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自查整改 > 正文

    对于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28 13:2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于脱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

     xx 行政村地处淤泥河流域,坐落于 xx 县水源保护地郑家河水库上游,距隆坊镇政府 9.8 公里,行政村下辖北河寨、米家塬、候村、xx、朱家坪组五个村民小组,174 户 682 人,贫困户 17 户 41 人,已脱贫 9户 30 人,其余 8 户 11 人均为兜底保障对象。

     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xx 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落实中央“六个精准”要求,统筹推进“八个一批”脱贫工程,用足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每一户贫困群众,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下一人的总要求,截至 20xx 年底,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 17 户 41 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条收入线及饮水安全的脱贫退出标准,9 户 30 人的产业户全部顺利实现脱贫。贫困户张玉成,不但自己科学管理果园,还积极引导帮助其他村民科学务农,20xx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被评为“市级脱贫之星”。20xx 年遭遇罕见冻害,果园套袋量比往年减少一大半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技术管理,提升果品的质量,20xx 年仍取得人均 6000 元的果业纯收入,再次被评为 xx 县首届农民丰收节的“脱贫之星”。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级共投资 1300 万元,加快了 xx 乡村主干道路、生产路、居民巷道、排水渠等民生基础工程建设推进速度。修通了三条道路,实施了连接五个村民小组的 9.8 公里主干道路翻修工程,朱家坪至普乐寺的生产路硬化工程,xx 村民小组的产业基地内的 1 公里生产路硬化工程;维修 300 米巷道及排水配套工程,建设了 300 平方的文化墙及花园围栏和 xx 小组 38 户村民的卫生改厕工程。贫困村水电路网建设全部到位。

     (三)集体经济稳步壮大。依托村党支部引导,改组三岔口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为 xx 特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产权制度改革点,启动运营三岔口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沉睡资源,保值增值集

     体资产。运用流转土地,种药材、养水产、育果苗、促就业,村域合作社通过两年连续发展中药苍术 110 亩,订单豇豆 50 亩,小龙虾、大闸蟹 12 亩,培育果树优质苗木 20 万株,花田种植 50 亩,中蜂饲养 1200群。为每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分红 2910 元,吸纳村民长期务工 5 人,短期务工 50 人,有力地解决了村里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贫困户彭铜强在村里担任勤杂工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 600 元,在众益养殖专业合作社务工每月收入 1800 元,中蜂养殖年分红 1500 元,湖羊养殖年分红4000 元,低保补助每月 490 元,残疾补贴每月 60 元,年总收入 40900元,每月合计收入 3400 元左右,用他自己的话说,工资可高了,不能乱花,要攒着买房子娶媳妇。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村基层组织建设还不能适应脱贫攻坚发展需要。总体上讲,村支书、村主任文化程度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虽然热情很高、干劲充足,但在产业方向选择和坚持把控上有所欠缺,产业开发全面开花却成效一般。市级部门包村后,县级部门派驻的工作队成员出现等靠思想,工作热情有所减弱。个别村民小组选不出组长,村务瘫痪。整个村里年轻有文化懂技术的人特别缺乏,基层组织补充不上新鲜血液,引领带动作用不强,村子发展后劲不足。

     (二)群众思想观念封闭保守。调查中发现,村民普遍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深怀感恩之心,自我发展意识逐步催生起来。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的机会和途径不多,保守发展、自我发展、稳妥增收成为主导思想。缺乏联合发展、借力发展、抱团发展等开阔的思维和勇气,在“三变”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比较大,影响并制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村集体经济不强。缺乏“造血”功能,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后续工作。村上自有资金有限,融资能力不强,过分依赖政府投资。目前村集体的两个专业合作社,都没有实质性的收入。中蜂养殖对村集体经济贡献少,甚至还要补贴一部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川道村组因土地坡台地多、耕种艰难,把大量的土地实施了退耕还林,现补贴已经过期,收入微不足道。土

     地流转给村集体,发展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和水产养殖刚刚起步,尚在投入阶段,缺人才、缺技术、缺合作企业成为当前最大的发展瓶颈。

