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2021-07-07 20:01: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密围绕这个重大转折,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得到关注。S学院作为江苏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在同类高校中位列前茅。本文通过回顾该校思政课建设历程,发现存在的亮点和不足,并分析了若干路径予以优化。
      [关键词]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0-0046-02
      一 S学院思政课建设历程与现状
      (一)教师管理机制
      S学院的思政课实施机构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首先,初创期。在建校伊始,学校就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实施“大学工”战略,将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思政教研室(科级建制)设置在学生工作部。以辅导员队伍授课为主,辅以若干名外聘兼职教师。其次,发展期。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S学院成功建设了一支“双师型队伍”,即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合二为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并为辅导员发展找寻到了新的出口。在这期间,由思政教研室提升为社科部(副处级建制),另外承担了心理方面的相关课程。第三,转型期。2014年12月整合了思政课、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等教学资源,脱离学工部序列,聘任知名专家担任领导,成立了民办高校第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处级建制),正式成为二级教学单位。承担全校本科生4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除此之外,还有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与择业技巧等公共必修课程教学任务。
      (二)师资队伍结构
      S学院思政课教师专职数量为8人,兼职教师为37人,校内兼职教师29名(多来自辅导员队伍,小部分来自行政岗位),校外兼职8名(注:因教学任务变化等因素,兼职教师数量每个学期有变动)。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31名;40岁~60岁12名;60岁以上2名。在职称结构上,教授3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1名;讲师(助理研究员)31名。学历结构,博士研究生学历3名,硕士研究生学历31名,本科生11名。
      学院成立以来,多措并举,学校高度重视,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注重博士的引进和培养,新进教师最低为硕士。在科研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实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在教学资源方面,建设有马克思学院资料室,以及微课、慕课等制作场所。在学术交流方面,派遣专兼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与交流,并于2017年12月举办了全国首届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研讨会。
      二 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
      (一)学科建设水平较低
      虽然S学院成立了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但应认识到,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学科建设水平比較低,尚未建成本科专业,还停留于仅仅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初步阶段。在科研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层次高、质量好、影响力大的课题或者论文成果,横向项目更是尚未实现零额突破,难以对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二)教学政治性功能缺失
      思政课的首要属性是政治性,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导向,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在S学院对11位教师听课过程中,9位教师在授课中忽略了思政课政治属性的功能,常以琐碎化方式呈现出心灵鸡汤、生活琐事、新闻评论等杂乱无章的状态,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另外,在和部分学生访谈时了解到,个别外聘思政课教师在上课时曾经表达出对当前医疗、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强烈抱怨,时常引用相关负面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种在价值观上对学生的误导,已经触碰了思政课教学规范的底线,必须坚决杜绝。
      (三)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从S学院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职称以及年龄等方面可以看出,以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为主,缺乏中年骨干教师,这与S学院建校时间不长有一定的关系。在进一步的调研中得知,有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只有22名。部分来自辅导员队伍的教师表示,对于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而言,他们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主要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大量的繁琐事务性工作,备课工作可有可无,“即使很多基本原理自己都没搞懂,到时候只要注意跳过去就行了,学生根本不在意”。有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很突出,讲授课程学理性很强,还有5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微课比赛。在科研方面能力的差异体现得更为明显,有19名教师从未发表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论文,27名教师从未申报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有3名教师考取在职博士,8名教师成功申报了省级以上资助项目。
      (四)职业认同感不强
      在访谈中,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流露出“思政课可有可无”的情绪,说明当前思政课在S学院并未提升到应有地位,学校未能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做好顶层设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缺乏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有8名教师在访谈中提及“不好意思和亲人朋友说我在S学院教的思政课”,有26名教师表示上课是“为了评职称”,尤其在校内的兼职教师,这种想法更为普遍。还有2名教师提到“思政课被学校领导轻视,被专业课教师轻视,被学生忽视”。较弱的职业认同感带来的后果就是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管理等不关心,只是为了完成规定课时任务。在访谈的18名学生中,11名学生反映“老师对于玩手机、睡觉、聊天等几乎不怎么管”,24名学生讲“老师基本是读课件或者讲稿”。
      (五)教师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因为办学体制、经济待遇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原因,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程度不高,人才流动相对频繁。相对而言,S学院的总体待遇较高,加之位于省会城市,教师队伍尚属稳定。新时代出现新问题,在走访中得知,很多教师表示经济待遇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更看重个人发展和学校设施。随着各个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思政课教师尤其是拥有副高以上或者博士学历的需求日益增加。S学院自2017年至今,在专职教师中已有3名副高职称、博士学历的教师离职,到省内公办高校执教。校兼职教师在职称评定后或者岗位调整等原因,已经有11位教师离开了思政课教师队伍。校外兼职教师因为自身原因(年龄、交通等方面)和S学院经济待遇未曾调整(课时费)等原因,有4名副高以上教师离开了教学队伍。在和教务秘书交流中得知,这些教师的离职导致教学工作非常被动,必须临时调整教学安排,给教学运行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波动。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 思想 教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