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刀尖 麦家 小说【麦家:中国新智力小说开创者】

    时间:2020-08-17 07:18: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年,在中国的文坛和影视圈中,麦家的名字可以说是“风声四起”,家喻户晓。2011年,由麦家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风语》,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受到观众的好评。此前他创作的谍战小说《解密》,荣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同时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长篇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有媒体甚至称他为“中国新智力小说的开创者”和“商业谍战片之父”。
      2010年12月底,麦家当选为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笔者趁便采访了他。
      
      麦田边成长的少年
      
      麦家的真名叫蒋本浒,他为什么取“麦家”的笔名呢?这跟他儿时的一些经历多少有点关系。1964年,麦家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县大源村前进大队第八生产队(现为富阳市大源镇蒋家门村八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他上小学的时候,节假日和其他同学一样,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在生产队劳动一天只挣两三个工分。他的父母当时并没有想到儿子长大后能当上名作家,就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好劳动力。往高处想,他们盼望儿子当个大队或公社干部啥的,因为那时候在村民眼里,公社干部是他们能见到的最大的官了。“我的童年特别辛酸,家里成分不好,六七岁时家里人被迫害。在懵懂的状态中世界向我开启了它的舞台,但这个世界是被欺负的……”麦家回忆童年时,眼里有泪水在闪动。
      富阳位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畔,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三国时期出过孙坚、孙权父子等人,唐代出过著名诗人罗隐,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也是富阳人。
      富阳农村的田地一般以种植稻麦为主,蒋本浒和小伙伴们经常到麦地里拔草或者去稻田中耘田。那时候,同学们都叫他“阿虎”,因为他干起农活来很下劲,虎虎有生气。割麦子时,有些高年级的同学觉得自己割得快,提出要多拿工分。阿虎就勇敢地站出来为中低年级的同学说话:“你们高年级的同学虽然麦子割得快,但你们割完了就在田头休息,并没有帮中低年级的同学割麦,大家割的麦一样多,应该拿同样的工分。”那些高年级的同学听后觉得阿虎说得有理,也就不吭声了。每次到田间劳动,阿虎看到绿色的麦苗、金色的稻谷,就会情不自禁地朗诵起“一片青来一片黄,黄是麦子青是秧。是谁绣出花世界?劳动人民手一双”的课文来,脑子里会生出一些灵感,回家后便将风吹麦草和劳动的情景写成作文,这些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所以,“麦家”这个笔名一是因为他儿时是在麦田边长大的,二是他觉得这两个字比较有亲近感。
      读小学和中学时,麦家是偏理科的,因为当时农村的孩子“跳农门”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参军入伍当上军官,二是考上大学分配工作。他认为这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只要够聪明又善于死记硬背,成绩就能上去。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考大学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他只能这么做。虽然麦家的语文成绩不如数理化成绩好,但他一直喜欢文学,中学时读了不少名著。
      