     (四)扶贫工作中农村出现了“三个阶层”。第一个是贫困户阶层,虽然有很多利好的政策,但部分贫困户发展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着急,群众不急,处于国家养贫的状态;第二个阶层是一般户,紧邻贫困户,却享受不到国家的任何扶贫政策,处于“羡慕嫉妒恨”的状态,有的甚至恶意搞一些不利于发展的事情,无理由告状、上访时有发生;第三个阶层是富裕户,专注自身发展,致力于家庭建设,但不关心村集体事情,发展在村里,常住在城里,成为农村的“脱产农民”群体。

     (五)农村基层干部负担过重。一是来自各方面的检查过于频繁,省市县镇及部门单位,方方面面的检查应接不暇,哪家来了都很重要,都要求第一书记、村支书、村主任全都在家,放下手头事情,打扫卫生,准备资料、会议室,静静等待(等半天和空等是平常事)。二是繁重琐碎的资料报送工作。第一书记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群,任何一个群里的领导或单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发出要求,限定时间严格标准上报事项,而且一个单位的不同科室就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群里或可发出多次的指令,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书、村主任就像是电脑程序员一样,疲惫机械地完成这些来自各方的指令,死死地绑住了基层干部的思想和手脚。三是村务琐事压力过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项管理工作要求电子化,云平台、小书包、党费、养老保险费缴纳等等都必须在手机上完成,对于大部分都是 50 多岁的党员群体,这些任务都落到了村支书手里,他们都操作不了,乡里乡亲,必须代劳。

     (六)工作方法简单化。扶贫工作开展到现在,重点应该转移到巩固提高上来,更多的是对群众宣传教育引导上,加强扶志扶智。但是各级还是一昧在产业上下功夫,盲目投资,拔高标准,建成很多不适合农村发展的项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脱贫攻坚对策及建议 坚持以精准脱贫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和新

     型城镇化同步推进,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织密织牢产业脱贫和兜底保障两张网,切实提高脱贫质量,不断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率先实行“一肩挑”。在选优配强班子带头人上下功夫,认真负责地选好村支部书记。同时把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等见识广、有技术、思路宽的人充实到两委班子,可任办公室主任,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解决人才断档问题。要不断提升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种全会精神的宣传宣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自我发展,主动发展,迈开腿奔小康。

     (二)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和股金收益分配制度,充分激发和调动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企民利益联结新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要推动资源变资产,围绕苹果、蔬菜、中蜂三大产业,按照“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一步盘活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按照“三变”改革的要求,推进资金变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企业转化为股权,企业、集体、农民依照股份比例分享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要推进农民变股东,引导农民将个人资产、承包地、资金等入股到村集体,促进村集体与公司合作,让农民参与分红,多渠道增收。

     (三)扶志扶智,全面提振发展信心。一是针对靠政府“养”的贫困户,要讲政策。要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不能简单给钱、给物,要继续坚持集体固定分红、农户量化分红和“借鸡还蛋、借牛下犊”等方式,采用生产奖补、劳务奖补、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村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对心态不平衡的一般户,要讲理解。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密切注意这些人的思想情绪,

     要毫不放松地帮助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快速致富。三是对村里的富裕户,要讲责任。吸收他们多参加村里会议,多参加村里公益事业,通过讲党课,逐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为集体、为乡亲发家致富做贡献的自豪感和获得感。四是要进一步改变落后生活习惯,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立好用好村规民约,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摒弃红白事大操大办、随份子跟风攀比等陋习,强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坚持问题导向,改进脱贫攻坚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检查、督查、考察,整合资源,压缩减少会议,完善科学实用公正的考核评比办法。建立起上下快速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要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各级各单位需要的情况、数据、资料,请亲自下基层调研,摸清情况,统计录取。需要完成的具体事项,请主动作为,统筹协调,不能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给最基层干部以干事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和回家休息的安宁。在第二轮包扶压茬过渡的关键时期,要引导驻村扶贫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摆正位置,克服畏难情绪、厌战情绪、麻痹情绪,真正扑下身子,心贴群众,与基层干部群众同甘共苦,群策群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关于脱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八个一批”扶贫政策,精准持续发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 20xx 年底,全县 30 个贫困村摘帽出列,5183 户贫困户 19069 人脱贫。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庭院式”易地搬迁点,安置贫困户 68 户,代表宝鸡市接受了全省易地搬迁工作现场检查。雍川镇宣旗营村苗木花卉特色产业、益店镇宋村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经验以及青化镇北阳村千亩苗木花卉、启航阳光猕猴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

