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 从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的角度看林语堂译之《浮生六记》

    时间:2018-12-26 03:32: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从文化缺省的角度对《浮生六记》汉英对照本进行分析,对林语堂在此译本中针对文化缺省所作的一系列翻译补偿进行归纳总结并探其原因。   关键词: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浮生六记 林语堂
      
      1.引言
      近20年来,众多翻译家认为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1]Juri Lotmen同样指出:“没有一种语言不根植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2]。”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中一套特定符号与另一种文化中的一套特定符号之间的意义转换,并非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或单纯的文学意义的转换,它还涉及到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是对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的传达。为了强调文化的作用,许多翻译家更新了“翻译”这一术语,如Christiane Nord(1991)用“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来替代“翻译”这一术语[3]。人们之所以突出“文化”一词,归结于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缘故。一种文化里的一些众人皆知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无人能懂。本族语者间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即为文化缺省。本文拟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片段为例,分析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
      2.《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
      《浮生六记》原为清朝“文学爱好者”沈复的一篇题材较为广泛的自转,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趣味。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笔名语堂,作为30年代非左翼的文学家,对翻译理论作出了极显著的贡献。在众多译作中,《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的最见功力的译作,他自称前后易稿不下十余次,在英国的杂志发表后颇受推许[4]。
      《浮生六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习俗与文化,这表现在作品的文字和内容的方方面面。对于译文读者而言,他们在阅读《浮生六记》的英译本时,在某中程度上会出现“缺省”,因为在译文读者的记忆里没有贮存作品中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此不属于该文化的接受者常会在碰到这样的缺省时出现意义真空(vacuum of sense),无法将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难以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须的语义连贯(semantic coherence)和情境连贯(situation coherence)[5]。
      2.1《浮生六记》中的文化缺省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语言使用的省力和经济原则,双方会省去那些共同的背景知识或御用前提,以提高交际的效率。这种存在于双方记忆中,而在交际过程中被双方作为共享而省略的内容叫做缺省(default),加以省略的部分称为“情景缺省”(situational default),“情景缺省”包括“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内信息相关,就称为“语境缺省”(contextual default)[6]。以《浮生六记》中对话为例:芸见地下小乱石有苔纹,斑驳可观,指示余日:“以此叠盆山,较宣州白石为古致。”余日:“若此者恐难多得。”王日:“嫂果爱此,我为拾之。”句中余和王的言语中省略了“白石”,而是用“此者,之”来替代。但只要读者通过领会上下文,便可了解句中两个代词所指的事物为“小乱石”。“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相关,包括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伦理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浮生六记》中,余日:“李太白是知己,白乐天是启蒙师。”译文读者若不知道李太白和白乐天是何人,生于中国哪个朝代,可能无法真正或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句中所说的李白,字太白,白居易,字乐天,两人为唐代大诗人,说此话人长于清代,他说这句话是想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对前人的欣赏与敬意。语境缺省的内容可通过上下文的关联得以填补,而文化缺省在语篇内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无论是语境缺省还是文化缺省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得以补偿。
      2.2《浮生六记》中翻译补偿
      凯斯・哈维认为补偿(compensation)是指一种对源语文本意义缺失时进行补充阐释的翻译技巧,它主要通过在目的语文本中重建类似的效果来实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compensation”、“compensatory”和“compensate for”等表示“补偿”的概念在文学中使用。奈达和泰博尔宣称将习语引入目的语文本是针对翻译缺失而采取的变通办法。在脚注中他们称译者不得不放弃有效交流的内容,但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引入恰当的习语来补偿解决。威尔斯用这一术语来指代处理“语内和语外层次的结构分歧”的各种策略或技巧[7]。《浮生六记》的译者林语堂,虽未提出“补偿”这一概念,但他的翻译理论中无不流露出“补偿”这一词的内涵。他继承前人译论的精华,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美;其中忠实可分为四等,即直译、死译、意译、胡译。林认为直译与意译在成功的翻译实践中是融为一体的。在通顺标准中,林强调翻译以句为本位[8]。即译者必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地体会出来,吸收中心,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译出。针对文本中的文化缺省,将林的翻译理论精华与译本《浮生六记》参照分析,林在《浮生六记》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四种,下文在列出相应的实例的同时,就各种策略的特点及优劣进行分析。
      (1)文外补偿(注释),即文化缺省部分在文内直译,同时以注释的方式对其进行说明。(下文中涉及文化缺省的内容及其文内直译以斜体表示,注释部分以下滑线标明。)
      1)芸谓华夫人日:“今日真如渔父入桃源矣。”
      “Now I really feel like the fishman who went up to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said Yün to Mrs.Hua.
      Reference to an idyllic retreat mentioned in an essay by T’ao Yüanming.
      2)清明日,先生春祭扫墓,挈余同游。墓在东岳。
      On the Ch’ingming festival,my tutor was going to visit his ancestral grave and brought me along.