      在部队锻炼成才的青年作家
      
       1980年夏天,麦家参加高考,考出了全班前三名的成绩。但因他的分数比录取分数线高出不多,报志愿时颇为踌躇。在最终决定上什么大学的关键时刻,运气眷顾了麦家。那天,麦家去富阳人民医院参加体检,当时天很热,医生办公室又没装空调,加上医院里的药味儿很难闻,麦家就跑到医院外边的树下乘凉。不一会儿,从医院里走出来一位穿军装、戴眼镜的胖胖的军官,他也来到树下乘凉。树不大,阴凉只有很小的一片,麦家便让出阴凉给胖军官。胖军官主动与麦家交谈起来,询问了麦家的高考成绩。真是巧得很,这位军官正是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现为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来浙江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的数学成绩是一百分、物理九十八分、化学九十七分且体检合格后,就破格(比分数线低了近四十分)录取了他,麦家顺利进入该院无线电系。
      进军校以后,麦家才知道首长招的是一批特殊的学员,这些学员毕业之后将专门从事军队情报工作,内部称技术侦察员,俗称情报人员或特工。1983年麦家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担任技术侦察员,他所在的单位是一座秘密的军营,在那里,他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大智慧,他们罕见的才华和卓越的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故事也就成为永远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段特殊的生活,为麦家后来写谍战小说积累了很多素材。
      1986年,麦家开始写作――他的写作,实际是从写日记开始的,他在写小说之前已经写了三十六本日记,日记里面有他看到听到的事情,也有他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感受,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倾诉。最初他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讲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越南女孩的爱情故事,有点悲剧色彩。随后他又写过一篇《胡琴哭似的唱》,写的是故乡富春江边乡亲们的生活,同样是讲爱情故事。这两篇小说都在他故乡的《富春江》杂志上发表了。
      1988年,麦家将日记中多年积累的小说素材写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私人笔记本》,投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昆仑》,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海波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了这篇风格独特的作品,将其改名为《变调》,稍作修改后发表在《昆仑》杂志上。当时还是崇尚文学的年代,《昆仑》杂志的发行量高达八十多万份,麦家的小说《变调》发表之后,在军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文学改变了麦家的命运。南京军区的一位领导发现身边还有这么个“大秀才”,有意培养他、用他,立即下了一纸调令,二十四岁的麦家很快就被调到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年轻的机关干事。他上班的主要任务是撰写军区工作方面的文字材料,但业余时间他仍继续搞文学创作。他在《青春》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些作品,还成为《青春》杂志的封面人物。后来,他先后进入南京大学作家班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学习。1991年,麦家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继续在部队从事文学创作。这时候的他,理论修养和创作技巧都有明显提高,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写谍战题材的高手
      
