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在应用技术类课程中如何实施艺术素养教育] 艺术素养对中职课程的重要性

    时间:2018-12-24 03:36: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文化课、专业课中贯彻艺术素养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结合《水族生态技法》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探讨在应用技术类课程中对学生实施艺术素养教育:通过对观赏鱼的鉴赏,饲养容器及布景的方法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在审美中的作用,明确和谐是水族造景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
      关键词:水族 观赏鱼 教学 艺术
      
      《水族生态与技法》是我院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观赏鱼的养殖与鉴赏、水草的栽培与布景、水族生态基础、观赏鱼病害防止等内容。如何利用本课程的特点和水族造景艺术欣赏的优势,把以单一传授养鱼技能的选修课与艺术素养教育相融合,达到科学与文化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通过对金鱼发展历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人类审美本质的认识
      
      金鱼是世界四大观赏鱼(即金鱼、锦鲤、淡水热带鱼、海水观赏鱼)之一,是人类饲养得最早、饲养历史最悠久的观赏鱼,素来以体态优美、色彩艳丽、性情温柔而深受人们喜爱。历史资料和现代科学实验均证明金鱼起源于我国的野生黄皮鲫鱼。
      金鱼在人类饲养过程中先后经历了野生时期(因基因突变等原因出现具有观赏价值的变异)、半家养时期(将产生变异的野生鲫鱼有目的地在池塘等处放养、繁殖)、鱼池家养时期、盆养时期、有目的选择时期和杂交鱼种时期,从最初在野生鲫鱼中偶然发现了金黄色变种的金鲫,到如今约有500个金鱼品种,共经历了1700多年的饲养历史。
      通过了解金鱼饲养和发展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美的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即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根植于社会实践,美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对对象改造过程中对自身力量的肯定。人类逐渐认识和掌握金鱼遗传变异过程中的一些规律,通过自身努力使其按照自己的目的发生特定的改变,变自然为人为,是符合人类天性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人类自身的力量得到充分的体现并被自己肯定,从而由衷地产生自豪、喜悦、愉快的感觉,也就是美感。
      所以,金鱼是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的审美对象,金鱼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和贡献。
      
      二、观赏鱼品种优劣选择中的审美
      
      观赏鱼存在的目的就是产生美感,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引种、繁殖,还是仔鱼的养成和成鱼的饲养,都要注意品种的挑选,去劣存优,而在品种的选择上,极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
      色彩、体态和姿态是观赏鱼欣赏的三大指标,也是通常情况下对观赏鱼品种优劣的主要评判标准。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凭借色彩去感知世界、改造世界、传递信息,并习惯性地为色彩定义了特定的含义,形成了固定的审美观念。比如红色与太阳联系在一起,代表着热烈奔放;黄色与大地联系在一起,代表着沉稳尊贵;蓝色和海洋联系在一起,代表着博大深沉……书中对观赏鱼颜色的描述为“白如雪,红似火,黑如墨,似玉胜玉,似霞非霞……”。观赏鱼的色彩是鱼种选择过程中的第一指标,色彩是否艳丽饱满、柔和统一是评判观赏鱼的首要要素。然而,色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思想范畴的审美,而不能仅仅从鱼自身的颜色考虑,比如在某些环境下醇厚的黑色有着不幸福的含义。
      体形和姿态是观赏鱼品种选择的另外两个指标。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了解到追求新奇也是人类审美观念中重要的一方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金鱼、锦鲤在人类长期的饲养、选择和培育中才会产生大量优秀的品种。人们通常会认为鱼缸里的观赏鱼跟其他鱼的区别越大(变异越大),则越优秀,比如金鱼中的“龙睛红帽子翻鳃绒球”集众多金鱼的特点于一身而成为金鱼中的极品;热带鱼中体态如魔鬼的光背电鳗、飘逸如穿纱的神仙鱼(天使鱼、燕鱼)、行为特殊的反游猫等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另外,在观赏鱼品种的选择上,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受到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比如国粹金鱼,其外形、姿态深受国人喜爱。上世纪70年代以后,金鱼作为四大观赏鱼品系之一开始大量出口,此间,金鱼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当地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引起了金鱼饲养的热潮,甚至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金鱼饲养、品种改良的热情还在国人之上。而金鱼在欧美国家,虽然身价不菲,但爱好者却不多,究其原因,金鱼的美学特点不符合西方文化的要求。再比如,在中国大陆地区深受广大观赏鱼爱好者喜爱的水泡眼金鱼,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则少有人问津,因为当地居民认为水泡眼虽然好看,但其眼泡易破,不符合对风水的要求。
      可见,在观赏鱼品种选择过程中,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艺术素养都对选择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生态水族技术对艺术欣赏的影响
      