      A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any unfixed date somewhere rou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pring months.On this day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pay their visit to their ancestral tombs in the country.
      上述两个例子涉及了中国文学知识和传统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缺省。这些部分对于正确理解小说内容非常重要,单纯的直译必会造成信息真空,让译文读者备感困惑。而在译文中作出解释只会导致译文变得冗长、复杂、晦涩难懂,影响译文读者正确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
      文外补偿的优点在于能较好地体现原文作者的艺术动机和原著中的文学价值,同时可以利用注释相对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比较详细地介绍有关的文化的知识,解决了意义真空点,沟通了与上下文的关联,从而建立起语篇连贯。其缺点在于读者阅读的连贯性与兴奋惯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当原文中的文化缺省比较密集时。
      (2) 文内补偿:即文内意译,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不借助注释。
      3)腐不敢强,瓜可掩鼻略尝,入咽知其美;此犹无盐貌丑而德美也。
      I won’t compel you to eat stinking bean-curd, but cucumber is really very nice,if you hold your breath while eating.You will see when you have tasted it yourself. It is like WuYien,an ugly but virtuous woman of old.
      4) 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迁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The sun was beautiful and the breeze was gentle. While the yellow rape flowers in the field looked like a stretch of gold,with gaily dressed young men and women passing by the ricefields and bees and butterflies flitting to and fro- a sight which could make one drunk without any liquor.
       例3)中出现了“无盐”,无盐为中国古代相传的贤良淑德的女子,虽其容貌丑陋。译文中将“无盐”一名词后加了一句简短的解释性的话语。使句意完整明了,又忠实于原文。例4)中出现“遍地黄金”,原文读者根据已有的文化阅历及文章的上下文情境,不难猜出“黄金”指的是微风吹落的花瓣。倘若译文采用直译的方法,译文读者必会误认为是遍地的金子。因此,此句也采用了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法。例4)中的“青衫”和“红袖”是一种转喻。若直译,译文读者会觉得很茫然。所以在翻译时,林将这两个名词也做了解释性的翻译。
      文内补偿的优点在于能使读者迅速建立连贯连贯,阅读的兴奋惯性不会受到影响,缺点是原文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译文中有所变形:隐性的含蓄变成了显性的直白,甚至拖沓、冗长。
      (3)直译:即完全接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来翻译。
      5)芸曰:“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姻事,……”
      “It is said that the Old Man under the Moon is in charge of matrimony,...”said yün.
      6)有四取:慷慨豪爽,风流蕴籍,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On the other hand,there were four things which we all approved:generosity, romantic charm, free and easy ways, and quietness.
      上述例5)中出现的“月老”一词,由于上下文提供了足够的线索,译文读者不难推断出“月老”一词的内在含义,因此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例6)中出现了四组成语,由于中国的成语文化是中国特有的,要想让译文读者明白其中的含义只有采取直译,译文在形式上虽失去了原文的风韵,却在内容上更忠实于原文。
      直译的运用要视情况而定,若原文中句子里的文化内涵表现在字面上,(如例5)所示)即译者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这样,译文读者既能有效地阅读译文作品,也能正确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4)异化:即主张译文以源语或源语作者为归宿,放弃寻找异语中的对等文化。
      7)岂知命薄者,佛亦不能发慈悲也!
      His illness then became very much aggravated after embroidering the buddhist sutra.
      8)余生乾隆葵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I was born in 1763, under the reign of Ch’ien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The country was then in the heyday of peace and,moreover,I was born in a scholars’ family,living by the side of the Ts’angling Pavilion in Soochow.
      例7)中,林没有采取功能对等的方法翻译,而是将“佛”译为buddhist。以此引起译文读者的注意,让译文读者间接也了解清代中国的宗教、政治文化。
      译文作品中很多地方采取了异化手段,如多次出现的“佛”及很多地方名,如荆州、江陵、沧州等,还有年代及一些古代日常用品,如项锁、锅灶、佛手。其中有些名词,现代的原文读者可能都不太熟悉,在译语国家更是找不到对等物;因此林采用了异化的手段。
      异化的优点在于让译语读者了解异国文化,同时在目的语文化中移植进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3.小结
      鉴于对《浮生六记》译文的分析,纵观全书,笔者认为林针对作品中文化缺省所采用的翻译补偿主要以文内补偿与直译为主,注释次之,归化最少。换言之,林在译《浮生六记》时,遵循的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林在后记中说道:“素好《浮生六记》,发愿译成英文,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之恬淡可爱生活。”由于原文是用古文言文写成的,译成中文白话文,倘会使古文的韵味及文化流失掉,译成英语现代文更无法使译文读者领略到中国古文言文的文化底蕴,因此林在做翻译时,有意采用异化、注释、直译等手段,意在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的特征,使译文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斑。同时达到翻译的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沈复,林语堂.浮生六记[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
      [6]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7]Mona Baker,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45-47.
      [8]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缺省 角度看 补偿 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