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从中央苏区红色图书看苏区精神

    时间:2021-05-27 20:01: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苏区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央苏区红色图书在宣传求真务实、执政为民、争创第一、廉洁自律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苏区精神 中央苏区 图书出版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中央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中心区域。在党的领导下,苏区的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和苏维埃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反“围剿”战争这场变革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革命洪流中,自觉地将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过来,使之与无产阶级世界观融合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苏区特色的崭新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成为伟大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苏维埃革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即:求真务实、执政为民、争创第一、廉洁自律。
      在中央苏区,党领导的苏区图书事业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的一大批注重联系中国革命实际高质量的图书,是我们党政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群众从苏区出版的红色图书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工农红军, 从而坚定革命信念,跟着共产党。红色图书在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宣传苏区精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革命运动和各项建设,是完全崭新的革命事业,是前人从未进行过的,具有开天辟地的性质。革命和建设迫切需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苏区创建初期,在党内和红军中,有不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采取盲目照搬的态度,不是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去学习和运用。针对这一状况,1930年5月苏区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并且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了总结,第一次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而在中国革命最大的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此,党和政府从根据地建设实际出发,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这些马列主义著作,不是深奥难懂的理论大部头书籍,而是一些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小册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华部分,其中《三个国际》《为列宁主义化而斗争》《斯大林论列宁》等著作初版发行就达一万册以上。马列主义著作的出版,极大地提高了苏区广大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我们的干部更多地领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更多地学会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党就能够进行了胜利的十年土地革命斗争。”[1]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而战争的主要形式又是“围剿”和“反围剿”。弱小的红军如何战胜强大敌人的“围剿”成了苏区党和红军的一大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残酷激烈的战争中逐渐积累经验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给予总结和升华,并从根据地斗争实际出发,制定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2]为配合反“围剿”斗争的需要,苏区出版了《巷战战术草案》、《战术与战略》、《战术讲授录》、《论战术战略的时代性与我们红军目前对于战术战略的认识问题》等一批军事建设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从实际出发,研究了红军的战略战术,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是红军战略战术的总结。红军的战略战术解决了在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情况下,怎样战胜强大敌人的这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因此,红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由于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援,红军才能“诱敌深入”,大量歼敌,取得反“围剿”的伟大胜利。然而,王明“教条主义”者在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时,完全抛弃了红军用鲜血和智慧得来的这些战略战术,造成了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到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红军的这些战略战术才得以重新恢复,红军和中国革命也才得以获得新的生机。
      
      二、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为民宗旨观念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指出:“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3]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从被压迫者成了掌握政权的主人。经过土地革命,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分得了土地,废除了封建地租和债务,又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保障了工人的利益,使人民获得了经济上的利益。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对于人民的土地问题、劳动问题、教育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益问题,党和苏维埃政府是非常重视的,在解决生产方面问题,帮助群众组织起耕田队、换工队、犁牛站、耕牛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等,生活方面问题,全力帮助群众解决耕牛、资金、种子、粮食、住房、穿衣、柴米油盐、疾病卫生、小孩上学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党和苏维埃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正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苏维埃教育法规》、《卫生法规》、《婚姻条例》等法制建设图书的出版,使苏区人民从掌握政权成为苏维埃的主人那天起,就用法律的形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革命斗争胜利成果,巩固和加强了工农民主专政。人民群众那么真心拥护革命,拥护苏维埃,就在于党和苏维埃政府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无不是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就是党和苏维埃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在。
      
      三、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开拓精神
      
      在苏区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4]并提出了苏区干部要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奋斗目标。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要完成好组织革命战争这一中心任务,决定于我们的干部。这是因为:第一,要依靠干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中心任务,要把党的中心任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首先要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第二,要依靠干部组织带领群众保证贯彻党的政策和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第三,要依靠干部的模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影响群众,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而我们干部的素质又是党的中心任务是否能够胜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为此,党和苏维埃政府把加强干部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为配合干部素质教育,苏区出版了一批政策性、理论性、通俗性三者兼有的政治理论读物,如《宣传须知》《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苏维埃政权》、《乡苏维埃怎样工作》、《政治常识讲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军事知识问题》等。这些政治理论读物对于广大苏区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各科知识,以及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苏区各级干部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扩红工作以及支前参战、慰劳红军、推销公债、捐献军粮、优待红属、生产运动等工作中成为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形象,动员和团结起千百万群众,创造了诸如苏区兴国模范县的“第一等工作”,得到苏区人民的拥护,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流传于苏区的兴国山歌以朴素真挚的语言,描述了苏区干部作为人民公仆的动人形象,唱出了工农群众对党的热爱和崇敬,这便是当时中央苏区干部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开拓创新,争创第一,正是苏区精神的突出体现。

    推荐访问:苏区 红色 中央 精神 图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