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哪些【传播力来自媒体的文化软实力】

    时间:2019-04-26 03:28: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什么是媒体的传播力?它是指一个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在特别注重“影响力”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而影响传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非“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体企业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文化强国”的决议,这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地方报业以“文化强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何制定“文化强报”的发展战略规划,到底是“向外使劲”还是“向内使劲”,是地方媒体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传播力 媒体 文化 软实力
      一、报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有关“传播力制胜”关键词在业界广泛流行。什么是媒体的传播力?它是指一个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在特别注重“影响力”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而影响传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非“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体企业文化软实力。
      去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文化强国”的决议,这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地方报业以“文化强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何制定“文化强报”的发展战略规划,到底是“向外使劲”还是“向内使劲”,是我们地方媒体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前,许多地方报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
      一是用外部文化宣传代替内部文化建设。有些地方报业管理者认为,新闻单位是文化单位,缺钱不缺文化,因此忽视了内部文化建设,其表现为 “三多三少”:即研究外部多,研究内部少;研究对手多,研究自己少;研究上面多,研究下面少。事实上,地市级党报作为地方重要的新闻文化单位,同时具有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的双重身分,一方面承载着服务地方区域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之使命,同时,也存在自生内部文化建设的问题。
      二是用硬件建设代替软件建设。一提到发展,就想到“做大做强”。于是就买地、建楼、购设备,扩版面,“跑马圈地”搞扩张。而对媒体内部建设问题特别是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却很少注意到,对员工精神价值的提升,对如何打造与“做大”相匹配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投入甚少,下功夫不多。其愿望本是做大做强,而结果可能是“大”而不强。
      三是用僵硬的制度代替人才发展环境的改善。目前,不少报社模仿一些较先进企业“用制度管人”的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客观地说,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仍处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报社是一个文化人集中的地方,新闻产品制作上的分散性,导致报人精神层面的独立性,行为习惯的分散性。工业化、自动化产品生产派生出的管理手段,很难在他们身上起效。文化人的绩效观来自于他们对发展环境的认同,对团队的认同,对事业的认同,更来自他们对自身人生价值的认同。因此,仅有僵硬的制度,无宽松的个人发展环境,或者用并非科学的制度条款随意处罚员工,只能让报人与报社离心离德。
      二、遵循“和谐”之道,建设报业文化
      得道者昌,逆之者亡。遵循“和谐”之道是媒体基业长青之根。遵循“和谐”之道,就是要弘扬“传媒企业文化”。媒体企业文化源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经营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且实践的带有媒体特点的宗旨、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所展现的媒体形象。
      按照这一理念,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履行改革、传承、创新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集团特色独特的“传媒企业文化”。以先进的报业价值观为核心,在 “制度”“责任”、“包容”、“关爱”、“进取”五个方面,所培育 的报业精神,凝聚了团队力量,增强了报社核心竞争力和传播力。其深刻体会是,使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最终提升至传媒团队的整体价值观,使“提高新闻质量,做强报业经济,打造和谐报社,提升报人幸福指数”的发展目标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使每一个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地超越自我。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锁定报业文化的精神内涵
      1.用企业的目标鼓舞人心。先贤曰:“上下同欲者胜。”这一原则同样适合媒体企业励志。基于此,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为自身媒体准确定位,适时地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以此鼓舞士气,促进发展。
      精品立报,是三峡日报人一代又一代的追求。在报业改革中,三峡日报社提出了“用优质的新闻创造价值,用科学的管理创造价值,用先进的文化创造价值”办报经营方针,激励上下同心协力,实现了办报、经营和事业发展的全面腾飞。仅在近十多年里,三峡日报在省以上的好新闻评选中,其获奖级别和数量,居全国地市报之首。
      近年来,为适应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新成立不久的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提出了“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的办报经营发展目标;而后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他们又适时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打造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称的传媒高地,与宜昌共成长”发展目标,激励全集团为之努力而进一步做大做强。去年,集团新闻宣传、报纸经营、事业发展全面丰收。所宣传的 “农民义工”李文英、“抗旱支书”陈平、“平安师奶”岳燕等一批时代典型在全国叫响,成为这个时代的宜昌符号。
      “三峡手机报惠农版”突破30万用户,在全省名列第一;《新闻选刊》推出“航空版”;集团官方微博开通;“报网互动专版”推出;三峡宜昌网改版成功;电子音像出版量增长;无线城市上线运行。一个多元化媒体服务集群,正在茁壮成长。
      现在集团共有9个媒体,报业经营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办报、经营、事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2.用报业精神凝聚人心。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企业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严谨求实,争创一流”。这一企业精神是集团员工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不仅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同时具有时代性,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可使员工以理想、信念、鼓励、荣誉、约束,在心灵深处引起共鸣,让其对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我激励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发挥出企业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二)路径,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激活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媒体对创新文化的建设必然以提升报业创新能力为目标,而这种提升要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实现从观念引导到行动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创新文化建设和落地的过程。