     全市进行推广,创出了“岐山扶贫”模式。

     困难问题 虽然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目前已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时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总结去年脱贫攻坚工作和当前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许多个性化问题比较突出,已不能用共性措施解决,必须逐项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1.共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人为分户现象突出。不少村组存在将老人与子女户口分设,把老人识别为贫困户,造成了子女不去赡养老人,而把赡养义务转嫁给政府,破坏了社会风气,推卸了责任。二是帮扶措施脱离实际。在扶贫中都要求为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但有些贫困户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发展产业意愿,这种做法不切合实际。三是贫困户依赖思想严重。部分贫困户在享受到政策实惠后,不愿自主创业,全靠政府帮扶,妨碍了扶贫成效的提高,造成基层群众的不满。有些贫困户一有病就找村上,让村上给自己想办法,解决看病问题,依赖思想严重。四是低保兜底对象不精准。低保政策实行贫困户整户纳入后,造成壮劳力享受低保政策。一些因疾病困扰、家境困难的家庭,应当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的却没有享受。还有一些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的农村懒汉成为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村组干部和群众意见较大。

     2.措施落实跟进不力。一是异地搬迁贫困户就业安置问题突出。我县 20xx 年完成 xx 移民搬迁 68 户 285 人,20xx 年计划搬迁 130 户 417人;县城惠民新村安置点移民搬迁 123 户 371 人。异地搬迁后,贫困户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措施和路径,实现稳定收入没有渠道,群众顾虑较大。二是农合报销制度有待完善。受合疗报销政策过于优厚的吸引,贫困户在医疗机构存在小病大看、过度治疗、挤占床位等问题,引发了群众矛盾。大病保险报销成本较高,医疗单位报销资金透支大、风险高。三是部门政策衔接不够顺畅。在健康扶贫中,卫计、民政及保险公司在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信息方面缺少有效衔接沟通,形成“两张皮”现象。贫困户医保政策执行中,

     民政部门不能及时拨付合疗保障资金,造成医疗机构经费垫支严重。四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不均。近年来,各类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全部倾斜到贫困村,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有了大的提升,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得到财政资金支持,相对而言发展滞后。

     3.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是产业发展缺乏计划安排。部分镇村对发展产业缺乏具体的谋划,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思路,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讨,缺少具体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对发展哪些产业仍处于观望停滞状态。一些镇村虽然制定了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但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二是产业项目不能因地制宜。有些镇村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不从实际出发,简单照搬,盲目跟风。没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比如,雍川镇宣旗营村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一方面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的技术引导,另一方面苗木花卉产品全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包销,这种做法其他地方就不能盲目照搬。三是产业项目存在“一刀切”现象。脱贫攻坚要求镇、村都要发展产业,有些镇、村为了完成任务,按主观意志为农民设计发展项目,与贫困户签订的措施相当一部分千篇一律,具体到户缺乏可操作性,形成了越俎代庖、包办式扶贫。最近大多镇村都发展花椒种植,到底花椒产业能否畅销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扶贫资金过于分散。一是发展资金“趴窝”现象严重。为了促进村级专业合作社发展,省、市、县要求各村要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并下拨了 20 万元(非贫困村 10 万元)的启动资金,但大多数村没有可行性项目,又怕造成扶贫资金流失,致使发展资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全县 12 个专业合作社,20 万元的扶贫资金均未得到正常使用。二是扶贫资金与项目对接不够一致。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有些扶贫措施有资金却没有实施的项目,有些项目扶贫资金配套支撑不到位,不及时,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比如,将 20 万元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分散给各村级专业合作社,有的村有 20 万元却没有具体项目,有些村有项目,20 万元资金又不够使用。三是扶贫资金整合不力。在产业发展上,“八办两组”和相关部门都有不同数量的扶持保障资金,但由于各

     部门相互协调不够,造成扶贫资金分户分行业实施,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到急需的项目上。

     5.村级经济激活不力。一是“三变”改革推进较慢。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群众对“三变”改革的理解还不深,思想顾虑较多,“三变”改革实质还是停留在租赁、流转、分红等浅表层上,致使镇、村在推进“三变”改革工作中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壮大乏力。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村级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但大多数只是起了个名称,办了个营业执照,没有投资,名不副实。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不广。由于县属企业、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就业用工渠道不畅,本地劳务输出缺少途径,贫困户就近就业的路径受到限制,造成许多贫困户只能外出转移就业,这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负担,也导致了许多镇、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

