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主题教育 > 正文

    主题、话题和主题意义的区别及其对基础外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11-18 13:55: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 葛炳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义教课标》)一脉相承,都强调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开展英语教学,认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教育部,2020),定义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义教课标》将“主题语境”改称“范畴”),并指出,这三大主题语境“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教育部,2020)。而要“在真实情境中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根据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非认知学习目标”,其“基本设计单位是主题”(程晓堂,2018)。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教育部,2022)。

    那么,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如何理解“主题”“话题”“主题意义”?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现行教材各单元主要以主题(话题)为引领”(陈新忠,2018),而“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教育部,2020)。那么,一线教师是如何理解“主题”“话题”“主题意义”的呢?

    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采访了几位一线教师。这个采访是即兴的,回答展示的基本上是受访教师的“本能反应”。

    ① CHF(高中,20220717)

    话题的范围更广,类似于单元标题。主题类似于文章标题,相当于main idea。而主题意义,类似于这篇文章表面语言知识下的想传达的理念。

    CHF老师对三个概念的理解,一是话题的范围界定值得商榷,二是基本上把“主题”和“主题意义”等同起来了。

    ② JJY(初中,20220717)

    主题对应theme,话题对应topic,一个话题下可以有多个主题(理解后产生的)。主题意义是抽象概念。为什么选择某个主题,它也是一种手段、维度,比如基于主题意义实现其他(研究)目的。

    与CHF老师一样,JJY老师对主题和主题意义不加区分,且把话题看成是一个最上位的概念。

    ③ LQQ(初中,20220617)

    第一,从范围上来说,主题比话题大,主题意义是连接话题与主题的精神纽带。主题可大致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而话题是从属于三大主题的。比如人与自然这个主题下面,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像如何保护濒危动物、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等。话题可以有很多,但是他们为共同的主题意义服务。

    第二,从教学实践上来说,一节课甚至一个单元应该只有一个主题,通过各个话题进行串联,教师要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完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LQQ老师的分析源于对课标的研读,认为话题为主题服务。该教师联系教学实际,考虑了单元整体教学与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

    ④ QQL(初中,20220617)

    话题是文本内容,话题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是作者通过文本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和核心价值,需要读者在阅读文本后进行判断和提炼。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主题为出发点来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主题是整合学习内容的纽带,是教学活动的主线。

    主题意义是主题所传递的思想、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比如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 10 A holiday journey Unit 2 阅读文本的话题是Betty写电子邮件给奶奶,告诉她自己在巴黎的游玩经历。文本展示了丰富充实、积极向上的生活,主题是生活与学习。教师要依托语篇,围绕主题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语言输出来体现对主题的理解。该文本的主题意义旨在让学生体验和分享旅行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QQL老师用下定义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当被要求说说这样的区分对自己教学的影响时,她“举例说明”这样的区分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进而会影响课堂提问的角度甚至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从QQL老师对主题和主题意义的理解中看出,她对这几个概念所下的定义与所举的例子并不吻合。

    ⑤ JHY(高中,20220717)

    话题(topic)是单元、对话、语篇(所有教学资源)所围绕、关注的具体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是实体名词,也可以是抽象名词。一篇介绍“桐乡阿能面”的短文,话题就是“阿能面”;
    一个介绍阿能面来历的故事,话题就是“食物(阿能面)的历史”;
    一本阿能面制作大全图书,话题就是“食物(阿能面)制作教学参考”。

    主题(theme)在教学、课标的框架里,就是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名词)三个大类,子主题有主题群(名词),细化要求为:主题语境规约了具体的学习范围或要求(名词),且多为积极、正面的内容,归纳和表现形式为人与一切的关系,关注主体“人”。

    综上,话题围绕的是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实体的,即what。主题有时与话题同义,指话题类别。当两者同义时,可以说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语境;
    主题有时也可以意指主题语境,系课标概念。主题意义则是文章主旨所想要体现的价值导向和深层含义,是期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实现的理解,对其探究的深浅影响学生对语篇、对主题的理解层次以及思维的发展层次,即how。

    教材的编排逻辑和教学价值要走向学习和施教逻辑,从教师的角度解读主题和主题意义尤为重要。

    JHY老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看得出来,这个回答很专业,背后一定有“烂熟于心”的文献“痕迹”。由于是即兴采访,所以也未必能够想起文献的详情,但她都用自己的话进行了表达,有对概念本身的理解,有与课标的关联(如what、why、how),更有概念对教学的实际意义。当然,她回答中的how还值得再思考。

    ⑥ZYY(高中,20220717)

    同一主题下可有多个话题,话题围绕主题展开,且传递某一层面的主题意义;
    多个话题下的主题意义丰盈整个单元主题。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是单元主题,本 单 元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阅读语篇题目The freshman challenge是话题。The freshman challenge是Teenage life的一部分,传递“高中生无论碰到何种挑战都应积极面对,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主题意义。单元中其他话题语篇所传递的主题意义皆围绕单元主题展开。