      转眼到了1997年,在部队待了十七年的麦家转业到四川省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剧,他的人生和事业又出现了新的转折。
      与在部队工作相比,环境变了,作为编剧的麦家每天脑子里考虑的是如何编出吸引观众的专题片或电视连续剧。有评论家将中国当下的影视剧分成古装片、武打片、战争片、警匪片、爱情片、生活片等许多门类。在战争片里又分出侦探片、谍战片等。显然,麦家的长处是谍战片。
      有评论认为,麦家笔下的英雄又勇敢又复杂,女人又迷人又危险。在接受采访时,麦家承认自己其实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女人永远是英雄的弱点,所以他对女性有一种天生的警觉。在他的散文集里,有一个叫C的女人始终躲在他的生活深处,像风一样难以捉摸。C于1984年分配至福建某情报部门工作,任战情翻译,因为聪明、貌美,很快成为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第二年,她成了麦家的初恋女友。按当时所在单位的规定,单身者是不能出国办公事的。麦家与C虽然没有结婚,但恋爱是公开的。C得到一次出公差的机会后,领导批准她前往法国。让单位领导和麦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C出国后再也没有回来。对于她的失踪有种种说法和猜测,其中之一是说她逃跑了、叛国了,一个没有家的人最终成了一个没有国家的人。支持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据是:在C失踪后,人们撬开她的宿舍,发现关于她过往的一切痕迹都已销毁一空,连一片纸都没有留下,而她与麦家长达一年的恋爱过程中所有往来的书信也被打成一个小包,神秘地出现在麦家的宿舍中一个角落的抽屉里,这似乎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失踪。这个失踪的女人与那一段生活在麦家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他很多年都在揣摩着C的心机与命运。C的出走给麦家留下了长久的困惑,也成了他创作谍战作品的生活素材。
      成都与山城重庆相邻,麦家曾多次到过重庆。重庆是国民党时期的陪都,当年由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和美国海军准将梅乐斯领导的中美合作所就在重庆的歌乐山一带,骇人听闻的渣滓洞和白公馆也在重庆,曾关押杀害过杨虎城、江竹筠、齐晓轩、陈然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也出过徐远举等狡诈恶毒的特务头子。多次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后,做过情报工作的麦家心中有所触动,他多年的积累终于要变成作品了。
      麦家虽然是电视台的编剧,却喜欢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创作主题。他开始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解密》是麦家“七○一文学地图”的第一个布点。这部小说描写的是江南有名的大盐商容氏家族,不仅富甲一方,而且是近代中国学术界公认的“数学世家”。正当容家的后代、数学天才容金珍向着国际数学领域高峰攀登时,中国历史的大动荡却使他不得不走向另外一条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为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他隐姓埋名,在神秘的七○一基地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密码破译工作。他用自己超凡的智力在数字领域破解着敌特的“黑密电”,摧毁了敌人一个又一个阴谋。
      开始写《解密》的时候,麦家写得很慢,一天写七八个小时,有时也就写五六百字,更多的时候他是在思考。这个纠缠了他长达十年的故事,让他耗费了几年时间,好不容易写下了一百一十万字,但最后有七八十万字都被他删掉了,发表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万字。而留下来的都是精华――这是一部令人惊异而又很有大家风范的长篇小说,麦家以此开创了“新智力小说”的道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从事破解密码的特殊职业者,他有着天赋极高的智商,孤僻冷漠的性格,以及幽深莫测的奇幻命运。传奇的人生、家族的秘史、天才的智慧、诡异的想象和荒诞的现实在小说中交织,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与思想震撼。小说既有着人物命运和情节本身的紧张,又有着思想和智力的紧张,作家构思的奇特、想象的高远和语言的干净利落都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所罕见的。这部作品成了麦家后来长长的一系列荣誉的开始,《解密》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提名后,麦家的知名度大增。
      接着,麦家又着手写《解密》的姊妹篇《暗算》。这部作品是麦家反特悬疑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破解秘密、挑战智力的小说。2003年出版后,首印五万册不到十天时间就发行完了,迄今为止该小说的销量已经超过七十万册。由麦家编剧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暗算》2006年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该电视剧除获得“白玉兰”最佳编剧奖外,还荣获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奖。2008年11月2日,在文学巨匠茅盾故里乌镇举行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与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创作的作品一起摘取了“茅盾文学奖”。
      在此前后,由麦家创作的小说《让蒙面人说话》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最佳中篇小说奖、《陈华南笔记本》获新加坡华语文学奖,短篇小说《两位富阳姑娘》获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度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
      在杭州安一个家
      麦家在成都电视台是副台级编剧,各方面待遇都不错,但在他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年迈多病的父母。2008年7月,杭州市有关部门为了吸引文化名人,将麦家从成都“挖”了回来,让他在杭州市文联当专业作家。
      说到杭州,生在富阳的麦家只在十一岁那年来过一次。那时他手里拿着父亲给他买的一张杭州市交通图,徒步走到西湖边,看了一下西湖,觉得美得不得了,觉得做一个杭州人真幸福。如今他再次回到这里,享受的却是杭州市有关部门给他在西湖文化广场附近的一个小区分配的一套一百三十平方米的房子,同时还有有关部门在西溪文化创意园区给他安排的一套别墅作为创作室,他终于成了一个杭州人。
      与麦家同到杭州的还有他的夫人黄尹和儿子牛牛。黄尹是麦家的“粉丝”,当年麦家在南京大学作家班读书时, 有一次黄尹的朋友带他到同校黄尹的寝室里玩,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感觉不错,后来通过书信和交往,发现彼此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几年后他俩喜结良缘,由校友成了夫妻。黄尹至今还记得麦家写给她的情书,文笔好,情意真,很感动她。结婚后,黄尹随麦家奔波了四五个城市。为了让夫君安心创作,她主动挑起了家务重担。麦家整日忙于写作,连陪妻子、儿子出去散步的时间都不多,但她非常理解丈夫,从不苛求他。所以麦家常说:“我奖杯的一半属于妻子黄尹。”
      
      “看重人物
      无法逃避的命运悲剧”
      