     对策建议 1.加强统一指导,解决扶贫信息不对接的问题。一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县扶贫办要牵头抓总,加强与“八办两组”的协调配合,打破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全面解决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要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二要建立扶贫信息平台。扶贫办要积极建设岐山扶贫大数据中心,推进脱贫攻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实现数据集中推送、信息快捷传递、资源互联互通、全面共享的数据运营模式,并不断建立健全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和综合利用机制,以“大数据”思维,助力精准脱贫。三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八办两组”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确保帮扶干部人手一本,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全面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明确镇村脱贫攻坚职责,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干部工作职责,落实帮扶干部工作任务,加强工作指导,改进考核奖惩措施和办法,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2.加强精准施策,解决帮扶谁的问题。一要全力推进“三变”改革。在农村全面推行“三变”改革,鼓励支持有发展能力的能人创办实体经济,把不具备产业能力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互助合作

     的村级集体经济合组织中来,采取帮着脱、拉着脱、推着脱的方式,解决就业、增收等问题。二要建立社会保障机制。通过落实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有效防范因病、因残、因灾返贫现象的出现和新致贫人口的增加,努力化解致贫潜在矛盾和因素。例如,有些贫困户家中成员患大病,花去多年积蓄,负债累累,生活拮据,对此类人群应当从扶贫工作机制上予以保障。三要精准实施健康扶贫。改革目前农合报销工作体制,对于保险公司提取的报销费用,建议由政府农合部门具体实施,降低起付线和成本,加大国家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加强对健康扶贫资金的监管,杜绝不合理的报销行为,确保健康扶贫资源合理使用。四要做好个性问题处置。通过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减少贫困家庭的实际支出负担;对子女与父母分户设立的,可以把子女纳进来,重新按政策予以甄别。对子女不赡养老人的,建议由法院依法予以裁决。加强就业政策宣传,通过扶贫基地、就业工厂、扶贫车间等脱贫攻坚重要载体,广泛吸纳贫困户就业,拓宽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渠道;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孤儿类贫困学生,建议由学校详细统计信息,走职业教育的路子,传授一定的技能或者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使其能够独立创业,改变贫困面貌。对于应当落实兜底政策,全面享受民政、残联等方面救助政策的帮扶对象,建议从贫困户中及时予以剔除,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3.加强政策配套落实,解决精准帮扶的问题。一要严格标准。要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加强兜底保障对象的甄别,建立健全动态调控工作机制,明确兜底标准,摸准兜底对象,实施精准识别兜底,做到因享尽享。二要精准落实。县扶贫办、“八办两组”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套落实,打破政策界限,破除政策藩篱,使政策在实际落实中无障碍、无限制、零折扣。在慢病治疗方面要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等起来,从根子上消除贫困因素。对于长期处于亚健康、慢病患者,建议出台相应政策,经治疗鉴定确认健康后,由退出劳动到进入劳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三要有效整合。坚持以项目带资金,以产业带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集中发展特

     色产业、优势产业。要打破农、林、水等项目资金使用界限,对有产业能力的村采取捆绑整合,集中使用资金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比如,有些村的建设项目可以把其他村的资金整合吸收过来,壮大发展规模,带动贫困户增收。

     4.加强产业扶贫,解决扶贫如何扶的现实问题。一要做好产业规划。积极稳妥的实施产业扶贫,深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积极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因地制宜,既不包办,又不下达指令,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二要选准发展路子。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科学谋划,制订适合本镇、村发展的产业规划。例如,凤鸣镇苍颉庙村发展农耕体验,董家台村发展油菜种植,带动旅游产业。选好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寻求适销对路的产业品种,用产业代就业,用就业促增收,用增收来脱贫。三要扶持龙头企业。全县要形成统一的引进方式和方法,各镇要制定相关配套实施办法,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地域特色。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探索互助组的发展模式,鼓励形成专业合作社带动广大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将保险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发挥保险职能,增设扶贫对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保护屏障。