    ZYY老师是县级市的教研员,在听课、评课以及基于课标和教材培训的高中英语学科教研活动中,经常要用这些概念去解读文本和梳理教材,指导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因而说得比较简明扼要。她的观点也与课标精神相符。

    分析上述采访所得,我们发现,《高中课标》的颁布不仅影响了高中教师的外语教学理念,同时,初中教师也在一直研究《高中课标》,这使得很多理念在《义教课标》发布时就已经深入人心。一线教师对“主题”“话题”“主题意义”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日常教学中基本不会刻意对这三个概念作出“细腻”的区分。虽然受访教师对这三个概念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甚至有的教师理解得很到位,还能学以致用、举例说明,但总体而言,误解或混淆三者的概念或其关系,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状。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句子层面研究主位推进时普遍认为,主题(theme,多称“主位”)是在句子中代表“信息始发点”的第一个成分(the first element in the sentence that represent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message”)(Halliday& Matthiessen,2013)。同样,在句子层面,依据语义学的观点,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是作者/说话者“组织信息的方式”所传递的意义,是“不同语法组织的选择”(matter of choice between alternativ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所形成的不同意义。例如,“A man is here to see you.”与“There is a man here to see you.”这两句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主题意义不同(Leech,1981)。

    单句层面的相关定义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但本文探讨的主题、主题意义和话题,主要是指在基础外语教学中语篇和单元层面的理解。

    1.主题

    Louwerse & van Peer(2005)认为,主题是指“文本或话语的主要思想”,“通常与某些人类活动相关,直接涉及人类的兴趣和关切,或者往往带有情感色彩。主题的教科书例子有:幻想与现实(《包法利夫人》《哈姆雷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安娜·卡列尼娜》),发现之旅(《尤利西斯》)。除了关于‘是什么’的定义外,主题有时被认为仅与文本的主旨有关。一个明显的例子涉及寓言,其中的主题将是文本的寓意。”

    不难看出,这个解释中,主题有“主要思想”和“主题意义”两个意思。

    而在Surbhi(2019)看来,主题是“作者想要借助其作品传递给读者的根本观点或思想”,通常蕴藏于表层信息之下。

    2.话题

    话 题(topic)即“陈 述 作品主要议题(subject),即全部作品都与之关联的那个词或句”(Surbhi,2019),是“一 个 文本直接探讨的内容(what is being talked about),一般是文本直接表达的很具体的内容”(Sornicola,2005)。

    3.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就是“蕴藏于语篇中各语句所表达的一个系列意义中的一个主要思想”,“是一个应用于语篇层次上的语义概念。它的形式已脱离语篇内各个具体的句子,而其内容却是每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的概括”(雷佳林,1996)。雷佳林(1996)认为,“语篇的主题意义是语篇形成中的黏合剂。这是主题意义的首要作用”。

    4.课标和基础外语教育实践框架下的理解

    在课标和基础外语教育实践的框架下,我们认为,单元和文本的主题,是课程标准下“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教育部,2020,2022)三大主题范畴下的某个相对抽象的要义,如“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公民义务与社会责任”“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团队精神”“人与自然→自然生态→热爱与敬畏自然”。这些内容都可以用词块表述,且多比较抽象。

    《高中课标》和《义教课标》一脉相承,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教育部,2020,2022)。笔者认为,课程内容这六大要素是从教师施教的角度提出的,其中语篇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其上位“主题”的具化,更是开展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学、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培养的合理载体和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讲,语篇本身是学生直接理解和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某个话题的“作品”。研读某个语篇,就是理解某个话题的内容,并在深度理解中理解作者想要通过这个语篇传递的意义和意图。这个“言外之意”就是课标所说的“主题意义”。而“主题意义”是主题某个视角的相对具体的观点。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常常(虽然并不总是)与人的情感、个性、阅历等相关。

    5.基于案例的分析

    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一课为例。文本的内容,即话题,是作者去看戏的遭遇,是直接陈述的。而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用叙事的方式、用讽刺的口吻传递“人在公共场合要遵守社会公德”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此语篇的“主题意义”。主题意义多是隐性的,需要读者自己去概括和提炼。据此,我们认为此语篇的主题可以是“公德”(Public virtue),或者是“公共场合的礼仪”(Good manners in public places)。用《高中课标》的话语系统,应当归属“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优秀品行,正确的人生态度,公民义务与社会责任”。教师可使用此文传授语言知识(如使用一般过去时表达过去的事件,学习关于“看戏”的表达:went to the theatre、play、interesting、hear the actors…,学习关于“说话”的表达:talking loudly、could not hear、a conversation等)、文化知识(如公共场合的得体表现),培养语言技能(如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道理、掌握事件的叙述技巧)和学习策略(如是否能够关注到形容词表达opinion与动词表达facts之间的一致性)。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支持下基于语篇(即话题)开展学习,顺势挖掘主题意义,融合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并向主题拓展。单元整体视角下的话题是指各语篇的内容。每个语篇的主题意义串起来,都是指向整个单元的主题的。也就是说,一个单元中各个语篇的体裁、模态、语言特征、内容视角虽有不同,这些语篇却以同一主题为主线,共同服务于单元主题意义的表达。另外的例子,如本文教师采访中提到的“桐乡阿能面”和“The freshman challenge”。