      如果说观赏鱼的选择和育种过程中,人的审美观念对结果起着最主要的作用,那么,在观赏鱼饲养过程中,对美的追求则同时需要良好的审美观、艺术素养和优秀的饲养技术。
      1.水族器材对观赏中艺术效果的影响
      饲养观赏鱼的第一步不是养鱼,而是选择合适的饲养设备,包括容器、水处理器材、水环境控制器材等,这其中对观赏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容器。容器不仅是鱼和其他水族生物生活的场所,它还同时是最直接的观赏对象,对水族的观赏起到非常重要的衬托作用。在容器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贯彻“器景和谐,内外统一”的原则。现代水族领域均流行使用玻璃水族箱养鱼,箱内一泓碧水,若干游鱼,草绿水清,是观赏鱼的最佳选择。我国的陶瓷、紫砂等工艺自古就冠绝天下,既是常见的日用品,也是极具价值的工艺品,若选择合适的陶瓷或紫砂容器来饲养鱼只,将容器置于厅堂花园,远则观器,近可赏鱼,也有着非常好的观赏效果。
      选择适宜的容器大小、颜色、形状,除可以对内部的水族布景和鱼的观赏起到红花绿叶的衬托作用外,还可以让容器与室内的装修或花园的布置形成一个整体,做到景中有鱼,以鱼衬景的作用。而一旦选择不当,则会大大降低鱼和水族箱本身的观赏价值,甚至会影响周围的景致和环境。
      除了容器以外,其他的水族器材,诸如温度控制设备、过滤设备等,合理选择,适当布置,用心装饰,也可以给人整体上整洁、别致的美感,甚至能对水族箱整体上的美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水族造景技术对欣赏中艺术效果的影响
      如果水在水族其他方面都是技术占有主导地位,那水族造景技术则是以艺术为中心了。
      水族造景技术是由我国起源,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最近十几年开始在国内流行的水族箱、鱼池等观赏鱼养殖中的装饰技术,其代表是海水SPA造景和淡水水草造景。
      不管是海水造景还是水草造景,都需要造景者结合自己所使用的容器和所饲养的水族生物,确定是进行以景衬鱼还是以鱼衬景又或者是鱼景结合的方针,合理选择造景中所使用的材料(比如石材、沉木、水草等),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规划布置,最终形成美轮美奂的水族景致,带给观赏者愉悦的美的享受。
      合理、适度的造景,既可以大大增强水族箱的观赏效果,又可以为生活在水族箱中的生物提供接近于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环境,使其中的水族生物生活得更好,自然其观赏效果也更好。如果再把园林技术引进到水族造景中,以水族为中心进行景观造景,又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模拟景观,比如在寒冷的北方创造出热带雨林的景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经济价值。
      3.水族生态技术对观赏中艺术效果的影响
      不管饲养者选择的容器多么漂亮,造景多么美丽,要从水族饲养中得到乐趣,获得长期的美的享受,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水族生态技术。
      有的人没有适当的水族技术为支撑,不了解鱼的基本尝试和习性,因为一时的冲动或热情就开始养鱼,结果没有多久就开始面对无休止的死鱼、烂草、浑水的问题,不但没有享受到养鱼带来的乐趣,没有欣赏到水族景致,还为自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甚至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
      因此,水族生态技术是水族艺术欣赏的基础和保障,没有一定的水族生态技术,水族的观赏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4.生物的搭配对观赏中艺术效果的影响
      不管是何种造景方式所造就的水族箱,水族箱中的主人必然是鱼、虾这样的观赏性水族动物,在水族箱中放养的不同生物对水族箱观赏效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在如同亚马逊热带雨林一样生机盎然的水草丛中,几条飘逸的神仙鱼或者一群闪烁着亮丽色彩的小型灯科鱼在其间穿行,带给我们的必然是安静、宁谧的美妙感受;而其间如果游动的是让人毛骨悚然的食人鱼,其观赏效果必然大受影响。
      水族箱中生物的搭配需要考虑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品种不能放养在水草布景的水族箱中,凶猛的肉食鱼不适宜与提醒较小的温顺鱼种养在一起等;还需要考虑放在一起的若干种生物的观赏效果:比如孔雀鱼、红绿灯鱼都是很常见的、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小型热带鱼,但如果把两种鱼以近似的数量混养在一起,却往往会给人凌乱、没有主次的感觉。
      通常如果把多种水族动物放养在一起,需要考虑数量上的主次、颜色上的映衬、体型上的相近、食性上不会相互攻击,只有这样,才能使水族箱保持和谐的环境,为饲养者和观赏者提供赏心悦目的感受。
      
      四、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水族生态与技法》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课堂时间讲解水族技术,欣赏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点评造景作品,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走进水族馆、观赏鱼场、公园等场所,让学生现场感受水族技术和造景艺术的感染力,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带动艺术修养的提高;引导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亲自进行观赏鱼和其他水族生物的饲养,加强对水族生态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促进技术的熟练;引导学生参加一些造景设计、制作等活动,提高其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水族欣赏的艺术修养和水族生态技术实现融合。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在掌握各种基本的水族技法的同时,学会在观赏鱼饲养和水族造景中的审美和欣赏,使他们在掌握一定的水族技术的同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实现技术素质拓展和艺术素养提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郁倩辉.热带鱼养殖与观赏.金盾出版社,2004.
      [2]王庆祥.水草造景与水草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王权,谢献胜.观赏鱼养殖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张荣任.艺术欣赏.美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素养 应用技术 课程 实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