     5.加强规范管理,解决帮扶效果的问题。一要强化帮扶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帮扶管理模式,针对帮扶干部帮扶力量单一的实际,实行单位捆绑式项目帮扶管理模式,由帮扶单位结合帮扶村的实际开展重点项目的帮扶落实,增强帮扶实效。要加强帮扶干部培训频次,形成会扶贫,懂农村,爱农民的帮扶队伍。二要制定考核办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扶贫考核办法,减少对扶贫资料的核查,克服片面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帮扶成效的检查考核,真正将扶贫考核的“晴雨表”体现在贫困户的笑脸上。三要坚持党建引领。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委”换届工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配强基层班子,选出能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6.加强氛围营造,解决扶贫扶志的根本问题。一要扶贫先扶志。

     要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补齐精准脱贫精神短板,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观念,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持久的力量支撑,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二要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评议,设立《村规民约》、“红黑榜”,积极推广青化镇焦六村乡风文明建设经验。

     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好公婆”、“好儿媳”评选为着力点,弘扬孝老敬亲、扶老携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加大“爱心超市”日常运行和管理,弘扬新风正气。三要营造脱贫攻坚整体氛围。脱贫攻坚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有效解决群众参与性不够、意见较大、工作推动不力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营造积极向上、民风淳厚的脱贫攻坚整体社会氛围,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打一场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战。

     关于脱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村情简介 1、xx 村位于阜南县许堂乡东 5 公里处,是 2006 年 6 月由原 xx、xx 两个村合并而成。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县道 X046 及 X044 交叉于此穿境而过; 2、xx 村包括大集、许寨、周庄、许庄、宋岗、孙棚、五里、前姚、后姚、王庄、胡庄、宋庄、孟庄 13 个自然村 1150 余户 5380 口人,其中回民 120 余户 820 人,主要集中在前姚后姚居住。本村耕地面积 3120亩,人均 0.64 亩,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人多地少,主要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是典型的“61、38、60”村落; 3、本村有中共党员 83 人,其中女性党员 11 名,少数民族 5 人。年龄结构:60 岁以上 35 人、40~59 岁 36 人、30~39 岁 9 人、20~29岁 3 人,培养先进积极分子 15 人; 二、本年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致贫原因

     1、本村贫困户 186 户 477 人,占总人口的 9.815%;其中五保户39 户 47 人;低保贫困户 65 户 180 人;一般贫困户 82 户 250 人。

     2、主要是因病致贫 93 户 285 人、因残致贫 39 户 92 人、因学致贫 6 户 25 人、因缺乏劳动力致贫 41 户 55 人、其他原因致贫 7 户 20人。

     20xx 年初,针对帮扶工作专门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并制定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

     会议认真听取了去年对帮扶单位阜南县许堂乡 xx 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的困境,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结合帮扶工作,要求扶贫工作队把扶贫工作当做份内的事,局党组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合力攻坚,真帮实扶,要继续发挥城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献智献力,争取帮扶对象早日脱贫。一是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实施精准扶贫;二是帮助勤劳致富能手争取政策,尽量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带动村民致富;三是结合单位职能,协助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四是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利用市“水、电、路”三项工程的政策,解决该村在“水、电、行”上存在的问题;五是帮助该村改善村部办公条件,鼓励村干部对脱贫工作要充满信心;六是结合“接您回家”活动,春节前对 xx 村进行走访慰问,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并提出了一下要求:

     一是在目标任务上精准。精确锁定 20xx 年定点帮扶村“户脱贫、村出列、单位脱钩”的目标,细化分解年度任务,倒排完成时间节点,全局党员领导干部紧密围绕这个目标积极研究扶贫、学习扶贫业务、推进扶贫工作,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献计献策,奋力拼搏,形成了高位推进工作态势。

     二是在帮扶措施上精准。建立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制度,局机关及局属二级机构包保阜南县许堂乡 xx 村 13 个自然村,局系统 182 名党员干部与 xx 村 182 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三是在建档立卡上精准。为阜南县许堂乡 xx 村的 186 户贫困户进

     行了建档立卡,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对症下药解决存在问题。

     四是在考核方式上精准。出台了市城管执法局《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采用各单位考核与帮扶干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领导重视、结对帮扶等 6 个方面对单位扶贫工作进行考核,在帮扶任务、帮扶成效等 4 个方面对干部包户扶贫工作进行考核,督促各单位及干部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为了推进扶贫工作向纵深延伸,于 20xx 年 4 月 28 日召开城管系统精准扶贫推进会及党组会议,会议明确加大 xx 村扶贫力度,派驻局调研员白桂清同志为扶贫队长。