      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面世后,他又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风声》。写这部作品的灵感,最早来自英国著名悬疑小说作家博尔赫斯的一部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是一部仅有八千字的小说,作品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德国谍报人员得知了英国将从某个城市反攻的情报,但留给他把情报送出去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怎么办?情急之下,他杀了一位老学者――因为这个学者的名字与反攻城市的名字相同,第二天杀人的新闻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后,德国情报机关就可以从报纸上获得情报了。
      《风声》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后,麦家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风声》改编成电影后,一举囊括了2009年度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美术、最佳造型和最佳视觉效果奖等六项提名。
      从2011年2月9日起,由麦家编剧、刘江导演,胡军、郭晓冬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风语》,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间播出。《风语》是麦家《风声》的续篇,该剧讲述了一个名叫陈家鹄的密电破译专家的故事――二战时期,留日中国数学家陈家鹄无意中破译了美军的绝密军事密码,因此成为中、日、美三方争抢的对象。后来,陈家鹄携日本籍妻子惠子历经周折回到国内,投身到抗日洪流中,他加入了国民党的秘密组织“黑室”,多次成功破译了日军的秘密情报。 “黑室”的最高统领陆所长为留住陈家鹄,不惜设圈套陷害惠子,拆散了夫妻二人。陈家鹄在“黑室”结识了蒙面敲钟人徐州,徐州是中共地下党员,潜伏在“黑室”,在被陆所长发现后,惨遭杀害。就在陈家鹄陷入迷茫与绝望的时候,地下党员林蓉蓉的出现让陈家鹄再次振作起来,积极抗日……
      谈到《风声》与《风语》的区别,麦家表示更看好《风语》:“《风声》和《风语》完全是两种写法。前者是密室小说,是智力游戏,与人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疏离。而《风语》则是把人放在了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历史背景中去,固定在历史坐标上,给观众精神和心灵上的安慰。”
      《风语》之外,由麦家创作的《刀尖上的行走》一剧,也很快要与观众见面了。该剧改编自小说《暗算》的第三个故事《刀尖上的步履》,主要讲述中共地下党如何打入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的传奇经历。
      从《暗算》到《风声》再到《风语》,麦家的作品一直被贴上“谍战剧”的标签,但麦家非常忌讳别人说他写的是谍战剧,相对于打打杀杀,他更重视人物之间情感和智慧的较量。“在讲故事的时候更看重人物无法逃避的命运悲剧,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一直追求的写作方式。我的小说和电视剧中,很少有打打杀杀的场面,我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较量和智力较量,以及在这种较量中展示出来的人无法改变的命运悲剧。”麦家说。在麦家的作品中,总有一个身有缺陷的天才主角,他们天赋异禀,在智商上超乎常人,却也因此不通人事,带着一股子清高和傲气,在现实生活的樊笼里逐渐窒息。如麦家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由他亲自担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暗算》,主角瞎子阿炳是个弱智,听力却优于常人,天赋异禀成就了他,由此产生的自傲与脆弱,以及他始终未曾直面的现实社会,也最终毁灭了他。采访中,麦家表示,在特情领域,这样的天才很多,在他看来,天才往往都是有缺陷的,天赋异禀的人最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死于日常。“《暗算》中阿炳的角色,其实是有原型的。我小时候生活的村庄,七千多人,有一个出名的傻子,他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喊,但是这个人有一个奇异的特长,不管是九十岁的老人,还是九个月的小孩,一旦见过,他就能指认出来,他甚至还知道对方形形色色的亲戚。后来我从事写作,一直想把这个人的故事写成小说,但如果这么写,就只是传奇了,缺乏命运感。于是我就在《暗算》里,给傻子娶了个老婆,他性无能但又特别想要小孩。最后因为听力出众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因此死去――这就回归到一个哲学命题:天才常常得于斯,败于斯,但你转念一想,这样的人生遍地都是。”麦家说。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麦家说他不只是会写谍战题材的作品,实际上他也喜欢写情感方面的东西。他说:“今后不想再做特情方面的小说和剧本了,不想让自己商标化。我想我还有十来年的创作时间,希望自己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也许是武侠和爱情,因为我特别痴迷于此,但没有想好怎么进入。”■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开创者 中国 智力 麦家:中国新智力小说开创者 麦家不陪你玩了 中国新智力小说开创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