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反抗精神】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

    时间:2019-05-16 03:13: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部,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黑暗的“吃人”现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就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劳动妇女。下面笔者就从小说中祥林嫂反抗的性质、反抗的结果来揭示作者对像祥林嫂这种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探索与思考。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清楚地看到,祥林嫂有强烈的活着的愿望,而且希望尽可能活得体面些,在遭遇各种不幸时,她有很强的毅力进行反抗。在第一次丧夫之后,“夫死从子”之路与她无缘,加上婆婆不会把这个无子守寡的“克星”留在家中,要把她卖了给自己小儿子筹备结婚用的钱。面对这被卖的遭遇,祥林嫂采取的办法是“逃”,逃出去自立。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工作繁重,工钱不多,但很“满足”。文中写到“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胖了。”这说明祥林嫂在自己勤劳之下,有了生活的希望。在被婆婆家人用极其野蛮的手段,像对待畜生一样把她绑了回去要强嫁到贺老六家时,她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厉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还拜不成天地”,她竟在拜堂时“一头撞在了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这可谓祥林嫂在反抗命运遭遇中的勇敢与强烈。
      “……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就会断送在伤寒上?”祥林嫂再次遭遇命运的挫折时,坚强的、耐活的祥林嫂仍能以“幸亏有儿子”这唯一的希望坚强地生活下去。但“祸不单行”,悲惨的命运夺走了仅有的一丝生的希望——孩子“给狼衔走了”,且儿子的“大伯来收屋子,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但是祥林嫂是耐活的一个人,她在没了依靠、没有了立足之地时又回到了鲁镇来“只好来求老主人”。在她遭受千疮百孔的心灵中还存有生的愿望,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但她现在也被看成是不干净的人了。但是祥林嫂“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收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祥林嫂是想通过在一遍遍的讲叙中得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同情,给自己生存下去一个理由与空间。但是后来“大家也都听得很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看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祥林嫂“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是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后来“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与唾弃”,使得祥林嫂生存下去的空间更小了,但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她要通过“捐一条门槛”来洗净自己,给自己打开一点生存的空间。
      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相当理想的人物,在苦难深重的中国劳动妇女群中,是很难找到像祥林嫂这样的妇女的。她身上具有那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只是勤劳、质朴,又能思考,有决断,而且勇于行动。敢于反抗不逆来顺受,任人随意摆布,是个能面对现实的聪明人。这样的人是有能力活下来的,也是应该能活下来的,但祥林嫂却在“祝福”来临的夜里死去了。从故事中可以看到劳动妇女在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毒害的旧社会里,认不清其斗争的方向,对命运悲剧的根源的抗争是盲目的、愚昧的,结果是悲惨的。祥林嫂在没了丈夫后,不愿忍受婆婆的虐待,就从家里逃了出来,自己去寻找生活的道路。这在当时的社会,应属于很勇敢的反抗了。但这反抗的意义,不过是从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地方换到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地方”。尽管劳作很重,一般的男人都干不了,但她不仅能干好,还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再嫁时出格的反抗,撞向香案,以死抗争,得到了“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的赞誉,这实际上是表现了封建思想“从一而终”的观念。她欲以生命维护的封建礼教,恰恰正是造成她不幸的根源。她再回到鲁镇后,发觉由于身上的“罪过”,想做一个驯熟的奴隶也不稳当了,就不惜自我轻贱,哀求到流泪,才获准捐一条“给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并为此花费了自己所有的血汗钱。欲以此“赎了这一世的罪名”,这样既可以得到一个合格奴隶的名分,又可以免去死后被锯的恐惧。结果却是受了封建神权的欺骗。总之,祥林嫂自身的命运悲剧主要原因是愚昧,而她的愚昧则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所以她的一系列反抗其实质上是为争取做一个合乎封建文化女性价值观的斗争,是悲哀的。
      这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祥林嫂的顽强抗争不仅未能让鲁迅先生看到希望,反而使他更加坚信唤醒她们的重要性,但新文化运动失败了,曾经激情的“呐喊”,效果也不佳,怎么才能唤醒她们呢?他感到了无路可走的苦闷、彷徨。试想,如果祥林嫂逆来顺受,任其摆布,我们还可以将其不幸的原因归之于软弱,不敢反抗,进而就可以简单地寄希望于她们能够起来反抗。一个祥林嫂反抗了,千百个祥林嫂反抗了,整个社会的妇女也许就得到解放了。但祥林嫂反抗的事实却打碎了这可能的天真幻想。祥林嫂自始至终都进行着顽强抗争,她的反抗不可谓不坚决,但那是一种怎样的反抗啊,就好像一个被绳子吊起来的人,由于看不到别人紧拉的绳子正是要把她吊死的同一根绳子,还以为拉住那绳子可以苟延残喘,于是就把它当做救命的绳子,拼命地去拉,结果只是加速了自己的死亡。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祥林嫂不相信鬼神,柳妈的“地狱说”不会给她带来那么大的恐惧;如果她不自认为有罪,就不会花光工钱去捐门槛,也不会坦然地去参与祭祀,自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打击。这虽然仍不会改变她的命运,但却会减缓她死亡的进程。再者说,能够暂时做稳了奴隶就满足的祥林嫂,即便成功了又能怎样?即使千百个祥林嫂这样的反抗都成功了,就能改变她们受欺压的地位,得到真正的解放吗?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巨大的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不过是能够“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嫂这样的媳妇熬成了婆婆,还会欺压她的儿媳,也只是千百年来妇女命运的延续。所以只有唤醒她们,使她们成为新人,才能真正地解放她们,永久地结束妇女被压迫的命运。但怎样才能唤醒她们,有了目标,却找不到通向目标的道路,鲁迅先生仍在“上下求索”,却也感到了彷徨。这就是祥林嫂这个人物出现在《彷徨》集中的原因。
      因此,我认为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在表现其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抗争精神的同时,也给人们一种启示,认不清斗争方向和造成自己命运悲剧的根源的抗争是盲目、愚昧的,其结果也是悲惨的。这也是我们在读《祝福》时总会有一种迷茫疑惑:祥林嫂这样具有中国女子优良的共性品质:勤劳、善良、本分、吃苦、耐劳的“拼命硬干的人”,她又能思考,有决断,而且勇于行动,这样的人是有能力活下来的,也应该能活下来的,但为什么祥林嫂却在“祝福”来临的夜里死去了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陈晨〕

    推荐访问:浅析 反抗 祝福 精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