     全局党员干部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切实增强帮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统筹协调,为扶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协调,加快支持 xx 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考核,以考核推动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信息报送,及时上报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扶贫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局上下一定要以愚公移山的意志、狭路相逢的气魄、真挚为民的情怀,更加有力地推进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城管人应尽的贡献。

     结合 xx 村的实际情况,今后的帮扶工作,要重点突出产业扶贫、生活垃圾治理、危房改造等工作。

     三、帮扶措施及成效: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对贫困的阜南县许堂乡 xx 村进行帮扶的措施和成效是:

     1、驻村帮扶。在城管执法力量紧张的情况下,市城管执法局选派3 名有热情、有门路、有创业经验的党员干部,到阜南县许堂乡 xx 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副队长、扶贫专干。已帮该村建成 200 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一处,并与阜阳华联超市、商厦中新超市建立农超对接关系。解决十余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年劳务人均收入 15000余元,带动贫困户土地流转 70 余亩,亩均增收 300 余元。

     2、结对帮扶。安排局系统 182 名党员干部与该村 182 户精准扶贫户进行结对子,不断到他们家里进行慰问、调研,帮他们分析贫困原

     因、指出致富路子、树立脱贫信心,带给他们党和政府的关心。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领班子成员走访困难户,在村委会召开座谈会听取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老党员关于脱贫摘帽的意见,引导他们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早日脱贫的目标。

     3、特色帮扶。利用本单位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优势,指导该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清理路边、沟边、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清理中清河十二连塘淤泥 41 万立方,捐赠垃圾桶等 环卫设施,为把该村建设成美丽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产业帮扶对有能力有发展产业意向的 86 户贫困户做好产业帮扶指导和帮扶资金申报工作,涉及贫困人口 197 人,总投资 304.36 万元、申请奖补资金 116.1 万元。共养殖母牛 3 头、母猪 42 头、养羊 84只、菜兔 860 只、鹅 550 只、鸡 200 只、鱼塘 7 亩。成功脱贫 6 户 15人,自然死亡 4 户 4 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20xx 年,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和光伏扶贫建设力度,对有能力有发展产业意向的做好产业帮扶指导和帮扶资金申报工作;对没有劳动力的,缺乏发展产业能力的,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扶贫车间;实施金融扶贫,贫困户带资入股,参与分红;305 省道建设为契机,加大该村路网改造力度,促进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施,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力争本年度脱贫折帽共奔小康。

     关于脱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村干部座谈情况。通过与 40 余名镇村干部座谈交流,普遍认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相对顺利,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到岗履职情况较好,各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也能及时按照要求开展帮扶工作。

     贫困户走访核查情况。在随机走访的 51 户贫困户中,均表示“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面对面向自己宣传了各项政策,也制定了帮扶计划、采取了干农活、送物资、送蜂箱、送技

     术等帮扶措施。

     一般户走访调研情况。在与 47 户一般户交谈中发现,个别一般户对当前我县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不知晓,对互助组知晓率较低,有 1户表示对贫困户评选不知晓。

     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镇村思想认识显著提升。镇村干部能够切实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认识、再发力。突出表现在工作时间分配和精力投入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能够切实扛起镇村两级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在数据清洗、产业谋划及群众工作方面突出了“精、实、细”。

     二是“造血”帮扶模式基本形成。从所抽取的 51 户贫困户的脱贫工作进展看,大部分已经从前期送米面油、化肥等“输血”式扶贫逐渐转变成了以产业发展、转移就业等为主的“造血”式扶贫模式。通过帮助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鸡、羊养殖,中药材种植,介绍外出务工,送种子、送树苗、送技术等形式,显著增强了脱贫后劲。

     三是政策宣传力度逐步加大。镇村通过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发放脱贫政策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政策学习宣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改变了之前很多镇村干部政策不清、贫困户政策不明等现象。

