      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为旧的模式过于注重书面语言的巩固,即字词句的落实,没有做到语言的现代口语化转换。其实,很多的文言美文至今依然为我们的演讲与口才训练提供着滋养。
      古文的诵读不能仅仅局限在诗词的朗诵,古代优美散文铿锵有力的辩词、和谐匀称的节奏、高低抑扬的语调,无不让人感受到古代人的豪情。
      所以,今天的青少年学子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放声诵读、体验先人的心声,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与古人心灵的沟通,完成穿越时光隧道的亘古对话。教师要做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大胆大声诵读,并亲自作出示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我们现在最欠缺的。要用心、用激情,去体验、去感受古人脉搏的跳动和心灵的絮语,更要用燎亮的歌喉去释放、去传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3]千年经典需要一代一代人的朗朗读书声来传承。
       当然,诵读也要有诵读的技巧,以诗歌诵读为例,诵读时要注意揣摩古人的吟诵情态,抓住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除了对拟声词的频繁运用外,诗文中一般语言的音韵也几乎都具有象征的功能,举凡情景物象、人物情态、情感意蕴,几乎无不从诗歌语言的音韵中投射出来”。
      赵维森在《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这样举例道:如((诗经・小雅・采褂)中的一节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先看“昔”、“今”两个时间副词。“昔”发音时气流从合并的两齿之间向外流出,且带拖延音,与“昔”之过去或历史的悠长历久之义相吻合;“今”由短而清的前鼻音发出,且气流驻留于口腔而不外延,恰似“今”之现在时和短暂的意义。再看“往”、“来”两个动词。“往”发音时口型由曝而微闭再张开,气息随之一拥而出,似门由闭而开,人从屋内走出离去;“来”发音时口型预先张开,舌尖离开上颗而下落,并稍稍往后(回)抽动,恰似将门打开,人从门外走进屋内。再看“杨柳”两个名词。“杨”发音洪亮且用上声,正如杨树高大挺拔的形象;“柳”发音清澈宛转细腻,正如垂柳的柔条细枝。至于“依依”、“霏霏”,前者发音时舌尖紧抵合并的双齿,气息往外流而受阻,只能发出细细的声音,好像互相依恋,不得不离,但感情难舍的情形;后者发音时由上齿抵下唇继而在气息的暴破中抬升,发出虚而飘的声音,正如细雨迷朦、雪花飞扬的情形。这里,不仅“我”往昔离开和今日归来的不同情态、不同的环境气氛、不同的心情,在音韵上获得了奇妙的象征,甚至像时间这样的抽象概念也赋予了恰如其意的音韵特征。[4]
      
      四、坚持用文言写文言
      
      我们强调文言文的创造性口语化转换和输出,决不意味着放弃有创造性的书面语写作,因为这也是同等重要的古文学习途径之一。当然文言文的写作并非对文言文的简单模仿,我们强调的是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应该从最初的模仿写作逐步过渡到独立的、自觉的、有创见的写作。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迅速发现自己文言文学习的不足,以及遣词造句的束手无策和不规范,“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很多同学在写文言作文时的普遍感受。
      我注意到现在每年都举行的古诗文大赛最后一题都是请学生试写一首五言或七言古诗。我也看见过写得相当了得的作品,因此在讲授古诗文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尝试。他们在写作时处处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将现代白话文用语带进文言文,造成文白夹杂,甚至闹出笑话。但有意思的是,学生虽然感觉难度很大,但兴致高涨。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再加上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一定会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努力探索与现代社会接轨的、适合当今学生接受心理的方式方法。能还原则还原,以“复古”的形态,给今天的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源头教学,使得学生先知其然而后悟其所以然。
      文言文的教育绝非简单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它更能培养健康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国民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将听说读写整合运用,引领学生去发现更美丽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414.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发布日期,2001,7.
      [4]赵维森.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推荐访问:文言文 读写 听说 整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