    6.读者视角的话题、主题意义和主题

    结合上面的分析,笔者用表格的形式从读者的角度罗列了话题、主题意义、主题的联系与区别(见表)。

    话题是语篇中直接呈现的具体内容的概括,是文本讨论的中心。语篇的主题意义是语篇的中心思想或者写作意图,是作者撰写该语篇的出发点,它通常不是直接陈述的,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的。主题意义通常是高度概括的,是可以逾越语篇直接被陈述的内容。主题则是语篇探讨的主题意义所属的范畴。所以,从本质上讲,话题是语篇特定的内容(如去看戏的故事),主题是具有普遍性的相对抽象的概念(如“社会公德”),而主题意义是由语篇内容延伸出去的、去细节的因而具有普适性的意义的(如“人是要有社会公德的”或“人在公共场合要有起码的道德礼仪”,这个主题意义的概括中没有去看戏的事件细节)。因此,主题意义往往能够以陈述句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提炼,是学生在语篇学习以后的收获和体悟。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意义探究,对具象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得到去细节而凝练的抽象经验和信息。在此过程中的高度参与和积极构建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抽象的经验转化,在未来学习生活中的类似场景中实现多元化情境的高通路迁移。为此,我们要格外关注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的程度、参与探究过程的积极性,以及意义探究活动的情境真实性。

    7.学习视角的话题、主题意义和主题

    下图从学习视角呈现了话题、主题意义、主题与学习活动层次性的关系。

    我们认为,要进行基于语篇的学习,首先必须了解语篇讲了什么,即话题展开的具体内容,这在课标中被称为What。相对而言,对What的解读只需要基本的语言条件(How)和相对浅层的理解,加工文本内容、表达理解所得都需要话题语言的基础。“整合性”是这一阶段意义加工的主要特征。

    对于主题意义的理解则涉及很多深层的解读和言外之意,要求读者从语篇的行文、用词、文体等出发,结合个人的经验和阅历进行综合解读,是深入语篇的深度学习,相当于课标所说的Why。此外,我们也需要关注How,因为用语言去深入解读语篇是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也需要语言支撑。“关联性”是这一阶段意义加工的显著特征。

    表. 话题、主题意义、主题的联系与区别(读者视角)

    图. 话题、主题意义、主题与学习活动层次性的关系

    在更加抽象的主题层面的探讨,更多的是一种在深度或者广度上的拓展,需要主题理解、表达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打底”,更需要迁移和创新思维,目的是给人带来更多、更深刻的启示。当然,主题是相对抽象的,但支撑主题的内容也可能会是具体的。这一阶段的意义加工更多地指向“发展性”。

    教师的教学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教育部,2022)。陈新忠(2018)认为,“单元、标题、文体和词语是探究主题意义的四个角度”。这是从特定语篇的角度来讲的。只有解读清楚每个语篇的主题意义,“单元整体”的理念才能得到落实。在理解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解读语篇,无论是涉及听说还是读写的语篇,都能够更好地提升解读的精准性与深入性,更能帮助学生自主地、结构化地学习。

    本文着力区分话题、主题意义和主题三个概念,并从学习活动层次性的角度解读其对教学的启示,目的是让广大教师更好地解读文本,做实基于主题意义的语言教学。

    诚然,学习活动并非“线性上升”,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教师应当基于语篇的意义加工开展语言教学,遵循话题、主题意义、主题探究的逻辑设计课堂教学的总体走向。其中对话题的理解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总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

    必须要指出的是,话题、主题意义和主题有时候会被混用,对主题意义的提炼也可能会存在些许差异。但笔者认为,在基础外语教学的语境中,区分这三个概念是有必要的,结合上面的分析,这样的区分也能对我们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课标语篇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南北桥(2022年2期)2022-05-31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校园英语·上旬(2022年4期)2022-05-17有意义的一天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6期)2020-12-16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1期)2020-08-10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智富时代(2018年11期)2018-01-15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智富时代(2018年11期)2018-01-15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试题与研究·高考理综物理(2016年3期)2017-03-28“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4期)2016-10-19诗里有你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推荐访问:主题 外语教学 其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