     二、存在问题 1、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从调研情况来看,34 个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种类多样化、规模较小、贫困户覆盖较少等问题。在“一村一品”方面表现不突出,很多村在说起主导产业时往往是以当前村民普遍种植的蔬菜、苹果或者养殖中蜂等多项内容作为主导产业,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格局。

     2、基层干部工作忙而低效。走访调研中,部分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反映,由于日报、周报、月报等各类报表多,加之检查多、压力大,出现精神疲惫,工作精细度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填写表格与正常开展工作争时争劳,填报数据仓促不准确等方面。

     3、互助组作用发挥不到位。一是知晓率较低。调研中发现,一般户中对互助组的知晓率仅为 76.7%。二是作用发挥不够。39%的贫困户认为互助组发力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三是互

     助组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不充分。互助组组长没有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没有将一般户与贫困户紧密联系,甚至无联系。

     4、扶志难度较大成效甚微。“脱贫攻坚贵在立志”。但调研中发现,一年多的脱贫攻坚,扶志难度较大,收效甚微。一是有的贫困户对自身发展的能力信心不足,对产业发展的前景堪忧、对异地搬迁的顾虑较多,积极性不高,缺乏内生动力。二是个别贫困户“懒人思维”作祟,把自身的脱贫寄托于政府和包联干部的帮助扶持, “等”、 “靠”、 “要”思想严重。同时,部分一般户由于认识出现偏差,对政府给予贫困户的“过多关注”产生抱怨情绪。

     5、群众饮水、搬迁问题突出。一是安全饮水方面。在县水利局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全县尚有 27 个贫困村、10085 人(其中贫困户 1913人)由于之前建设的饮水工程年久失修、水源枯竭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而解决这 27 个贫困村饮水困难问题,还存在 973.75万元的资金缺口。二是安全住房方面。异地搬迁中,存在面积超标、举债超额等问题。同时,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集中安置点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产业配套跟不上,入住率不高等问题。

     6、帮扶干部工作方法欠缺。一是有的包联干部缺少农村工作经验,不会与群众打交道,说话、办事不接地气,与群众心理距离较远。二是部分包联干部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按按快门、填填数字”,工作不严不实。三是很少一部分包联干部帮扶没有思路、工作不会方法,跟着别人瞎转悠,工作没有实效。

     三、意见建议 1、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实现以面带点。一是牢固树立“增收为第一要务”的思想观念,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点,精心谋划,在帮扶上出实招、见实效。二是在产业谋划中,深刻把握好“眼前脱贫和长远致富,个体脱贫和整村提升,点户项目与支柱产业”这三个重要关系,充分发挥互助组的帮扶作用,促进一般户、贫困户共同发展。三是以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扶持为主导,充分结合我县生态文化旅游、苹果种植、花椒种植、林麝养殖、中蜂养殖、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优势产业,形成县有特色、镇有品牌、村有主导的产业发

     展局面,实现以规模化这个“面”带动贫困户这个“点”的产业发展模式。

     2、以真帮实扶为目标,突出工作实效。一是加强政策培训,增强具体实践能力。县、镇两级要定期举办脱贫攻坚培训班,使各级领导、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及时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基础上,提升在具体帮扶中运用政策的能力,增强脱贫成效。二是检查考核应突出对帮扶实效的考核,把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实际增收作为考核检查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工作情况的主要依据。

     3、以智力扶贫为基础,增强脱贫信心。一是重视宣传动员。通过动员、引导等形式宣传党的脱贫政策。通过本地事、身边人的创业致富事例教育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二是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种植、养殖培训,让贫困户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增强自身脱贫信心,激发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倡导文明新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摒弃陈规陋习。重点教育子女孝老、敬老,杜绝子女和老人独居分户。

     4、以各界参与为抓手,形成帮扶合力。一是充分发挥本地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就业、扶持优势,实行“搭载式扶贫”,通过对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或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政府奖励,激发本地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二是激发本地能人、 “土专家”在引导本地、本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借鉴西乡县“龙头企业带动”和留坝县“扶贫互助合作社”等扶贫模式,通过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为贫困户提供务工岗位,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稳定收入。三是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利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平台,积极动员各界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帮扶合力。

     5、以整合资金为保障,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在饮水、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继续加大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将县级扶贫专项资金有效整合,保障“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二是在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方面,整合各涉农部门专项资金和县财

     政专项补助资金,为“一村一产业、一户一主导”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调研报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