      1.改善环境,营造传媒企业文化的氛围。2007年初,三峡日报新闻大楼正式落成。与之同时竣工的是新建两栋大楼之间的三峡传媒文化广场。该广场占地2000多平米,为开放性的街头文化园林。园内的道路参照宜昌市的水系设置,在相应的流域采集奇石摆放其间。毛泽东诗牌、不锈钢喷水柱和玻璃幕墙,体现了宜昌水电之首特色。屈原、王昭君、欧阳修、杨守敬浮雕像和相关诗文组成的宜昌历史文化名人墙,释放出宜昌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复建的“宜昌第一楼”为1948年8月报社进城时的办公楼立于园中,该楼既是宜昌城市的记忆,也是报社发展的见证。园中还建有三峡日报读者亭、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石刻,无不彰显传媒文化的内涵。所提升的是集团员工的文化品位,增强的是自豪感和向心力。如今该园不仅是报人读书阅报、交友接待的场所,也是宜昌市民休闲的好出处。
      2011年5月,报社将原来准备他用的一块近800平米的宝地,追加投资50万元,建成了宜昌市中心城区档次最高的户外灯光塑胶篮球场和羽毛球场。
      2.加强培训,丰富传媒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以建设学习型媒体为抓手,组织职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主要有两个方面:
      ——组织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提升队伍的创新和履职能力。集团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向职工推荐一批奋发向上,指导创业的好书。同时采取读书讲演、畅谈体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干部职工读书积极性、营造“学习快乐、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集团倡导“周读一文,月看一书”活动,开办了网上“学习园地”,开展了“同题新闻写作竞赛”等学习活动。集团还制定了 “学习型媒体”建设实施方案,下发了《三峡日报社职工终身教育实施细则》、《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办法》,从领导、组织、方式、奖惩、保障等各方面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通过学习,集团职工的学习能力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集团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加强新员工培训。培训学习内容包括:企业文化、传媒行业的特点、集团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新闻工作者职业规范等。通过培训,使新职工尽快认同集团的文化,提升了新员工对集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开设了“三峡文化讲堂”、《三峡日报》新闻培训学校、《三峡商报》培训夜校,组织员工学习和掌握最新传媒动态及理论,以及采编技能及技巧。今年已安排了8期三峡文化讲堂,邀请8名知名专家学者到集团讲座。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采编人员参加高层次的学历培训和深造,当专家型编辑记者,做复合型人才。
      3.创建平台,搭建报业文化的活动载体。提升采编和经营人员业务技能。
      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之外,集团在调动员工情志与培养新闻好作风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一是建立传媒文化超市。集团党委在统一理念的指导下,做到百花齐放,特设立“传媒企业文化超市”,分别在集团内网开辟了“内部讨论区”和内刊开辟了“交流园地”专栏,收到了广纳众议与良策,以及活跃媒体文化活动的好效果。
      二是培育优质执行力文化。深入开展“走转改”教育活动,重要之点在于让新闻工作者自觉做到“知行合一”,这是检验媒体文化是否深入人心的重要标尺。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的不少编辑、记者就是这样做的。如所属《三峡商报》王隆云等一批年轻记者,以“帮工”的身份,卧底采访《山楂树之恋》在宜昌拍摄的全过程,终于感动了导演和剧组成员,破例允许他们将所拍摄的女主角周冬雨和其它剧组成员的照片在《三峡商报》上发表。在第11个中国记者节,集团工会按照党委的要求,经过专门策划,将其卧底采访《山楂树之恋》拍摄过程为蓝本,组织记者自编自演了诗歌情景剧——《宜昌人的山楂树》,对报社采编人员进行新闻采访作风教育,在集团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参加 “湖北省新闻界庆祝记者节文艺晚会”,喜获“文艺调演金奖”。其事其人其作风,已成为集团“走转改”教育活动的活教材。
      (三)动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1.提高报社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以实惠努力让员工感到“进入集团高兴,在集团工作快乐,在集团退休幸福”。以人为本,在提升员工福祉上有新探索。集团设立了职工重大疾病和重大困难帮扶专项基金;对在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费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对在职职工人平年发放物业补贴。为了确保职工生活水平不下降,集团确定了三条分配原则:一是职工工资当年收入的增长不能低于经营收入的增长比例;二是职工工资当年的增长水平不能低于当年物价的增长水平;三是职工当年的年收入不能低于上年同期(低于的部分由报社全额补贴)。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待遇也有相应的提高。
      2.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文关怀。 集团多年来坚持“三慰问”(职工生病住院慰问、职工直属亲人去世慰问、职工有困难慰问)制度,把组织的关怀具体化。2011年,集团共慰问干部职工及家属80人次,送去慰问金4万元;对30多名患病职工和困难职工实行救助,支出互助金近10万元,让职工感受到了传媒集团大家庭的温暖。
      高度重视员工意见和建议。为鼓励职工在企业中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促进报社又好又快地发展,去年,集团组织开展了我为报献一计活动。在活动中,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共收到提案84件。集团领导就所涉及到的内容分门别类,责成相关部门拿出初步答复意见,经党委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后,形成了书面答复意见交由各单位组织广大职工充分讨论,然后逐步落实。
      去年7 月,集团党委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决战十二五,建设副中心,集团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共收到建言书25篇。集团办公室将建言书汇总送集团党委成员审阅,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6名同志撰写的建言书为“优秀建言书”,予以通报表彰。这些举措赢得了员工的信赖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报社的凝聚力。
      3.搭建发展平台,关注人才成长。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职工终身教育实施细则》,每年从利润中拿出5%作为职工教育基金,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高层次的学历培训,目前集团已有19名优本科学历的青年采编人员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6名副高职称的编采人员参加全省正高职称考核合格,10名编辑记者参加全省副高职称考试合格。目前,集团拥有高级职称的各类专业人才达到55名,其中,正高职称16 名、副高39名。集团还轮流选派青年记者到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和国有大型企业挂职锻炼。首批14名记者届满两年后,已有6名青年记者被提拔到报社中层岗位。对一批有贡献的劳模、先进工作者,报社还定期组织他们到外地疗养。对特别优秀的提拔到管理岗位上任职。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

    推荐访问:实力 传播 媒体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